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大地的期待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1月11日05:56 人民网-人民日报

  文一

  岁末年初,是人们总结过去,筹划未来的时候。2004年12月18日,在北京马坡文学会馆,人民日报大地副刊的新老作者———散文作家袁鹰、林非、林希、柳萌、王宗仁、韩小蕙、高红十,学者王春瑜、陈漱渝、张梦阳,杂文作家刘征、张雨生、孙月沐、王乾荣、吴志实、李景阳,报告文学作家黄传会等近二十人聚集一堂,共商副刊发展与创新大计。会上,大家畅所欲言,发表了许多真知灼见。

  一、副刊的问题

  当前副刊存在的问题,有的与大的舆论环境有关,有的是副刊自身的问题。中国散文学会会长林非指出,有些副刊文章境界和品位不高,一些很有名的作家写的东西也很平庸、凡俗。作家柳萌说,不少副刊该硬的不硬,该软的不软。该硬的不硬———杂文是副刊的旗帜,杂文要有思想,如果两头抹,就没有好的杂文;该软的不软———散文要贴近百姓生活,要让人有所感悟,可是现在精致的散文小品却很难找。

  新闻出版报副总编孙月沐认为,这些年来,副刊出现了三种值得关注的现象:弱化、快餐化、低俗化。所谓弱化,就是指各种副刊包括大报的副刊纷纷瘦身、减版;快餐化,是指文章不痛不痒;低俗化,是指一些副刊宣扬奢糜、追星捧星。目前大地副刊主要面临一个弱化的问题,让读者觉得副刊有你做个点缀,没你也行。张雨生说,现在的问题是报纸把副刊挤掉了,副刊又把杂文挤掉了。人民日报要带头呼吁一下,因为副刊代表着报纸的文化品位,杂文代表着副刊的灵魂。没了副刊的报纸,充满商气俗气,还能读出它的文化品位吗?没了杂文的副刊,全是小男人小女人的小文,风花雪月,无病呻吟,副刊还能提得起精神吗?

  二、副刊的声音

  人民日报文艺部老主任袁鹰同志说,副刊编得好,就是四个字:有声有色。这个声就是老百姓的声音,读者的声音。他们关心什么、抱怨什么,要通过副刊的形式,侧面地反映出来,而且能够有不同的声音,要真正做到“百花齐放,百家争鸣”,而不是说说而已。黄传会说,人民日报姓“人民”,要反映人民的呼声和疾苦,贴近老百姓。比如,中国目前有一千万城市农民工,他们的生活和命运,副刊要不要关注?

  林非认为,一方面,副刊应该更好地关心底层人的生活;另一方面,应该围绕提高整个民族素质组织文章。鲁迅先生的一生就是要改造中国的国民性。二十一世纪是一个走向民主、平等的世纪,可是现在很多歌星、明星还在讴歌帝王。明史专家王春瑜指出,批判封建专制主义仍然是摆在文化人面前的一个重要任务。现在很多人心目中的皇帝意识、草民意识非常可怕,草民意识是皇帝意识产生的重要基础,它们互为依存。这两种东西不扫除,会阻碍我们实现现代化的步伐。刘征说,现在媒体上什么都在戏说,这只有坏处没有好处。帝王意识抬头,乾隆皇帝可以和乞丐一起生活,可以做矿工。这出了圈吧?老先生给自己写文章定了个调儿:要有严肃的主题,游戏的心态,轻松的笔墨。所谓严肃的主题就是对老百姓有好处,有意义。

  三、副刊的面貌

  老作家林希说,虽然人民日报很老了(指它的历史),但副刊一定要年轻(指它的面貌)。副刊的人文关怀,应从关心年轻人开始。任何一个报刊,没有青年就没有生命。现在不少年轻人,往上,没有理想信仰;往下,没有道德底线,这是非常可怕的。人民日报副刊要有年轻的作者,要把青年读者和青年作者吸引过来,要永远把青年读者作为关怀的主体。

  王春瑜说,党报副刊要可敬可亲,要改变可敬不可亲的现象。女散文作家高红十认为,大地副刊上鲜活的、年轻的、锐气的东西比较少。副刊的文章要动感些、年轻些,要注意增加可读性,不要四平八稳。有家报纸发刊词说:“总有一种力量让你泪流满面。”副刊的文章应该有感而发,它可以力抵千钧,它要留下历史的脚印,对这个时代多少有一些记录。

  四、副刊的出路

  学者陈漱渝说,副刊是一种文化的积淀。当年《时事新报》为郭沫若提供展示他才华的舞台,《晨报副刊》刊登冰心的散文诗《春水》、《繁星》和鲁迅的《阿Q正传》。作为一个副刊编辑,孙伏园能发表《阿Q正传》,可以说功德无量。光明日报文荟主编韩小蕙说,副刊要为文化积累做一点工作。我们把握不了别人,但我们能把握自己。

  鲁迅研究专家张梦阳说,看一个副刊办得好坏,就看它有没有留下经典的散文、杂文。副刊要抓一些重点作者、重点的作品,争取一年能抓出几篇耐读的文章。多少年之后回头一看,这个文章能存在下来,就不简单。来自民盟的杂文作家吴志实说,中国的副刊是有传统的,很多著名作家和副刊有着割舍不断的联系,副刊是一块肥沃的土地。不管媒体发展到什么程度,副刊还会有作用。但另一方面,办副刊的思路、观念上也要与时俱进,编辑们要有眼光。杂文作家王乾荣认为,副刊的品位跟编辑的品位是直接相关的。要扩大作者群。文艺副刊不光是作家圈内的事,很多经济学家、社会学家、历史学家等都可以成为副刊的作者。还可以考虑设置名家的专栏,它可以成为副刊的品牌。

  袁鹰同志结合自己的办报经验,认为副刊会有出路。敢问路在何方?路在脚下。原来副刊只有八十行,现在是整版。这么大的版面是可以做“满汉全席”的,否则太可惜了。他说,今天,一个人通过上网、看电视就可以获取他所需要的信息,在这种情况下,副刊并不是无所作为。副刊要靠一些有声有色的版面,靠一些好文章,主动吸引读者。要靠自己的本事,替读者说话,满足他们多方面的要求。要看到,社会上有很多关心支持大地副刊的作者和读者,这是办好副刊最宝贵的资源。

  李白有诗:“阳春召我以烟景,大块假我以文章。”为了大地的丰收,让编辑、作者、读者一起携手耕耘吧。

  编者的话:一元复始,万象更新。大地副刊在新的一年期待能有大的作为,这自然仰仗广大作者、读者一如既往的支持。除传统栏目“金台随感”、“大地漫笔”、“心香一瓣”、“名家新作”、“名人近况”、“文心探访”之外,今年副刊拟开设“文史小品”、“谐趣园”等新栏目,请把您的得意之作寄给我们。在此恭候各位作者、读者光临“大地”。

  《人民日报》 (2005年01月11日 第十五版)


 
推荐】【 小字】【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彩 信 专 题
新酷铃选
最新最HOT铃声推荐
棋魂
千年棋魂藤原佐为
请输入歌曲/歌手名:
更多专题   更多彩信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