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最爱天涯一叶丹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1月11日08:01 海南日报

  画面上,毛泽东同志笑容可掬,紧握着琼剧名小生陈华的手,陈华咧着嘴笑开了花……

  画面上,周恩来总理和蔼可亲,与琼剧艺人王黄文、陈华、王英蓉、陆琼玉亲切交谈……

  这两张老照片,一张拍摄于1957年5月15日晚,一张拍摄于1960年1月。照片说明写得很清楚:毛泽东同志观看的是琼剧《张文秀》片段;而周总理观看的是琼剧《红叶题诗》。

  尽管这两张照片不知被报刊用过多少次,但它们今天依然被摆放在省琼剧院资料室最醒目的位置。它们记录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领导人毛泽东和人们敬爱的周总理,曾经如此近距离地亲近琼剧。

  遥想当年城里乡间,文秀、三姐的爱情故事,不知倾倒多少戏迷

  《张文秀》故事梗概:书生张文秀与豪富王员外之三女王三姐自小缔结婚约,及至长成,张因家道中落,寄读王员外家。文秀才貌出众,深得三姐爱慕,但王员外嫌贫爱富,欲图悔婚。王家大姐、二姐和二位姐夫也从中作梗,设计陷害。张文秀被诬为盗逐出王家,受尽屈辱。三年后,张文秀高中状元,被授为八府巡按,他乔装打扮成穷书生重回王家,寻找王三姐,适逢王员外六十大寿。张文秀与三姐遭受王员外及姐姐、姐夫们的百般奚落。后来,真相大白,王员外、姐姐、姐夫们狼狈不堪……

  《张文秀》从哪朝哪代开演?最初是谁演的?不管是到省琼剧院问老艺人,还是在最权威的《中国戏曲志·海南卷》中探寻,你都无法得到确切的答案。

  可以肯定的是,《张文秀》在清代已有演出剧本,原系连台本戏,分《张文秀扮演状元》、《张文秀真中状元》上、下卷。《张文秀》又名《戏仔状元》,原作者传说有二人:一是名小生汪桂生,一是名旦李凤兰。

  传说毕竟只是传说,在旧社会的纷乱中,《张文秀》尽管依旧是生旦们争演的传统剧目,但它也渐渐沦为“提纲戏”。到解放初期,原剧本已不见只言片纸。1956年,琼剧老艺人谭歧彩、芦半飞整理并导演的《张文秀》,由文昌县联合剧团首演。苏庆云饰张文秀、王英蓉饰王三姐。同年,《张文秀》剧本由石萍、陈鹤亭、林炬、王照慈、陈仕元重新整理,石萍、陈鹤亭执笔,《张文秀》得以重生。

  1956年11月,海南行政公署文教处、广东省戏曲研究会海南分会在海口市举办“海南区职业剧团观摩会演”,《张文秀》大受欢迎,名噪全岛。

  得益于老艺人谭歧彩的悉心教导,学戏仅一年半、正值豆蔻年华的琼海姑娘王英蓉,用自己的勤奋与悟性,生动演绎了“王三姐”一角。王英蓉的人生,也因为《张文秀》改写。时至今日,近五十载岁月消逝,戏迷对王英蓉的称呼,大多仍是“三姐”!

  1957年4月27日,广东潮、琼、汉剧代表团赴京汇报演出,《张文秀》自然入选。和《张文秀》一起晋京演出的琼剧剧目还有《卖胭脂》、《狗衔金钗》。5月15日,党和国家领导人毛泽东、刘少奇、朱德、周恩来、叶剑英等,在北京中南海怀仁堂观看琼剧《张文秀》片段“偷包袱”,并上台与艺人们亲切握手。

  就题材而言,和其他剧种一样,琼剧也惯见才子佳人、帝王将相,尽管解放前有剧作家吴发凤等力推《社会钟声》、《蔡锷出京》、《七义殉难》等文明戏,解放后也诞生了《红色娘子军》、《红树湾》及“八个样板戏”等现代戏,但总体而言,琼剧迷爱看古装戏,还是多于现代戏、文明戏。尤其是《张文秀》、《红叶题诗》、《搜书院》、《狗衔金钗》、《乌鸦戏凤》等经典剧目,更是久演不衰。1980年,禁锢十多年的古装戏《张文秀》在海口戏院演出,连续20个晚上,场场爆满;剧团下乡到昌江石碌演出,同一地点连演15场,场场爆满……

