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土地流转救活55万亩抛荒地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1月13日06:24 安徽在线-安徽日报

  本报讯(记者温琪)据国土资源部门统计,我省2004年运用土地的合理流转机制,“救活”了抛荒耕地55万亩,其中80%用于发展粮食生产。

  自从我国实行土地第二轮承包以来,农村经济格局发生了很大变化,随着大批农民进城务工或从事第三产业,不少农户因青壮年外出,田里的农活忙不过来,便把承包地交由村里转包给种田大户,一年也有好几百元补贴家用;而种田大户则因为有了“用武之地”,搞生态农业、循环经济,发展无公害种植、养殖等高效农业,走上致富路,土地也不致因无人耕种而抛荒。记者随省有关部门人员到芜湖等地农村调研时,对这种通过转包、互换、租赁、转让、抵押、拍卖、托管、股份制等多种形式,鼓励农民流转土地经营权的做法,进行了专题采访。我省率先在全国试行的这种“土地流转”办法,是农村工作的一项创新。

  “土地流转”,最初是在芜湖市选了5个乡镇作试点,随后拓展到13个乡镇,进而扩大到全省33个乡镇,目前已探索出了一套救活抛荒地的有效办法。主要的经验大致有这么几条:一,允许集体在与农民协商一致的基础上,将抛荒土地适当调整集中连片,向社会发包。二,允许抛荒土地打破社区界限,实行经营权跨地域流动。针对农村举家长期外出打工形成的抛荒地,在征求本人意见后纳入流转体系。三,各级农业部门为土地使用权的合理流转提供制度规范、合同管理、权益维护等服务,并建立抛荒地恢复耕种报告制度。四,各地积极发挥各级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的力量,协助乡村对抛荒地开展以机耕、排灌、植保为主要内容的服务,帮助乡村尽快恢复抛荒地生产。国土资源部的负责同志来皖考察后指出:安徽试行“土地流转”的意义不亚于当年的“土地大包干”。[点评]

  在加快城镇化进程中,如何解决好经济发展和保护耕地这一对矛盾,给子孙后代留下可持续发展的空间,这是摆在各级领导面前的一道难题。近二十年来,我省每年增加一个县人口和减少一个县耕地的严酷事实,向我们敲响了“保护耕地”的警钟。因此,目前试行的“土地流转”办法,千方百计盘活土地存量,把抛荒的土地利用起来,着力土地整理和开发复垦,实现占补平衡,从根本上解决“有地没人种、有人没地种”的难题,就显得尤为重要。

  救活“抛荒地”,看起来只是一个方法问题,实质却是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农民增收和社会稳定、巩固执政党地位的大问题。让我们站在这个高度,把土地流转、保护耕地的工作切切实实抓起来。


 
推荐】【 小字】【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彩 信 专 题
新酷铃选
最新最HOT铃声推荐
棋魂
千年棋魂藤原佐为
请输入歌曲/歌手名:
更多专题   更多彩信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