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纪大救援(中国篇)——印度洋地震海啸劫难后 |
---|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1月12日08:55 宁夏日报 |
一场突如其来的世纪大海啸,为2005年的新年蒙上阴霾。十几万人罹难,一百多万人无家可归,数百万人穷衣少食…… 面对百年不遇的劫难,中国政府进行了迄今为止最大规模的对外救援行动,中国人民伸出了援助之手。 灾情牵动中南海 2004年12月26日8时58分——— 来自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岛附近的地震波,以每秒七八公里的速度传向中国。全国48个数字地震台站迅速“捕捉”到这一震动。大约50分钟后,中国地震台网初步测定了这场地震的震级和地点。 紧张的分析、处理和审核后,10时30分,中国地震台网测定:震级里氏8.7级,震中北纬3.9度、东经95.9度。 “8.7级!是不是写错了?”中国地震局值班室负责人陈锋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 按照程序,世界范围内发生里氏7级以上地震,就要启动应急预案。 整个地震局顿时忙碌起来:办公室、监测预报司、应急救援司等有关部门负责人,相关应急人员立刻到岗,收集了解灾情,召集有关专家开会研究地震对我国的影响。 有关情况通过国务院办公厅迅速上报。中南海在第一时间获悉震情。 地震引发的海啸,迅速席卷东南亚和南亚沿海,甚至波及非洲沿岸。节节攀升的灾情震惊了中国驻各国使领馆。上午9时许,中国驻泰国宋卡总领事馆发生轻微震颤,大约持续1分钟。总领事华锦洲回忆,“当时不以为然,中午的时候各种消息接连传来,我们才知道事情的严重性。” 中国驻印度尼西亚使馆迅即开通热线值班电话;中国驻泰国使馆当天启动应急机制,全力投入救助受灾中国公民的工作,除派遣工作组赶赴普吉岛外,还设立了3部救助和查询热线电话。驻其他受灾国使馆都相继启动应急机制,并将有关情况迅速报回国内。 灾情,牵动每个中国人的心。外交部将各使领馆反映的信息,迅速向党中央、国务院报告。 中南海灯火长明…… 26日当天和次日,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分别致电印度尼西亚、印度、斯里兰卡、孟加拉国、马尔代夫、泰国、马来西亚和缅甸等国元首,代表中国政府和人民表示诚挚慰问,对遇难者表示深切哀悼。 同一时间,中国政府迅速启动应急机制。26日当天,中国宣布向有关受灾国家提供首批价值2163万元人民币的食品、帐篷、线毯等紧急救灾物资和现汇援助。 31日下午,根据灾情的发展,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代表中国政府宣布:“再提供价值5亿元人民币的援助,并且随时向受灾国提供进一步援助。” 2005年1月6日,温家宝总理出席东盟地震和海啸灾后问题领导人特别会议时再次宣布:“中国政府响应联合国的呼吁,决定在已有承诺的基础上,再提供2000万美元,用于多边救援和重建。”温家宝总理还表示,中国政府还将加快对受灾国的重建工作进程,重振受灾国旅游业,并帮助他们建立灾害预警机制,并加强与区域各国气候预测、环境监测、灾害评估等信息和技术的交流。 救援物品从生产线上直送机场 10多天来,外交部大楼里的应急领导小组办公室的会议室一直灯火通明,工作人员24小时值守。这里几乎成了中国援助灾区行动的后方“指挥部”。 会议一个连着一个,工作人员踮着脚尖在跑,电话铃声此起彼伏。 商务部大楼也是一片忙碌。26日当晚,商务部连夜协商有关部门,落实国务院决定的紧急援助,并通过紧急空运,尽快将救灾物资送到受灾国人民手中。 灾情急剧恶化:报告遇难人数26日晚是6000余人,27日晚超过2.4万人,28日晚超过5万人,29日晚已超过8万人…… 异乎寻常的灾情,引起中国政府的高度关注。12月29日晚,担任部际协调机制牵头人的外交部部长李肇星紧急召开财政部、商务部、卫生部、地震局等有关部门负责人联席会议。几大部门的主要负责人风风火火赶到外交部。 会议时间不长,商定的却是大事。会议商定大幅度增加中国政府对受灾国的物资和现汇援助。 这次会议还决定采取进一步救援措施:卫生部门组建超过100人的医疗队待命,视受灾国的需求,医疗队可于24小时内赶赴灾区。中国国际救援队的野战医院和搜救队立即做好准备,随时出发。商务部会同相关部门迅速办理增援物资的筹备和发运。 