  田汉挥如椽大笔,为《红叶题诗》修改润色,使传统的才子佳人戏,渗入忧国忧民情思

  《红叶题诗》故事梗概:南宋新科状元文东和游西湖时,拾得红叶一片,上有表露少女抱负的题诗,读后深表爱慕。不久,东和随母给朝臣姜华拜寿,始知此诗乃姜华之女姜玉蕊所题,两人互表爱慕之情,共结同心。就在文、姜定聘之日,宋皇下诏,准选姜玉蕊为七王妃。东和玉蕊坚贞不屈双双投湖,以死抗争。

  1962年9月16日,琼剧史上唯一一部电影《红叶题诗》开拍。这部戏,渗透了周恩来总理和剧作家田汉对琼剧艺术的关心和提携。它也是集多方智慧成经典名戏的典范。

  《红叶题诗》据说是民国名旦陈成桂首编,原无历史背景,写文、姜、表妹三角恋情,以文姜结合、表妹赐封为七王妃的喜剧收尾。解放后经林炬、戈铁、石萍等剧作家整理,删去表妹一线,改为七王强行选妃,文、姜无力抗争双双投湖的悲剧结局。

  1960年1月,周恩来总理偕夫人邓颖超来琼视察工作,在海口戏院、海南区党委礼堂观看了《红叶题诗》和《搜书院》,并接见了《红》剧主要演员王黄文、王英蓉、陆琼玉。王英蓉还记得,周总理对琼剧发展非常关心,对琼剧艺人说了许多勉励的话。

  1960年4月,由周总理亲自点戏,广东琼剧团一团赴京,为全国“两会”代表、委员演出《红叶题诗》。《红》剧主演、已故著名琼剧表演艺术家陈华在回忆文章中说,周总理当时还特别指示北京电视台撤销当晚预先安排的节目,把琼剧演职员们请到电视台去,用一个频道现场录播《红》剧,以扩大琼剧的影响。

  1962年5月1日,中国戏剧家协会主席田汉偕夫人来琼。在海南的32天里,田老看了13场琼剧、人偶剧、临剧、山歌剧,包括万宁剧团演出的《红叶题诗》。在海南期间,田汉感叹于海南戏曲的兴旺,留下了不少诗篇,其中一首是:

  须眉红粉各豪雄,都在攀登五指峰,

  武技何妨河北派,艳歌别有海南风。

  钗衔黄狗情如绘,水浇桃花趣不同。

  艺事何须拘一格,好将红叶再加工。

  在海南环岛体验琼岛戏风的同时,田汉抽出时间,为戈铁、石萍执笔、当时已确定搬上银幕的琼剧《红叶题诗》修改润色。既是“题诗”,诗的内容当然非常重要,我们先来看看原剧主题诗:“调琴知音稀,春来何迟迟?啼莺恼人意,红叶寄幽思。解语吴枫落,知音有子期。冰心共一叶,春江作良媒。”从戏到诗,依然是传统的“才子佳人”戏。

  田汉挥如椽大笔,将《红叶题诗》主题诗改为:

  犹自深闺怯晓寒,暖风吹梦到临安。

  花娇柳软春如海,却爱天涯一叶丹。

  血战中原骨未寒,可怜湖上恋偏安。

  蛾眉倘许酬霜叶,愿结同心一片丹。

  松柏从来斗岁寒,愿同生死不偷安。

  相携西子湖中去,化作胥潮血样丹。

  如此改动,才子佳人单纯的情感戏,渗入了忧国忧民的感情基础,令全剧增色不少。

  1962年9月16日至12月11日,《红叶题诗》在珠江电影制片厂拍摄完成。写作此稿时,记者找到了原广东琼剧院副院长郑放1963年1月7日发表于《海南日报》上的文章《<红叶题诗>拍摄散记》,文中写道:“陈华、英蓉、(陆)琼玉等担负拍摄任务较重的同志,几个月来,每天除了进摄影棚、录音间、放映间外,未曾走出制片厂大门。夜间经常拍摄到深夜,早上还要起来练唱……上午演员们多是看前一天拍的样片,不然就是参加政治学习,或者自己练习表演,中午化妆,下午开始工作到深夜……”

