源于生活的《天下无贼》(图) | ||
---|---|---|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1月11日04:44 人民网-人民日报海外版 | ||
汪方华 葛优在冯小刚影片中所饰演的一系列人物非常有特点:有些小家子气,却又厚道;胸无大志,常耍贫嘴,有心发财,又不能泯灭良知,关键时候还是择其善者而从之。冯小刚发现了葛优,也就找到了一个中国小市民的典型。 “拍电影,为人民服务。”不用冯小刚在各个场合的反复表白,就拿《天下无贼》来说,真为观众着想。其一,侠义精神。千古英雄侠客梦,《天下无贼》创造了王薄、王丽这两个丰富的人物形象。尤其是香港演员刘德华饰演的小偷王薄,在影片的前半部分并不为观众所欣赏,一是演员自身的年龄、举止与作品中的人物显然有不和谐,二是人物的道德观念更是与大众心中的情感倾向相去甚远。但是当人物随着情节的发展逐渐转变了自身的做法,深刻认识到“堂堂正正做人”、与人为“善”的重要性,并在最终为了成全爱人的理想,以死维护来自农村的傻根“天下无贼”的单纯想法时,人物身上就散发着一种熟悉的魅力,使得不少观众为主人公的悲剧结局落泪。从而以一个大喜大悲的通俗剧表现了“朝闻道,夕死可矣”的崇高道德观,延续了20世纪九十年代《渴望》、《贫嘴张大民的幸福生活》等通俗剧中反复渲染的“好人一生平安”的道德诉求。其二,尚武精神。武如舞,从香港的“赌神”、“食神”等片一度风靡华人文化圈,可见中国人对生活的热情。三十六行,行行出状元。 厨技、赌技、画技、球技、书法甚至喝酒、珠算,皆可一较高下。在《天下无贼》中,冯小刚发扬“拿来主义”的精神,有几场酣畅淋漓的高手决战的重头戏,增添了影片的观赏性。其三,仁义精神。傻根和老乡们的出现在影片中只是简单的交代,但就是这寥寥几笔勾勒表现了中国民众身上的某些令人仰视的精神。傻根作为一个孤儿,由乡民带大,6年的工资也由他们保管,当傻根要回家时,长辈们将钱一分不少地交给了他,并且为他的返家做了各种周到的安排。王丽的照顾傻根,不仅是为肚子里的孩子而改邪归正,更重要的是傻根的纯洁善良感动了她,使她感受到生活中的美好和善良,以至于深深感染了有些玩世不恭的王薄。而王薄以死守护傻根血汗钱的举动也让人感动。当便衣警察向王薄亮出身份后很自然地解释道“要不是有前科,我真有心放了你们”时,我们感觉到法制社会中依然存在的人性的光辉。冯小刚导演的一系列喜剧影片中也有着极为真实的人物形象,不拔高,也不故意贬低、丑化,有着七情六欲,也在经济社会坚守着生命中某些重要的东西。其四,现实针对性。艺术源于生活。冯小刚的影片中也体现了“人民最聪明”的世界观。从《甲方乙方》到《手机》,冯小刚将现实生活中老百姓心知肚明的那点事清清楚楚地说了出来:民工、包二奶、明星炒作、赶出国潮、赚黑心钱……现实远比电影更精彩,《天下无贼》里,编创者随手就拣上几桩:为富不仁者的低素质,保安欺贫爱富,诈骗犯设下桃色陷阱……诸如此类社会常有的现象,在不经意间打动着观众。 从《甲方乙方》到《天下无贼》,冯小刚的影片在保持一贯的幽默和反讽的同时,精心地发掘生活中令人感动的一些细节。《天下无贼》中,王薄就是这样形象地对傻根解释献血的:从一大盆子血中给了别人一小杯。而傻根从一沓钱中数出5000给王丽治病的举动也让观众惊奇:傻根不傻,对生活有着细致的规划。影片结尾,5个月后,王丽知道王薄的死讯后,埋头猛吃东西的场景更是现实生活的准确把握。冯小刚影片的成功正是源于这种对日常生活细节的把握。 在电影创作中,《天下无贼》里有了一些明显的变化,有了一些非常壮观的西部风情的场景,也用了一些华丽的运动镜头和快剪,尤其是在演员方面,第一次将内地和港台的明星组织在一起,演绎了一个令人印象深刻的通俗剧故事,富有悬念、有张有弛,还有着一个煽情的悲剧结局。同样的,影片对商业性的追求也走了极端:佳能、宝马、诺基亚、润滑油、银行卡、淘宝网、中国电信,大模大样的广告超过了情节叙述的正常需要,显得非常的霸道;而与情节显然没有多大联系的劫车一段更是仅仅为逗人一乐。尽管影片有着不少的缺陷,但是,创作者心里还是有着观众:从“打死我也不说”到“不买最好的,就买最贵的”,从“审美疲劳”到“21世纪最贵的是什么?是人才”!这些扎根于生活的段子彰显了冯小刚电影的最大特点:“源于生活”。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05年01月11日 第七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