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5千亿解决万亿投资 八大投资平台上演“生钱术”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1月11日08:09 新华网

  重庆要保持目前较快的增长势头,今后10年大约需要1万亿元的投资。但算上各级政府、企业、居民等的投入,至少还有一半的“缺口”,这笔巨资从何而来——重庆八大投资平台上演“生钱术”解决了这一难题。

  借“金”生“水”

  2004年12月16日,从綦江县城沿通惠河登上三角镇的田坝子,雾还未散去,但已可尽览山下的油草河沟。去年2月,綦江县第一座中型水库鱼栏咀水利工程在这里破土动工。按照计划,到2006年4月30日,工程将全部竣工,大坝将拦起一汪湖水。

  几个星期前,河已经截流,河水从导洞流走。河床,还有两岸的山坡上,几辆推土机挥舞着巨臂,来回奔忙,把松软的覆盖层挖掉,露出坚硬的石基。

  “工期很紧,这是‘泽渝’工程惟一2005年要度汛的工程,大坝1月就要开始填筑,现在已完成开挖量的95%。”一位项目现场负责人说。

  工程的快速进展让綦江人吃了一惊,他们搞不明白为什么以前盼了多年的工程很快就能变成现实。

  綦江水资源缺乏,县城用水主要是从通惠河取水,大概能解决10万人的用水,而现在县城人口已超过10万。根据规划,綦江县城在2020年将达到30万人。另外,县城周边的农业灌溉用水也成问题。早在1999年,綦江就规划建设鱼栏咀工程,但迟迟未能上马。

  修建鱼栏咀水利工程需要资金两亿元以上,按照原来“三三四”的投资方式,30%的投资来源于中央国债资金,30%来源于市财政,另外40%则靠县里筹集。然而,重庆水利建设历史欠账太多,目前的投入远远不够。按照“十五”规划,全市大中型水利工程项目建设投资“缺口”达50亿元,目前市级财政每年用于水利建设的投入只有1亿多元,如果主要依靠国家投入,我市“泽渝一期”工程的15座中型水库,到去年底最多只能开工6座。而綦江的财力非常有限,根本无法足额配套,工程一旦匆匆上马,很可能是“半拉子工程”,就是建成了,也无法保持其正常运转。

  2003年11月28日,市委、市政府决定以“九五”以来市及市以上投入的大中型水利工程资金17亿元和原市水电产业集团的资产等为注册资本,组建市水利投资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水投公司)。负责承担全市大中型水源工程的建设、经营任务,在全国率先迈出水利投融资改革的步伐。

  鱼栏咀水利工程也因此应运而生。

  水投公司是市委、市政府构建的全市水利建设的投融资平台。由于资本规模较大、资本结构合理,公司挂牌当天,市内8家银行向公司授信118亿元。依靠这个融资平台,“泽渝一期”15座中型水库建设已向银行贷款近5亿元,动工兴建了包括鱼栏咀水利工程在内的13座水库。

  到目前为止,国家对“泽渝一期”工程的投入只有约1亿元。在重庆,地方对水利建设的投入破天荒地超过了国家投入。

  在我市,像水投公司这样以基础设施建设为主的国有建设性投资集团还有7个,分别是高等级公路建设投资公司(以下简称高投司)、高速公路发展公司、水务集团、城市建设投资公司(以下简称城投公司)、开发投资公司(以下简称开投公司)、建设投资公司(以下简称建投公司)、地产集团。它们都是市委、市政府为加快投融资体制改革,划拨优质资产而成立的国有控股集团。

  入不敷出

  2002年10月左右,在巴渝纵横延伸的“8小时重庆”公路网一度“搁浅”,彭水、酉阳、城口、开县的路段已停止施工。而此时,工期已过去2/3,但工程量却只完成了50%。

  “8小时重庆”最初的投资途径是:总共约33亿元的投资由中央及市里承担2/3,区县(自治县、市)自筹1/3。

  自筹1/3对我市的区县(自治县、市)来说是一道难题,除渝中区、涪陵区、九龙坡区等少数地方外,绝大部分区县基本都是“吃饭财政”,一些地方每年的财政收入至今还不到1亿元,根本无法负担。1998年到2000年,我市建好了直辖时从四川省接手过来的17座中型水库,中央及市里已承担了这些水库大约一半的资金,其余的一半由区县自己承担,但在水投公司成立前,不少区县还有大量欠款无力偿还。“8小时重庆”在这些区县也遭遇了同样的命运。

  到2002年底,全市各区县(自治县、市)累计欠银行贷款和施工贷款约30亿元。

  其实,不光是区县(自治县、市),市级建设资金也只能用“捉襟见肘”来形容。

  市发改委副主任沈晓钟说:“重庆2003年的财政收入只有206亿元,2004年估计在280亿-300亿元之间,能用于建设的资金非常有限。这些年每年年初资金平衡时都有较大‘缺口’。比如,主城区轻轨一期、二期工程建设共需投入43亿元,通过日元贷款、银行贷款、国债资金投入和企业自筹,加起来大约有37亿元,缺的6亿元当时真的要‘憋死人’。”

  公共事业的投入难度更大。长期以来,重庆没有像样的图书馆、科技馆、美术馆,甚至还是全国惟一没有歌剧院的大城市。1994年,市里就计划建袁家岗体育中心,并给了1500亩地,但怎么也运作不起来。由于没钱,在2001年制定的“十五”计划中,我市只是提出“推进”图书馆新馆、少儿图书馆、国泰大戏院、艺术馆、美术馆等五大文化设施建设项目。

  兜里没几个钱,但必须花的钱却不少。

  重庆直辖后,面临最大的问题是经济总量不大,结构不完善,基础设施欠账多,只有加大投入,完成10年的爬坡上坎阶段,走出基础设施建设的瓶颈制约,才能有接下来10年的经济“起飞”。据测算,重庆要保持目前这种快速发展势头,今后10年,交通、电力、工业、房地产、公共设施建设等需要差不多1万亿元的投资。

  这笔巨资对重庆来说,是不能承受之重。

  沈晓钟说,各级政府、外资、本地企业、居民等能解决大约50%的投入,剩下的钱只能通过向银行借贷解决。但在2000年以前,机制平台没有建立,呆坏账的比例在西部乃至全国都位居前列,国家实行稳健的货币政策后,加大了贷款风险的防范,没有有实力、讲诚信的投融资平台,难以向银行融资。(来源:重庆日报)


 
推荐】【 小字】【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彩 信 专 题
新酷铃选
最新最HOT铃声推荐
棋魂
千年棋魂藤原佐为
请输入歌曲/歌手名:
更多专题   更多彩信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