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一名中学生跳楼身亡(图)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1月10日11:46 湖南在线-三湘都市报
一名中学生跳楼身亡(图)
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刻不容缓。本报资料图片

  本报驻湘潭记者 刘晓波

  1月9日晚,湘潭市雨湖区一幢普通民房内,周新华夫妇难掩心头悲痛。6天前,在离家不足500米的一栋7层高楼上,他们的儿子周波从顶层坠下当场死亡,事后警方将此定性为自杀事件。一名刚结束毕业会考的学生,为何选择这种方式结束自己年仅18岁的生命?

  坠楼身亡

  1月3日晚7时45分,住在湘潭市韶山西路红旗小区3栋3单元一楼西侧的张大爷正在洗澡,突然从外面传来“扑通”一声。他洗完澡出来一看,一个男的面部朝下趴在地上,周围一摊血迹。“摔死人了!”听到张大爷的呼喊,附近居民立即围过来并迅速报警。几分钟后,120救护人员赶到,该男子已气绝身亡。

  警方通过勘察、调查和法医鉴定,确认死者系湘潭市九中高三31班的学生周波,其颅腔粉碎,内脏破裂,身体其他部位无明显打斗受伤痕迹,应排除他杀和意外死亡可能,认定其自杀。

  为何自杀

  据了解,死者平时性格内向,成绩一般,不调皮捣蛋,最近情绪比较稳定。

  “出事那天清早,他拿了5元钱出了门,看不出有什么异常。”死者母亲徐先桃回忆,“下午,我爱人和我回到家中没看到他,也没接到他的电话。没想到他再也不会回来了……”

  事后警方调查得知,死者周波在班上有个要好的女生,名叫丽丽(化名)。事发当天下午2点半左右,两人结伴在外逛街,周买了一束玫瑰花送给丽丽被拒绝。下午5点20分两人在网吧分手。警方还得知,此前,周波送给丽丽的一个复读机和一串项链也被退回。

  在清理遗物时,他们发现周波一个本子上摘录了一些言情文章,但没有发现遗书和流露自杀倾向的文字。“他的自杀,是因为感情受挫,还是因为别的原因,目前还不好解释。”一位办案民警说。

  沟通太少

  “孩子的内心世界太封闭了,我们做家长的了解得太少!”说起儿子的死,周新华痛悔不已。

  10年前,周新华和妻子徐先桃双双下岗做起了生意。周新华说,“我们每天起早摸黑,很少跟孩子交流,他也不愿意同我们说话。”徐先桃说,儿子成绩一般,学习还算自觉,跟同学的关系也很好。

  虽然儿子没死在学校,但徐先桃认为,校方应承担一定的责任。她向记者讲述了两件事:一件事是去年12月25日早上,周波去参加毕业会考,因为欠了27块钱“考试费”,被挡在考场外,直到周新华把钱送去,周波才被允许进入考场。另一件事是,周波死后,九中至今没有人到家里来看一下。

  个性孤僻

  1月7日,记者来到湘潭市九中。

  他生前就读的31班班主任凌老师告诉记者,她这个学期才接管该班,对周波不是很熟悉。“他个性较强,孤僻不爱说话。”去年12月25日,高三年级举行毕业会考。会考前后,校方要求“参加高考的毕业生必须交申请”,但包括周波在内的近10人没有交,因为他们不打算参加高考。

  该校主管德育工作的副校长周飞觉得很痛心。周飞介绍,毕业会考结束后,周波的班主任凌老师到市里参加阅卷,后来又休了两天病假,31班由年级组长临时代管了几天。

  打开心结

  “要好好吸取教训。”省政府督学、省教科院基础教育专家刘先捍指出,当前有的中学只想着培养尖子生、优等生,片面追求升学率,以此来提高声誉;对于那些所谓的差生,往往缺少关怀,甚至产生歧视。而一些家长忙忙碌碌,很少与孩子交流。

  刘先捍分析,因为平时成绩不好,周波放弃了高考,说明他面对未来的竞争缺乏自信。同时,他的自杀,与其青春期对异性的情感萌动也有着重要关系。像周波这样内向的孩子,不愿主动将烦恼、痛苦告诉老师和家人,一旦在生活、学习或感情方面遭到挫折,长期得不到沟通和疏导,会越发觉得孤单,产生严重的心理压力,做出极端的行为。

  刘先捍呼吁,应进一步加强对中小学生进行挫折教育、心理教育和青春期性教育。特别要帮助那些性格内向、孤独抑郁的孩子打开心结,让他们跨越成长的烦恼,避免悲剧发生!

  

 
推荐】【 小字】【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热 点 专 题
印度洋地震海啸
部分大豆色拉油不合格
杨振宁登记结婚
意甲在线足球经理游戏
2005新春购车完全手册
岁末年初汽车降价一览
2005年新春购房指南
2004地产网络营销盘点
天堂II 玩转港澳指南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