  正是这样的精神,使电影《红叶题诗》红遍东南亚和海南,也让国内观众从大银幕上见识了琼剧的独特魅力。

  《张文秀》行当齐全、诙谐幽默,《红叶题诗》字字珠玑,足让人领略琼剧戏韵

  其实,《张文秀》所表现的封建家长嫌贫爱富、门当户对思想过重,乃至棒打鸳鸯的主题和情节,在传统戏曲中极为常见。而《红叶题诗》,最初也是简单的才子佳人戏。一代又一代的琼剧艺人和剧作家们,在以戏养家糊口时不忘潜心求精,不断对《张文秀》、《红叶题诗》的动作及唱腔进行完善,终于使《张》、《红》二剧流播百世,成为久演不衰的琼剧经典。

  曾经为毛主席演出的《张文秀》选段“偷包袱”,全是极富生活化的细节:张文秀拿起书本轻扑灰尘、夜深时分门内门外男女暗听对方动静时紧张气促的神态、三姐想进门又不太敢进的羞怯、张文秀佯睡观察三姐偷取包袱的风趣、三姐想用竹扇支起文秀下腭却又怕顶疼他的爱怜……极少唱词和道白,用细节表现人物内心波澜,备受戏迷喜爱。

  行内人说,戏剧就是行当艺术。而琼剧五大行当生旦净末丑,《张文秀》里占了四个。可以说,一出《张文秀》,足让人对琼剧各行当及其唱腔有大致的了解。

  生:张文秀(小生)

  旦:王三姐(花旦);二姐、三姐(彩旦,亦称“泼辣旦”);王安人(老旦);丫环(梅香旦);

  末:王员外

  丑:两位姐夫(花生)、知府、知县

  在琼剧的谚语、口诀中,有句话最能通解琼剧各行当精义:“生脚儒雅且洒潇,旦脚文静又婉娇,彩旦辣、花生刁,书僮天真梅香(婢女)飘,武生武旦英精妙,杂脚谐幽且多嘲,婆脚慈、须生严,净脚有阴亦有昭。”

  在《张文秀》人物表上,共有16个角色,一出热热闹闹的大戏,就在生旦净末丑各展唱腔和动作间完成,叫戏迷怎不过瘾?《张文秀》唱段“含冤抱恨离王村”、“金乌欲坠隐西山”等,不仅为票友们常唱,也早已是琼剧教材唱段。

  已故著名琼剧表演艺术家陈华在回忆文章中说到了《张》剧另一重要特色:用幽默诙谐的风格来表演正剧。除“偷包袱”外,陈华还举了“闹宴”一场戏的例子:张文秀身穿布衣故意闯进寿堂,处处主动,对答如流,面对嫌贫爱富的王员外等一干人,极尽讽刺嘲弄,驳得群丑体无完肤。

  王英蓉说,琼剧出现大段对白久无唱词时,一般观众是要起哄的,但对“闹宴”观众反映非常好,因为对白太生活化、太诙谐幽默了。如二姐夫取笑张文秀“昨晚那位演状元的是不是你呀”时,张文秀答“哎呀,二姐夫那双眼比狗眼还好,在夜里也认得出来”;二姐夫呵斥张文秀“不准你笑”时,张文秀回答“拜寿是喜事怎不准我笑?要是祭奠我就不笑”,以及文秀借“唱戏”机会,将自己的遭遇编成唱词,嘲弄群丑等场景,都成为戏迷们津津乐道的经典。

  《红叶题诗》的最大特色,则在于它几乎每段对白、每句唱词都极富文学意味。在琼剧漫长的发展史上,“提纲戏”的风潮严重影响了琼剧戏文,有些唱词粗俗不堪,素为文人墨客所不齿。而田汉对《红叶题诗》的润色加工,给琼剧艺人们提了个醒:经过精心雕琢,曾经被指粗俗的琼剧,一样可以文采飞扬,给人无限的审美愉悦。

  时间,是检验一个剧目是否好戏的标准之一。《张文秀》、《红叶题诗》历近百年而不衰,个中奥妙,是否也值得今天的琼剧人深思?

  (本版资料图片均由陈德雄翻拍)

  作者:陈成智 谢成驹 潘心团

  (来源:海南日报)


 【推荐】【 】【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彩 信 专 题
新酷铃选
最新最HOT铃声推荐
棋魂
千年棋魂藤原佐为
请输入歌曲/歌手名:
更多专题   更多彩信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