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诗人面向现实的隽永歌唱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1月13日06:19 人民网-人民日报

  方伟

  2004年的诗歌创作,虽不及其它文学样式如小说、影视文学、散文随笔那样引人注目,但它作为人们思想审美的“结晶”和情感活动高度凝炼的艺术表现,表现出了净化心灵、提升情感的强劲作用。诗歌虽与其它文学样式一样,虽然也受到粗鄙化、低俗化的侵扰,但是,2004年的诗歌创作,仍旧是人们心灵家园的一片“净土”,是人们积极向上的情感世界的美好“家园”。这正是我们对2004年诗歌创作特别作出检视和评述的一个重要因由。

  黄钟大吕与“零度写作”

  近年来,诗歌创作受“更包容”、“更平民化”的影响,诗歌作为曾经的“人类文化的巅峰”,开始将诗性的触角延伸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北京大学教授谢冕说:诗“表达的不是常规的情感,而是饱满的非常的激情。”这里的“非常的激情”,应是对国家、民族、历史文化和社会生活做出深刻审视后的情感喷发,是积极昂扬的精神坚守和心灵耕耘。在2004年,我们读到了《我的祖国,我的母亲河》(张锲)、《致昆仑》(陈益发)、《唱给黄河》(苏叔阳)、《向着春天放歌》(陈景文)等这些大气雄浑的、有着“非常的激情”的作品。“你的冷暖,时刻悬挂在我们的心间,/你的安康,永远牵动着我们的魂魄。/你的每寸肌肤,都不容污损,/要像天上的云霞一样美丽姣好。”张锲在诗中,通过对三大河流的赞美而推及到对祖国母亲般的热爱,表达出了对国家民族一种深入心髓的缱绻深情。陈益发是青藏铁路建设者中的一员,他在诗中的苍凉呐喊,对昆仑山激发的由衷赞叹,让我们也聆听到了山脉裂层中熔岩流走奔突的声响,山、人、诗在此熔为了一体。

  2004年,纪念邓小平同志诞辰100周年的诗歌大量涌现。黄亚洲的《你好吗,小平》,不但讴歌了小平同志的丰功伟绩,还对社会历史展开了深入的理性思考,读来睿智清醒而又激情澎湃。

  与这些黄钟大吕般的轰鸣形成反差的,是那些所谓的“零度写作”。他们认为“这不是抒情的年代”、“叙述即抒情”,并有意舍弃“隐喻”、“象征”、“通感”等。其实“零度写作”可能只是创作者们的一厢情愿———没有哪一种情感,没有哪一首诗歌可以完全以“零度”的姿态游离在社会影响之外。

  在诗歌形式上,还有旧体诗的时兴———仅《诗刊》在2004年,旧体诗的刊载量就整整增加了一倍。近年来,由于学者、教师、公务员等对诗歌创作的参入,旧体诗作为饱含历史文化底蕴而彰显文化“尊位”的审美式样,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和喜爱。不过,去年的一些旧体诗创作,给人的感受更多的是徘徊于古人的“风花雪月”和“浅斟低唱”,追求的是自我认知的清静赏玩。

  诘问历史与反思现实

  与“黄钟大吕”不同,也与“零度写作”不同,有不少优秀的诗歌执著地切入到社会历史文化的层面,表现出诗性的崇高和悲壮,同时也通过一些对景物、生活常态的抒写,来开掘其内在的人文精神蕴含。这些诗歌,寓意渊深广袤,情感饱满淳厚,风格俊朗超拔,形成去年诗歌创作一道耀人眼目的“心灵风景”。

  在去年的诗坛,有三位诗人以独异的地域特色取得了诗歌创作的佳绩,他们是:山东的江非、云南的雷平阳和新疆的北野。这三位诗人虽身处不同地域,在中华文化人文精神的影响下也各持有其自身积蕴的区域文化特质,但是,他们却不约而同地在诗歌中表现出了这样的创作倾向:审视社会生活历史,从中开掘出不屈不挠的精神韧性和苍凉悲壮的审美意境。新疆诗人北野以充满着西域音律、音色元素的诗句,通过对土地、山峦、河流等粗犷、率真的描绘来探知西部的精神与魂灵。云南诗人雷平阳擅于在当下人们的生存与生活记忆中,以独特的“个人细节”和区域文化经验来谱写诗句,形成现实与历史、个体与一般、存在与变化之间的审美切换。山东诗人江非则凸显了一位乡村诗人的痛切感悟和博大沉思。他把“心灵的自由抒写”与对人们生活、生存的深广关怀联系起来,表现出了诸如《平墩湖》等诗歌中呈现出的“谦卑”、“承担”、“诚实”、“自省”等交汇并现的品质。当然,对历史人文的诗性观照、反思诘问方面,2004年还有李瑛、韩作荣等诗坛宿将,他们共同立足于中华文化深厚的土壤中,既有“审美之维对生活的个性化观照”,又表现出了一种精神守护者承载着社会责任感的诗性开掘。

