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扶贫基金会苏北首家 |
---|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1月12日11:07 公益时报 |
2004年12月12日傍晚,苏北,新沂市窑湾镇陆口村。高二虎发展蘑菇种植已经有一些年头了。去年,他经营遇到困难,到信用社去贷款,发现手续过于复杂。正在此时,陆口村扶贫基金会给他贷了2000元,帮他渡过了难关。 陆口村扶贫基金会成立于2003年底。发起人高战,原来就是陆口村人,当时在南京大学教书,并拥有自己的公司。 苏北农村第一家 2003年10月,窑湾镇农村发展协会成立。在进行了一系列的公共服务后,这个协会正式启动了一个公益项目——成立“农协发展基金”。 “农协发展基金”是著名经济学家茅于轼和温铁军最先提出的,茅于轼还建立了山西“龙水头扶贫基金会”、“湍水头扶贫基金会”、“小寨上扶贫基金会”和四川“兴付村互助基金会”。其中龙水头扶贫基金会发展最为引人注目,从最初的几万元发展到了现在的60多万元。窑湾镇农村发展协会成立后,高战对茅于轼的“龙水头基金会”进行充分了解后,决定在陆口村开展这个项目试验。2004年春节前夕,农协理事们趁大量外出务工村民返乡之际,对扶贫基金会章程进行大量宣传。村民们反响强烈,不到一周的时间,许多村民主动要求出资,创办该基金会。 2004年1月25日,正月初三,扶贫基金会正式成立,茅于轼提供了第一笔资金7000元,高战提供了5000元。村民们纷纷出资,最多的一户投入资金5000元,当天就接到村民交来的存款20000元以上。当天,基金会进行选举,农协理事、原乡供销社主任张希义被选为总会计,原陆口小学校长季克平被推选为出纳。 促成良性循环 据张希义介绍,该基金会从2004年1月25日成立到目前为止,资本金已经从2万多元发展到6万多元。 这些资本金分为两大类。一类是给有困难的人提供无息贷款的扶贫基金,目前基金总数为14070元,茅于轼的7000元和高战的5000元存入此项,不取利息;另外一类就是发展基金,目前存入发展基金的农户一共有37户,存款总额为48330元。 村民发展生产急需资金,可以向基金会申请短期贷款。目前,38户村民存入的发展基金已经全部借出,分到了23户村民家中。该项基金目前已经累计借给了67户,资金总额累计近10万元。每户借款最高金额不超过4000元。 张希义介绍,扶贫基金会贷出的发展基金,有力地扶持了陆口村的加工、养殖、种植、经商、运输等事业,发展了生产,活跃了经济。因为基金会的存在,目前陆口村已经形成了一个小小的可循环环境——高二虎种的蘑菇直接在村里出售;仲维群家做水泥柱子,为高二虎搭建温棚;黄电喜家发展运输,为村里农户运送物资出村…… 他列举说,目前借款户当中,尹学忠家庭条件一度十分紧张,到基金会借款4000元,发展木材加工、购买联合收割机等。由于尹学忠本身会经营,懂管理,这4000元很快为其带来了8000元的收益,是目前基金会最得意的贷款项目之一;高二虎发展蘑菇生产,在资金紧张的时候到基金会贷款2000元,结果他的纯收入翻了两番还多;黄电喜借款4000元,发展运输和生产,还养了2头母猪;黄电洲借款3000元生产蔬菜,收入增加了一倍;仲维群借款3000元,搞水泥加工,收入也翻了两番。 瓶颈尚存 张希义告诉记者,基金会发展还存在瓶颈: “一个是资金量太少,流水资金也太少。很多农户想搞农资生意,想贷更多的钱,这个受到章程的限制,最多只能贷4000元,多了风险太大。 “一个是基金会的合法性被质疑。我告诉他们,这是著名经济学家茅于轼在陆口村搞的一个试验点,主要为附近几个村的村民服务。 “一个是希望社会热心人士能够带来更多资金。 12月13日,在高战家,高战、张希义、季克平商量章程修改和贷款额扩大的事。高战说:“章程修改是一件大事儿,原来说过的要修改章程,必须有茅于轼先生的签字和我的签字才能进行。现在才运行一年。虽然暴露了一些矛盾,但我们这个基金会太小,要通过修改章程的形式,扩大贷款数额,风险太大,最好是在运行一段时间再看。” 和银行有别 在自我运转方面,基金会参照同期中国人民银行的利率标准,制定了比当地信用社稍高的利率标准,以此获得利润。截止到2004年11月底,基金会共收回借出发展基金利息2059元,付出利息192.44元,代扣利息税46.51元。 张希义对记者说:“信用社和银行以营利为目的,他们不仅仅面对农民,更多的是面对企业,他们把农民的资金贷到城市,城市得到了发展,但农村就失去了发展机会。我们的主要目的是扶持农民,为农民服务,我们就有很好的前景。 “从手续上来说,到银行贷款的手续复杂,而我们的手续简单。 “从资金量上来看,银行或者信用社的资金很雄厚,而我们的资金很少,身子很单薄,这决定了在贷款数量上,他们可大可小,而我们只能是小额贷款。” 作者:黎光寿 (来源:公益时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