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不会出现“拉美现象”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1月12日02:47 人民网-华东新闻

  本报记者 汪晓东

  关于吸引外资:利用外资的重要性不容置疑,关键是要有利于做强做大本土企业

  记者:尽管对于苏南发展有各种议论,但我个人觉得,引进外资与富民并不存在本质上的矛盾。更何况,利用外资是发展经济的重大战略,也是重要机遇。我多次采访过张家港,这里引进外资十分可观,而富民程度同样很高。这是否说明,引进外资与富民是可以齐头并进的?

  曹福龙:的确,对外开放和利用外资在当前仍然是中国经济发展的非常重要的手段,这一点不容置疑,也没有太多争论。外资向中国、特别是长三角地区大量聚集,这是国际产业转移的趋势使然。不抓住这一机遇,我们的经济发展就不能说是健康的,也快不起来,更无法融入经济全球化的大潮中去。

  但是,也不是外资的依存度越高,老百姓就能够越富。这其中有一个利用外资水平的问题。“水平”二字如何体现?很重要的一点,是看其对本土企业带动能力有多大,是否有利于做强做大本土企业。如果一味追求外资依存度,而这些外资没有多大带动力,那么,引进外资只是解决了一些就业,老百姓得益可能不多。现在一再强调树立科学发展观,我认为,处理好引进外资与富民的问题,也是科学发展观的要义之一。科学发展不是不要发展,不是慢发展,而是能够让老百姓得实惠的发展。

  如果说张家港这些年的发展有什么经验可以总结的话,我觉得我们一直坚持走新型工业化的道路,既注重吸引外资,又注重培育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本土企业,营造有利的发展环境,使它们尽快做强做大。去年我们出现了1家销售超300亿元的企业,4家销售超100亿元的企业,一批销售超30亿元的企业。我们准备用3年左右时间,使工业销售达到3000亿元,即在去年的基础上翻一番。届时我们将拥有1家超500亿元的企业,有2到3家超200亿元的企业,有一批超100亿元的企业。

  关于“拉美现象”:外资企业与规模企业、民营企业形成“三足鼎立”的格局,就不担心外资浩荡而走

  记者:说到新苏南的发展道路,我就联想到以前曾经有过的一种讨论:中国能否避免“拉美现象”(一些拉美国家在上世纪90年代选择了“外资主导型”开放道路,获得了阶段性经济快速发展,但它是以丧失对本国经济、资源的控制权为代价的,从而引发了一系列经济和社会问题)?现今的苏南当然不能与之类比,但有些经验和教训可能对我们有借鉴意义。

  曹福龙:这样的担心并非完全多余。但我认为,苏南完全可以避免出现“拉美现象”。如何避免?关键还是上面所说的,一手抓招商引资,一手做大做强本土企业。从张家港的情况看,我们这些年十分注重引进、消化、创新国际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近几年,我们的技改投入每年都要一百六七十亿元。同时,我们注重培育高新技术产业。另外,就是招商选资。国际产业转移的机会我们要抓,世界500强企业我们也引进不少,但我们更需要的是能够提升现有产业的、对本土企业有带动作用的外资,对环境友好的外资。现在我们的工业经济结构是“三足鼎立”:一足是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规模企业;一足是致富百姓的民营企业;一足是与国际接轨的外资企业。这样一个结构比较稳定,也比较协调,更不担心外资浩荡而走。

  避免“拉美现象”,还有一点我觉得很重要,就是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工业化是主导,但仅有工业化还不够,还必须有强大的服务业支撑。我们这些年也一直在努力营造环境,培育市场,发展与新型工业化配套的现代服务业,比如金融、财务、法律、各种中介机构等等,这其实也是我们能够迅速做强做大工业的重要原因。现在,我们又在加快现代物流业的发展。

  关于“强势政府”:政府“有形的手”与市场“无形的手”同样重要

  记者:关于苏南,还有一种有意思的说法,认为苏南的经济是“干部经济”,苏南地区的经济发展中,政府还扮演着强有力的角色,有人称之为“强势政府”。无论是招商引资也好,发展现代服务业也好,张家港的政府部门在产业发展方面似乎都起着主导性的作用。

  曹福龙:我觉得,在现在这样一个发展阶段,政府在推进经济发展方面应该发挥强有力的作用。“强势政府”本身无可厚非,关键政府强在什么地方,大有讲究。

  在资源配置方面,必须让市场这只“无形的手”来调节,政府不能干预。

  那么,政府的作用应该体现在什么地方?应该体现在引导、指导、促进和服务等方面,尤其是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比如,在产业发展的总体安排上,我们坚持发展制造业与发展服务业相结合,并为之出台一系列政策措施;比如,在招商引资方面,我们可以设置一些技术的门槛、环境保护的门槛;再比如,在企业发展遇到技术、人才、项目报批等重大问题的时候,政府可以提供必要的帮助。在这些方面,政府是大有作为的。如果该做的没有做,经济发展的速度可能就会慢下来,那么提高老百姓的生活质量也就难以实现。

  《华东新闻》 (2005年01月12日 第七版)


 
推荐】【 小字】【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热 点 专 题
印度洋地震海啸
部分大豆色拉油不合格
杨振宁登记结婚
意甲在线足球经理游戏
2005新春购车完全手册
岁末年初汽车降价一览
2005年新春购房指南
2004地产网络营销盘点
天堂II 玩转港澳指南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