商务部等部门承担着应急储备物资的调配工作。“很多人并不知道,解放军总后勤部才是此次救灾抗灾任务中的‘总调度师’”,商务部援外司司长王汉江介绍,此次救灾物资的生产、采购、囤积到最后运达受灾国,都由总后勤部组织实施。 “部队克服了很多很多的困难,一些物资暂时找不到,他们就24小时不休息去找,特别是一些稀有药品,他们花了很大精力。”商务部部长助理陈健说。 受灾国多为伊斯兰国家,向受灾国提供的食品必须以清真食品为主。这么短的时间,上哪找这么多清真食品?有关方面迅速找到了北京月盛斋清真食品有限公司。 月盛斋车间热气腾腾,牛羊肉食品刚一下线就被严密包裹进四层铝箔中,整齐打包后装入运输车。食品从下生产线到装上飞机,最快8个小时就可以运抵受灾国。 截至10日,这家有着200多年历史的京城老字号生产的3.12万袋近7吨清真牛羊肉熟食制品已经运抵灾区。“在接到这次救灾食品生产任务后,我们的职工连续几个昼夜投入生产,在第一时间生产出了价值40万元的清真牛羊肉熟食制品,确保了我国首批救灾食品被运到灾区。”公司总经理史建军说。 按照中央和国务院要求,在参加部际协调机制的外交部、民政部、财政部、商务部、卫生部、地震局和军队等20多个单位的密切协作和社会各界的通力配合下,整个救援物资调配紧张有序,中国对外救援这张大网正全面拉开。 2004年12月28日下午3时30分,中国第一批救援物资准时送到北京首都机场。一些食品甚至直接从生产线上运来,包装袋上印着“2004年12月28日”的字样…… 总理专机也载上了救灾物资 “1箱、2箱、3箱……”28日深夜,南方航空公司北京货运部,顶着五六级刺骨的北风,冒着零下10多摄氏度的严寒,30多名装卸人员整夜在货坪争分夺秒地忙碌着。正休假在家的地面操作经理黄海涛被紧急召回,指挥着物资的装运。大家小心翼翼地将救灾物资装箱,运上飞机码齐。 此前,在接到有关部门紧急运输救灾物资的通知后,南方航空公司主动请缨,停飞一班飞往比利时的货运航班,推迟一班飞往美国芝加哥的航班,火速调集了3架次波音747-400———世界上最先进、最大型的全货机,执行救灾物资运输任务。 为尽早将救灾物资送到灾民手中,民航华北地区管理局黄登科局长、王瑞萍副局长亲临现场组织指挥;首都国际机场警卫处打开5号门,实行救灾物资独立场所装机;商检、卫检部门主动上门服务,提早做好报检手续;海关采取先过关、后报关等措施,保证了时效……接到飞行任务时,副驾驶曾继开正在同父亲搬家。他二话没说拎上包就走,和同事一起连夜研究新航线飞行方案…… 由于飞越国航空管制等原因,巨大的波音飞机在跑道上“趴窝”近17个小时。已经两天两夜没合眼的南航运营控制部副经理丁安宁心焦不已:“通过电视看到灾民们流离失所,我们的救援物资哪怕早一分钟送到他们手中也好呀!” 29日上午,装载着115吨包括帐篷、床单、毛巾被、鱼罐头、牛羊肉在内的5840箱救灾物资,首架波音747-400带着中国政府和人民的深情厚谊,从首都机场飞向斯里兰卡; 30日,第二架装载70吨3010箱救灾物资的波音飞机从广州白云机场飞向印度尼西亚; 2005年1月2日,装载90吨3688箱物资的波音飞机再次飞向印度尼西亚,物资中增加了蚊帐、发电机和药品等; 1月3日,装载100吨3688箱物资的波音飞机飞向斯里兰卡; 1月4日,一架伊尔76飞机从天津滨海国际机场飞往泰国; 1月5日,曾两度飞往印度尼西亚的波音飞机再次送去了血压计、听诊器、担架、拐杖、喷雾器、药品、床单等物资; …… 1月5日晚,前往印度尼西亚出席东盟地震和海啸灾后问题领导人特别会议的国务院总理温家宝,用自己乘坐的专机给受灾地区带来了16吨紧急救灾物资。就在出发前,温家宝明确指示,要充分利用专机的空间,尽可能减少行李,为受灾邻国多捎一点急需的东西。 “中国总理是唯一一位用自己乘坐的专机给我们运来救灾物资的外国领导人”,印度尼西亚外交部官员拉赫玛·普拉莫诺6日在雅加达会议中心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说,“中国总理的举动令我们深为感动。” 他抵达斯里兰卡时,还穿着棉裤棉鞋 28日凌晨1时许,38岁的郭迅抵达斯里兰卡时身上还穿着棉裤棉鞋,而当地气温达到了摄氏30多度。 作为联合国灾害评估与协调队队员、中国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研究员,郭迅在联合国人道主义事务协调办公室和中国地震局的安排下,紧急赶往斯里兰卡进行灾情评估,成为最早抵达受灾地区的中国专家。 成立3年多的中国国际救援队旋即进入待命状态。