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中国的民族区域自治》白皮书发表专题 > 正文

内蒙古少数民族大学生认为我国民族政策带来和谐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1月10日10:13 新华网

  新华网呼和浩特1月10日电(记者柴海亮)在少数民族师生占40%多的内蒙古师范大学校园里,蒙古族学生宝青指着人流对记者说:“你看他们脸上露出的笑容,这就是中国民族政策带来的民族间的和谐。”

  说起中国的民族政策,这位内蒙古师范大学蒙古文学院三年级学生有着自己的看法。他说,中国的56个民族,就像生活在一个大家庭里的兄弟姐妹,同舟共济,相互扶持,对
于有困难的兄弟姐妹给予一些照顾和关怀,这是合情合理的,既不是歧视,也不是偏爱。

  为了保障少数民族公民的权利,中国政府一直立足于通过立法和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政策来充分体现,少数民族公民在人口、教育、就业和干部选拔等许多方面都得到了照顾和扶持。

  比如,在人口计划生育政策上,对于相对人口较少的少数民族则实行比汉族更宽松的生育政策。根据内蒙古自治区计划生育政策规定,蒙古族公民可以生育2至3胎,达斡尔族、鄂温克族、鄂伦春族等一些少数民族的生育则不受限制。

  中国第五次人口普查资料显示,在20世纪90年代的10年间,中国55个少数民族人口增长率为15.4%,其中蒙古族人口增长率为21.1%,均高于汉族9.5%的人口增长率。

  “人口的科学发展,是一个民族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宝青认为,中国政府在制订和执行民族政策时,充满了人性化。

  同在内蒙古师范大学的鄂温克族学生苏德米德认为,中国的民族政策就是要尽力改变少数民族地区由于历史和环境等因素造成的弱势状态。

  10多年前,苏德米德的父亲只是内蒙古陈巴尔虎旗鄂温克苏木的一名兽医,后来逐步升迁成为陈巴尔虎旗旗长。“在民族地区,只有少数民族人士才能管理本民族内部事务,这是中国民族政策的规定。”

  据内蒙古自治区民族事务委员会提供的数据显示,目前,内蒙古少数民族干部已达到近19万人,占全自治区干部总数的1/4强,这个比例明显高于其21%的人口比例。

  来自青海省都兰县的蒙古族女学生布音说,在我的生活和学习中,我并不需要刻意地在乎自己的民族身份,与汉族同学在一起,我用汉语与他们交流,与外国人在一起,我用英语与他们沟通,无论与谁在一起,我的感觉都是一样。

  “但是,我永远不会忘记自己的民族责任,比如,蒙古族的语言、文化和习俗等传统,我不会丢弃。”这位内蒙古师范大学女学生说。

  这位年轻的姑娘接着说,不可否认,学习蒙古语专业的学生工作范围相对较窄,但这与民族问题无关,专业的冷热决定了就业前景,并且,优秀的蒙古语专业学生同样炙手可热。

  “身为蒙古族,我很满意。”布音表示。

  相关专题:《中国的民族区域自治》白皮书发表


 【评论】【推荐】【 】【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热 点 专 题
聚焦2005春运
世界新闻摄影比赛
2005年CCTV春节晚会
CBA全明星赛球迷投票
澳网公开赛百年
2005新春购车完全手册
北京2月新推楼盘一览
新春购房打折信息
《汉武大帝》连载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