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让心灵亲近诗歌(文艺点评)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1月13日06:19 人民网-人民日报

  吴锡平

  2004年的最后一天,中央电视台制作的《2005:新年新诗会》在少儿频道播出。一首首经典诗歌在央视著名播音员的演绎下,一次次地唤起人们对中国百年新诗的庄严记忆和隐藏在诗行里久违的亲切和感动。中央电视台以国家电视台的宏大气度和庞大的阵容,重新唤起了人们对诗歌的关注和热爱,不能不说是刚刚过去的一年里难得的一件文化盛事。

  在时下这个社会新闻、时装杂志、理财指南、商场厚黑学和快餐文化充当文化主角的时代,诗歌仿佛已成为一个失踪已久的文体。以至于在很长时间里,谈论诗歌似乎已成了一件不合时宜的事情。中国是诗歌的国度,追溯中国诗歌的历史,早在殷商时代她就已出落得十分美丽,踏着秦砖汉瓦,穿越唐山宋水,乘着明月清风一路走来。沧海桑田,时至今日,诗歌已被许多人搁浅在信息社会的岸边,那些曾经的容光也已经在相当程度上失落了。

  但不管怎么说,作为文学的一种形式,诗歌具有其它文体不可替代的优势,其丰沛的情感体验、超然高雅的审美品位、华美的音节韵律,曾经燃起多少人心头激荡的热情,曾经带给我们多少美的享受,为我们搭建了一个多么缤纷绚烂的精神驿站和心灵家园!就诗的本质而言,它是文化积淀的结晶,生命光辉的灼射,情感喷发的形式,是人类文明和智慧的象征。诗歌之于文学犹如夜莺之于夜晚,玫瑰之于花园。正如诗人杨晓民所说:“诗歌是语言的皇冠,它能用最凝练含蓄的形式打开人们的心灵秘密和想象空间。”

  翻阅每一个时代的艺术史册,都能看到诗歌动人的身影。面对酒蓝色的大海,荷马歌唱:“年青的黎明/垂着玫瑰红的手指/重现天际———”:面对鼎盛大唐的壮丽河山,李白用绣口吐出:“飞流直下三千尺”、“千里江陵一日还”;面对欣欣向荣的祖国,李瑛动情地歌吟:“现在,在阳光下,让我们一起/从五十个十月/用二十世纪末的窗口/眺望未来”;“我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是徐志摩的浪漫;“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来寻找光明”是顾城的机敏;“时间如同水消逝在水中”是博尔赫斯的睿智;“当我的紫葡萄化为深秋的露水/当我的鲜花依偎在别人的情怀/我依然固执地用凝霜的枯藤/在凄凉的大地上写下:相信未来”是食指的坚贞信念……

  有人说,诗歌是属于农耕文明的,属于田园牧歌,属于晨钟暮鼓。但这是一个马车和火箭,算盘和计算机并存的时代,日益加速和数字化的工具依赖式的现代生存方式将会使诗歌失去美丽的背景幕布。我们不得不承认:现代的时尚潮流已经将生活格式化了,更多的人愿意去注解经济效益、金钱关系和物欲享受,而难有一份心平气和开卷静读的心境。仿佛我们不需要诗歌,只需歌词、祝词和广告语。是习惯于精明计算的思维已不适于欣赏诗歌的纯粹与抽象,还是无所不在的污染蒙蔽了我们的感官,无从感受诗歌灵性的飞翔?对物质享受的追求本身并没有错,但这种追求是不是要以放弃对生命本真的感受和体悟作为必然的代价?在显在的物质层面,诗歌当然比不上歌词、祝词和广告语,它无法直接带来物质意义上的增值和变现。诗只是一种指向,一种高度,这些哲学的释言穿越世俗的烟尘温暖人间,这些纯粹的感觉帮助我们脱离繁琐与困顿,迎接生命中被迷失已久的感动。诗歌从文字与吟咏中来,而其带来的欢乐远远超出了文字本身。就像人生从生活中来,但是人生的意义终须超越活着。

  真正好的诗歌,是可以使人超脱、纯净的,可以牵着我们的手在迷茫中重返纯真年代———而这种超脱和宁静,哪怕是片刻的,对我们来说,也是弥足珍贵的。

  一位哲人说过,一个没有诗的民族是愚昧的民族,一个丝毫没有受过诗的艺术熏陶的人必定是缺乏文化品味的人。我们需要诗来抚慰自己的心灵,来透过表层深入内里感受生活的美好;需要用诗的智慧来感受历史、鼓舞力量,放飞梦想。愿诗歌让更多的人在一天、一年的奔波之余,感受一下诗的灵性和意境,温习那些已麻木迟钝的知觉,体会那些久违的阅读的乐趣和情怀。

  《人民日报》 (2005年01月13日 第九版)


 
推荐】【 小字】【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彩 信 专 题
新酷铃选
最新最HOT铃声推荐
棋魂
千年棋魂藤原佐为
请输入歌曲/歌手名:
更多专题   更多彩信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