周末正在街上购物的中国地震局应急救援司副司长陈虹收到局里发来的手机短信,立刻赶回地震局,和同事一起为出发做准备。 29日晚10时,救援队接到出发通知,由35人组成的中国国际救援队医疗小分队受命前往受灾最严重的印度尼西亚亚齐省开展救援。 30日10时,全体队员在首都国际机场集结,17时30分飞机起飞。 31日23时50分,救援队几经周折抵达印度尼西亚班达亚齐机场。 2005年1月1日清晨6时,救援队开始第一次医疗巡诊…… 连日来,救援队已经搜索和清理出数十具遇难者尸体,诊治近6000人次。 随着中国国际救援队的出发,一支支中国救援队陆续奔赴受灾国家。30日23时,第一支国家卫生救援队从上海赴泰国;31日16时,第二支从广东赴泰国;2日12时,第三支从北京赴斯里兰卡;8日,3名澳门医疗人员抵达斯里兰卡灾区加入中国医疗队;11日,首支红十字会救援队将按计划前往印度尼西亚,其他队伍也整装待发。卫生部卫生应急办公室主任陈贤义透露,“现在组建起来的人员共189名,已出发的45名。他们为数千名灾民提供了医疗服务,每天还要对当地的饮水和公共卫生进行消毒清理,清运遇难者遗体。” 印度洋地震海啸也牵动着中国科学家的心。海啸第二天,中国科学院北京基因组研究所的科学家们当即向有关部门“请缨”。1月1日,由5名专家组成的DNA鉴定组抵达泰国灾区,迅即投入DNA鉴定工作。1月3日,泰国政府同意将泰国遇难者的DNA鉴定工作交由中国完成。1月6日,第一批1000个样品送抵北京鉴定。 五星红旗在营地升起,“CHINA”字样犹如火焰般跳动……在前所未有的世纪大救援中,中国救援队员和专家们在行动。 200元人民币与百万美元 “此次地震和海啸带来了巨大的伤亡。我对受灾的人们非常同情。尽管我只是一名初中学生……你们一定会渡过难关。” 这是北京中关村中学初三学生付晋写给斯里兰卡总统信中的话。 2004年12月31日中午,刚刚参加完班级新年联欢的付晋和他的同学刘肖阳来到斯里兰卡驻华使馆,向灾区捐赠了200元钱和一包衣服。 这是斯里兰卡驻华使馆接待的第一批捐款人。刘肖阳说:“发生这样惨痛的悲剧,心里不好受,想为灾区做点力所能及的事。” 当天下午,斯里兰卡大使罗德里格就向温家宝总理讲述了这个故事。他激动地说:“在我们眼中,这200元钱与一笔百万美元的捐助同样情深意重!” 不只是斯里兰卡大使馆的电话响个不停。 中国红十字总会30日向社会发出募捐呼吁并公布热线和账号后,电话就响个不停,新年第一天上午接到近300个。 但是人们还是反映电话太难打进去,红十字会1月2日晚不得不与电信公司协调,临时增设了6个分机;人手不够用,连物业公司也派人一起接听电话。在10来天的时间里,红十字会接到捐款和捐款承诺已突破一亿元。 “这不是中国人民第一次自发捐助海外受灾民众,但捐助规模确实是最大的一次。”联络部部长王小华说。最忙的时候,他在医院当护士长的夫人也来帮忙,一直忙到凌晨3点。 5元、10元、20元……不分男女老幼,无论天南地北,中国人纷纷伸出援助之手。 李娜是一名患有先天性心脏病、癫痫的28岁女孩,从电视上看到海啸后,断断续续地跟母亲表达了自己的想法:“要帮助他们。”在母亲的陪伴下,她来到红十字会,捐出了1万元。 沈阳市一位年仅6岁的小学生牟奕祯,元旦那天在爸爸、妈妈陪同下,小心翼翼地捧着自己的小储蓄罐来到沈阳市红十字会,将他积攒了三年多的一枚枚硬币总计177.71元,全部捐给灾区。他说:“我想用这些钱给他们盖学校,让灾区小朋友和我一样能高高兴兴地上学。” 在许多国家机关单位,人们自发地来到募捐箱前,献出自己的一份绵薄之力;体育明星、演艺明星行动起来,举行各种募捐和义演活动;各类企业也慷慨解囊,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中远公司捐助1000万元人民币,联想集团捐助50万美元…… 民政部专门设立了民间援助印度洋海啸灾区协调办公室,统一负责组织协调、数据汇总、信息发布等工作。这间面积不大的屋子摆放着十多台大屏幕电脑。来自红十字会总会和慈善总会的捐赠数据不停地通过电信网络涌进电脑。 “民间捐款非常踊跃,每隔一会就要整理一次各地传送来的最新捐赠数据。到10日下午4时,捐款到账资金达到1.5亿元。”值班的工作人员陈伟一边整理汇总数据,一边说:“灾区人民的痛苦和面临的巨大困难,正紧紧揪着每一位中国人的心。”(新华社北京1月11日电)新闻来源:宁夏网宁夏日报综合新闻网(http://www.nxnet.net)责任编辑:马江 田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