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辽南农村 茂源大叔们的新日子(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新看点④)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1月11日05:50 人民网-人民日报

  本报记者 王科

  山还是那座山,梁还是那道梁,10多年前热播的电视剧《篱笆·女人和狗》发生地大连市瓦房店农村里,茂源大叔们过上了从前想都不敢想的新日子。

  1月9日,记者驱车从沈大高速公路进入瓦房店市炮台镇地界,雪后的辽南大地一片静穆,山脚下大连雪龙和牛牧场却传出悠扬的乐曲声。接受紫外线消毒后进入饲养区,只见2000多头和牛,清一色黑毛皮,耳朵上挂着标签,或小憩倒嚼,或悠闲踱步。场长刘长胜笑着指点:“俺们不光给牛听音乐,还定期给牛喝啤酒,完全按照国际标准饲养,和牛肉卖给高档酒店,还漂洋过海,价格俏得很!”

  炮台镇农业园区,白墙红瓦小洋房连着一座座日光大棚。推开一户房门,砖混结构,地上铺着地板,厨房里烧着沼气,卫生间里接着太阳能热水器。

  拉开门进了大棚。两间半封闭猪舍干爽洁净,30多头肥猪或躺或立。炮台镇农技推广站站长刘仁召掰着手指给女主人赵淑静算了笔账:一头猪挣200元,30头就是6000元,一年出栏4次,光养猪就可赚个2.4万元。“看,这是探头!”女主人介绍,这里和别的大棚最大的区别,就是科技含量高。每个大棚的探头都接到园区科技楼的电脑上,湿度、温度全由电脑监控。

  推开另一扇门,从矿上下岗回到家乡的王勇正给香瓜扶秧。绿油油的香瓜秧半米多高,染出一片春意。王勇说,这茬香瓜赶在春节期间上市,估摸着行情不会低于每公斤20元。在这里,杀虫不用农药。瓜棚里挂了20多块黄色塑料板,是根据昆虫习性研制出来灭虫用的。定睛细看,上面粘着点点昆虫。园区产的蔬菜,都是真格的无公害。王勇说,刚开始回乡还直别扭,现在痛快了:“当个现代农民也不错,风吹不着,雨淋不着,一茬收入比原来一年的工资还多!”

  瓦房店市农技推广中心主任王志祥介绍,大连地区六山一水三分田,瓦房店这个103万人口的大市,农民人均耕地面积还不到1.5亩,要想奔小康,就得琢磨用科技手段,搞种养结构调整。炮台镇有多年发展订单农业的基础,统一规划,建起了住宅与大棚一体化的独立院落350座,由园区科技楼提供免费技术服务。

  园区科技楼是座三层小楼。一楼大厅挂着“炮台镇农业科技成果展”会标,金灿灿的南瓜、油紫紫的茄子、五颜六色的彩椒,将丰收的喜悦定格。二楼电教室,是炮台镇推广农业新技术新品种的地方。三楼控制中心,技术员赵军边给几户大棚进行滴灌边介绍说:“每座大棚在电脑里都有自己的数字,每个品种都有最佳温度和湿度上下限,电子探头测到哪个大棚哪项指标超限,电脑就会报警。”如今在炮台镇,茂源大叔们每座大棚年纯收入都在6万元以上,过10万元的也不少。

  出了炮台镇,赶往金州区大魏家镇连丰村。1.8万平方米的超大型日光大棚横在眼前,正是大连华绿蔬菜公司的生产基地。身穿工装的农民工正在插苗,娇嫩的菜苗被海绵包裹着,浮在配有营养液的浮板上。浮板载着菜株沿水池向前浮动,约需10余天,地道的无公害蔬菜就可以打包上市了。20亩地也就雇了10个村民,月工资500多元,没了镐头犁杖,没了日晒雨淋,科技改变了传统农业,也改变了春种秋收靠天吃饭的农民。

  走马观花,见到的只是大连市科技兴农、科农联姻的几处亮点。这几年来,大连通过政策拉动、典型推动和市场驱动,建起了科农联姻的长效机制。科技向农村大举转移,茂源大叔们也纷纷走出“篱笆墙的影子”,开始触摸小康生活的脉搏。

  《人民日报》 (2005年01月11日 第十版)


 
推荐】【 小字】【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彩 信 专 题
新酷铃选
最新最HOT铃声推荐
棋魂
千年棋魂藤原佐为
请输入歌曲/歌手名:
更多专题   更多彩信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