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21年!非洲最长内战结束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1月11日08:53 南方日报

  21年!非洲最长内战结束

  苏丹政府与反政府武装签署全面和平协议,逾50万难民将重返家园

  2005年1月9日上午,肯尼亚首都内罗毕的尼亚约国家体育场。露着肚皮的部落战士载歌载舞,裹着头巾的难民吟唱颂歌。苏丹政府和南部反政府武装苏丹人民解放运动在这里签署了全面和平协议,宣告非洲大陆持续时间最长的内战结束。

  这是和平曙光首次降临受内战困扰21年的苏丹南部地区。根据协议规定,苏丹南部民众有权在6年过渡期结束后,即2011年就独立问题举行全民公决。然而,按照苏丹人民解放运动主席约翰·加朗的说法,如果苏丹中央政府不投资发展南部地区,那么南部民众可能不会愿意继续听从中央政府的管辖。

  【现场】

  “苏丹和平了,可以回家了。”

  和平协议签署后,因躲避战火而逃至邻国的逾50万苏丹难民可以重返家园,400万无家可归难民的安置工作也将逐步展开。

  “苏丹和平了,可以回家了。”当苏丹政府和反政府武装的领导人在苏丹全面和平协议上签字后,出生在肯尼亚的15岁苏丹小难民约翰·苏克掩饰不住内心的喜悦,手舞足蹈地说。

  见证签证仪式的苏丹人既有来自北方的,又有来自南方的。身着阿拉伯服饰的北方人和身着各部落传统服饰的南方人一起载歌载舞,挥舞着手中的国旗。

  上百条企盼和平的标语横幅随风飘拂,其中一条写着“我们要回达尔富尔”的标语最引人注目。 史先振 新华社供本报特稿

  协议五大看点

  根据协议规定,苏丹执政党国民大会党和苏丹人民解放运动将组成过渡联合政府,进入为期6年的过渡期。协议签署后,苏丹议会和苏丹人民解放运动“议会”将在两个星期内进行投票表决。随后,双方谈判代表将合作起草过渡时期宪法。加朗表示,宪法应在3个月内制定完成。

  和平协议内容包括双方此前签署的关于过渡期军事安排协议、关于财富分配与国家权力分配协议以及全面停火协议等8个具体协议。协议最核心的5项内容为:

  宗教自由:苏丹南部10省为世俗社会,不受宗教约束,而北部地区执行伊斯兰教法律;

  权力分享:苏丹人民解放运动掌握全国政府机关30%职位,南部地区实行自治;

  财富分配:苏丹南北双方平分南部石油收入;

  南部自决:南部地区将于2011年就独立问题举行全民公决;

  监督停火:联合国观察员将监督双方停火和苏丹人民解放运动解除武装情况。

  达尔富尔

  协议签字后,苏丹总统奥马尔·巴希尔说,“我们必须利用协议解决达尔富尔危机”。但9日签署的和平协议并没有包括解决达尔富尔冲突的条款。

  从历史上看,苏丹南北方在民族、宗教、文化和政治等方面存在的差异与矛盾导致两次内战爆发。从1983年开始的第二次内战是非洲大陆持续时间最长的内战之一。

  位于苏丹西部的达尔富尔地区有80多个部族。2003年2月,由少数居民组成的“苏丹解放运动”和“正义与公平运动”以政府未能保护他们免遭部族武装袭击为由,展开反政府武装活动,要求实行地区自治。联合国认为,达尔富尔地区过去两年的冲突成为世界上最严重的人道主义危机。参加签字仪式的外交人士认为,苏丹政府面临着在全境签署和平协议的压力。

  在利比亚首都的黎波里,达尔富尔地区反政府武装“苏丹解放运动”主席阿卜杜勒·瓦希德·穆罕默德·努尔告诉路透社记者,他欢迎苏丹政府和苏丹人民解放运动签署和平协议,但苏丹所有地区应该签署全面和平协议,不仅是南部。“除非政府立即解决达尔富尔问题,否则苏丹不会实现永久和平。”

  我表示热烈祝贺

  据新华社北京1月10日电 外交部发言人孔泉10日答记者问时说,苏丹政府和南方“苏丹人民解放运动”9日在肯尼亚签署了全面和平协议。中方对此表示热烈祝贺。

  孔泉说,胡锦涛主席和李肇星外长分别就此向苏丹总统巴希尔和外长伊斯梅尔致贺电。外交部部长助理吕国增作为中国政府特使出席了签字仪式。我们衷心祝愿全面和平协议能够顺利实施,苏丹在和平与发展的道路上取得更大成就。

  图:

  9日,在苏丹全面和平协议签署现场,两名苏丹人相拥庆祝。 新华社发


 
推荐】【 小字】【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彩 信 专 题
新酷铃选
最新最HOT铃声推荐
棋魂
千年棋魂藤原佐为
请输入歌曲/歌手名:
更多专题   更多彩信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