  在2004年还应特别提起的,是那些反思现实、进行情感批判、关注社会基层生活的诗歌。雷平阳、张岩松等诗人对社会基层生活的人文关怀和心灵审视,无疑是去年诗歌创作中的一大亮点,诗歌在对自我灵魂的揭露与情感宣泄的独白中,加入了多层生活现实的声音和反思现实带来的审美自律。

  奔放隽永与浅显感性

  “关注琐屑日常生活”在去年依然有着较大的影响,摄取生活片断、描摹人生百态、叙述行为心理,成为常见的抒写态势。而更应注意的,是那种意欲冲破“隐喻”的樊篱而干脆直接以“本体”替代“喻体”的叙述态势,这在所谓的“另类诗歌”和“网络诗歌”里是常常见到的。这是当下文学粗鄙化与浅表化在诗歌创作中的表现,这种表现或许有着直接、突兀的思想情感的冲撞,但浅显而缺乏有意味想象空间的创作,则很有可能转换为“大白话”和“长短句”。在2004年的“网络诗歌”中,我们还感受到一些诗歌并没有去认真检视“个人趣味的极端化”的倾向,“偶发性”依然故我,而且“自由散漫”的思想情感、审美趣味还被填充到格律化、简约化的诗行里,造成了内容与形式两相抵牾的“夹生饭”结果。

  诗歌,是创作主体心灵的突出呈现,是情感的浓缩与奔涌,是审美态度直接的表露和熔铸。西班牙诗人碧瓦尔蒂说:“我在诗中从不撒谎”,诗歌的具体表现与思想情感的具体塑造是结为一体的。在去年诗坛上,粗豪奔放、深沉隽永的艺术风格是主流,这样的事实,是诗人们在对历史与现实的双向开掘中,不约而同地呼应起来的,这还决定于大部分实践者将诗体与生命体“共体”的精神追求和诗性审美:严力、张学梦、李小洛、梁小斌、西川等人的新作,由粗豪奔放的喷突涌泻形成了深沉隽永的审美情感,应该是诗人艺术风格渐臻成熟的表现。“情感的独白”、“灵魂与情感的双重拷问”等等对诗意、诗性、诗美的理解,是“从文化的源头喷涌而来,从哲学的峰峦喷涌而来”,都是形成这种精神诉求与审美流向的基本因由。粗豪奔放、深沉隽永的艺术风格,不会在未来的诗歌创作中消失而只会得到增强,因为这与人们对时代的诗歌精神、意义和价值的认知判断息息相关。

  诗歌在未来一年的发展,应会是平稳前行的一年。但仍然有着诸多问题需要探讨:在诗歌更具包容性和倡导“心灵自由”的同时,能不能更多注意对历史与现实内容的深刻观照,推出历史和心灵、情感和责任融为一体的力作?诗歌,能不能将自我性灵的视野拓展开来,以其冷峻、严厉的目光去烛照现实生活的诸多表象,给社会和人们提供正义与良知的情感批判?“网络诗歌”的感性狂欢倾向、随意低俗和极端的个人化倾向,会不会得到认真的检视和自律的反思?

  中国———诗歌的国度,诗歌———文学艺术的精灵。在昨天、今天和将来,它都会拿出心灵纯净的歌唱和情感深刻的抒发来向世人做出最有力的证明!

  《人民日报》 (2005年01月13日 第九版)


 
推荐】【 小字】【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彩 信 专 题
新酷铃选
最新最HOT铃声推荐
棋魂
千年棋魂藤原佐为
请输入歌曲/歌手名:
更多专题   更多彩信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