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新华视点:全球中文热升温的背后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1月11日19:16 新华网

  新华网北京1月11日电(记者王立彬)“现在全球中文热有一种完全不同于以往的内涵,就像世界上持续了一个多世纪的‘学习英语,做美国梦’一样,我觉得‘学习中文,做中国梦’已经初现端倪,全球两三千万人学中文,我看大部分人是想到中国淘金去!”加拿大籍华人刘敦仁先生说这番话时,刚在京郊购置一套住房,他还打算一边写书一边开家小面馆。

  他的话也许有一些欣喜之余的夸大,但当前全球中文热升温现象确实是以中国经济腾飞为背景的。

  学中国话、念生意经

  “在韩国,20世纪70年代是留美热,80年代是留日热,到了90年代以后,留学中国渐成热潮。据我了解,目前在中国的韩国留学生可能接近5万人,已经超过留日学生人数,与5万多人留学美国的水平差不多了。”在中国人民大学攻读汉语言文学博士学位的孙先生说,留学美国有许多奖学金机会,而留学中国则基本上是自费。“因此,这些人学习中文更多的是一种严肃的投资行为,是对中国市场前景投资。”

  “我很难给出在中国内地工作外国人的准确数目。”北京一家人力咨询公司的黄晴女士说,“20多年间,在中国的外商投资企业数目增加了1万多倍,越来越多外资企业的中高层主管由外国人担任,保守估计也在10万人以上。”

  “我认为自己的中文说得不错,但我想掌握中文写作,这可能要难得多。我想在北京找一份工作,边工作边进一步学习中文。我不想成为汉学家或教授,但是想成为一名能用中文、英语和母语德语工作的高级管理者。”

  奥地利人奥利弗10年前曾在北京语言学院(现北京语言大学)学习,然后回到莫扎特的故乡萨尔茨堡作市场营销,2003年重返中国“就业市场”。目前,在中国像奥利弗这样的求职者越来越多。

  据北京语言大学调查,设立汉语水平考试(HSK)初期,参加考试者大多是为了到中国读大学。目前为读书而参加考试的考生仅占15%左右,而以工作为目的的估计在35%至40%。

  中文正在成为职场竞争的一张王牌。“HSK就像英语托福一样,一开始就是一个商业考试。”世界汉语教学学会秘书长、北京语言大学副校长崔希亮说,“近几年参加HSK的人每年以45%的速度增加。”

  目前,仅北京语言大学每年就有来自1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7000余名留学生到校学习。其中以日本、韩国以及东南亚等地留学生人数最多,而美国和西欧增加速度最快。在华留学生所学涉及上千个专业,北京大学为外国留学生开设的专业达200多个。长期以来外国留学生主要集中在汉语言文学、中医、中国戏曲等传统学科,近几年,留学生正从这些传统学科向科技、经济、管理、法律等应用学科扩展,主修商科的人数增长迅速。

  北京语言大学校长曲德林教授说,过去外国学生来中国留学主要为了解中国文化,毕业后回国当汉学家。现在越来越多留学生开始学习经济、金融、法律等应用学科,一半以上留学生准备毕业后在中国发展。

  作曲家陈其钢表达了这样的感受:“中国的令人瞠目结舌的高速发展,让我们这些海外学人看到了曙光。在欧洲的年轻人中兴起了中文热,这意味着有一大批为了求生的欧洲人在不久的将来要到中国去寻求出路。”

  中文应用正跨出华人圈

  “我们已经在维也纳机场设立了中文标牌,我们还在大力培养奇缺的中文导游。现在每年约有两三万中国人去奥地利旅游,如果这个数目达到200万,奥地利会把中文作为通用语言!”奥地利驻华大使馆旅游商务官约瑟夫说。

  据世界旅游组织预测,到2020年,中国将成为世界上第一大旅游目的地国和第四大客源输出国。2004年,中国公民出境人数已经超过2580万人次,同比增长50%左右,中国公民可以组团前往旅游的目的地国家和地区达到90个。

  全球中文热已经引起“中文教师荒”,许多国家向中国提出派遣汉语教师的要求。现在,全国每年向国外输送外教3000人左右,相对于时下全球3000万上下的中文学习者自然供不应求。中国为此发布了启动国际汉语教师中国志愿者的计划。

  如今,由国家对外汉语教学领导小组办公室颁发的相应等级的HSK证书,不仅被国际机构和跨国公司用作衡量员工素质的标准之一并与工资水平挂钩,还成为在本国工作的独特优势。一些国家尽管失业率非常高,但会说中文的人总能很容易找到工作。

  据了解,北京语言大学2004届夏季毕业的包括16个国家的150多名留学生中,期望毕业后留在中国工作的大有人在,还有一部分人则想回国教中文。

  在北京筹划商务活动的德国人古德曼对记者说:“我在德国是一个宝贝,因为能用中文应付商务活动的德国人很少。因为掌握了中文,我才能在德国打入基本由华裔垄断的中德商务交流活动。”

  2004年10月中旬,古德曼应聘为德国邮政集团赞助波恩贝多芬音乐节的公关事务负责人,活动尚未结束就作为德累斯顿无伴奏管弦乐团公关事务负责人开始中国之行,同时还忙碌着汉堡出版业在华的一些业务。“在我这30年人生中,最重要的投资决策就是学中文。”

  “我想回家教中文,甚至办一所学校。我们那里中文教师特别缺乏,而中国派来的大多数教师以英语为外语,不能使用意大利语。”意大利人萨狄尼说,“尽管要达到英文在世界各地的日常应用水平可能需要数十年,但中文应用局限于华人社会的局面正历史性地改变。”

  “中文热”也要“冷思考”

  “中文正逐步走向世界,对此我们要冷静地看到我们的不足和问题,少提过热的口号和要求,任何口号和要求的提出都要冷静地分析。”世界汉语教学学会会长、北京语言大学汉语语言研究中心主任陆俭明教授一番话值得思考。

  北京语言大学校长曲德林提醒人们,“在美国,目前有100万名美国学生正在学习只有7000万人使用的法语,而只有不到5万名学生在学习有十几亿人使用的汉语。从HSK的需求来看也不像韩国等亚洲国家那样多,远远不及英语托福在世界的影响。”

  专家指出,任何超越地域性的语言现象,都是经济发展不平衡条件下经济实力此消彼长的较量。中国改革开放之初,作为一种方言的粤语通过流行歌曲一时风行大江南北,其背后就是当时粤港经济实力令人瞩目的发展优势。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学校厂矿机关每逢年节办晚会,总有人临时抱佛脚用“夹生粤语”唱一段通俗歌曲。最近几年香港歌星、影星却开始拼命学习普通话发音。这背后无不是经济实力博弈的自然表现。

  20世纪70年代,日本经济崛起之际,包括欧洲和美国在内,世界各地都在争着吸引日本投资商和游客,世界各地都可以见到日语指示牌,在一些旅游业发达的国家和地区,日语培训学校也如雨后春笋般涌现。这一情况之所以没有持续太久,就是因为日本经济泡沫崩溃。而从上世纪80年代出现类似的韩语热,也在10年后亚洲金融危机后趋冷。

  “其实,在英语成为世界强势语言之前,拉丁语、世界语、法语和德语都曾出现过强势。但随着这种语言的母语国家经济政治影响力下降,语言强势纷纷不复存在,有的甚至已经边缘化。”德国国家旅游局北京代表处首席代表徐胜利说,“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后,德语曾取代英语成为科学研究的主要语言。当时德国经济风驰电掣,20多年间平均每年出现一个诺贝尔奖获得者。”

  任何语言都难以单靠自身魅力维持强势地位。《英语的未来》作者大卫·格雷多尔认为:英语完全可能出现颓势,其标志很可能就是当重大技术发现不断出现在中国或其他非英语国家的时候。强势语言还有赖于国民对于知识的追求和社会开放的程度。美丽的中文要成为一种强势的世界语言,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中国能不能维持其经济社会高速发展,特别是中国人能否保持对不断学习和创新精神的不懈追求。


 
推荐】【 小字】【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彩 信 专 题
新酷铃选
最新最HOT铃声推荐
棋魂
千年棋魂藤原佐为
请输入歌曲/歌手名:
更多专题   更多彩信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