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校本课程:含金量究竟有多高?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1月13日09:36 南方日报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成为走向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跳板”

  校本课程:含金量究竟有多高?

  本报记者 胡键 通讯员 周武斌

  特别话题

  核心提示

  偌大的教室里,琳琅满目都是“新鲜热辣”的教材。老师们告诉记者,这些并不是传统专门用来考试的传统教科书。仔细一看,“吓”了记者一跳:有教下围棋的、有蝴蝶探究、有射击有溜冰……确实令人耳目一新。

  这是上周在广州市荔湾区举办的一场校本课程展示会吹出的教育新风。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以提高课程的选择性与适应性。这一新的变化,使校本课程的开发、实施成为课程改革乃至教育改革的热点问题。

  变化:“天下同念一本书”时代的终结

  一个教学计划、一套教学大纲和一套教材……长期以来,我国一直采用国家统一的课程设置,缺乏灵活性和多样性。从上世纪90年代初,我国课程改革的步伐日益加快,国家根据教育目标规划课程计划明确提出:“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按照新课程计划,学校和地方课程占总课时数的10%至12%。从这个角度上来看,就意味着学校课程将由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三部分组成。

  这一决策的实施,改变了“校校同课程、师师同教案、生生同书本”的局面。以广州市荔湾区为例,目前该区30年公办小学、一所特殊儿童学校、一所民办小学全部都建构起校本课程并全部实施教学。

  课程的功能是为了促进学生发展,张扬学生个性。记者在采访中注意到,课程丰富、形式多样的校本课程确实大大地改善了学生们生存状态——比如,如人民中路小学的《围棋校本课程》和《科技校本课程》、华侨小学的《射击、围棋、溜冰、竖笛课》,把学校传统训练项目序列化并形成有体系的科学训练教材;还有三元坊小学的《我与荔湾》和《体验、实践、活动》、詹天佑小学的《詹天佑小学校本课程》,都善于挖掘社区教育资源,校本课程的开发强调综合实践活动形式,以学生喜闻乐见的事情为着眼点,设计深受学生的喜爱项目。

  不仅空间是开放的,时间也是开放的。在省内许多实施校本课程的学校,每天从早读到课间,甚至放学后,学生在种植园里做观察记录、在“科技园”里测量、做小记者、小画家、小设计家……体验着探索知识的乐趣。

  教育学专家指出,中外大量的特色学校创建的成功经验业已证明,特色课程的构建是实现学校办学特色的重要载体。每所学校充分认识到自己学校的特色,进行有特色的校本课程的开发,是走向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跳板”。

  挑战:校本课程的质量参差不齐

  在采访中,校本教材在内容上呈现出了多样性,但在质量上也参差不齐。不少老师坦言:“一辈子都是给学生讲课,要自己动手编教材确实压力很大。”

  华东师范大学专家吴刚平认为,提高学校和教师课程开发意识与开发能力是校本课程开发的关键。在多年传统的教育体制下,学校和教师更多的是执行教育部门的指令性课程计划,不可能也不需要具备课程意识和课程开发能力,教师的职前职后教育也缺少应有的课程知识和培训。因此,学校和教师课程意识与开发能力和经验的欠缺,是目前校本课程开发的一只“拦路虎”。

  据介绍,目前课程专家的数量非常有限,主要集中在教育部课程教材研究所、省市教科所以及少数师范院校的教育系所。即使这为数不多的课程专家也多半是学科专家,还需要进一步提高对课程整体结构的认识和把握。我们目前大量需要更多的是课程型的学科专家,而不是学科型的课程专家。随着校本课程开发计划的大范围启动,课程专家无论在数量上还是在质量上都是一个短期内难以突破的瓶颈。这无疑给校本课程开发的质量带来严峻的挑战。

  吴刚平提出,要克服和消除校本课程开发固有的缺陷与隐患,保证校本课程开发的健康顺利进行,学校必须有较为规范的自觉自律的内部评价与改进机制。因为校本课程开发是学校自主进行的,而且是各不相同的,所以国家很难采用类似于外部统一考试等评价手段来评价校本课程的实施成效。因此,校本课程开发除通过教育行政管理部门、中介机构的评估外,还需要更多地依靠学校进行自觉自律的自我评价,不断地反思校本课程开发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自我批评、自我激励、自我改进,保证校本课程开发的健康顺利运行。建立较为规范的自觉自律的内部评价与改进机制,是一所学校成功地进行校本课程开发必不可少的重要条件。

  测量校本的课程的“含金量”,还免不了要有一把好的尺子。就此问题,广东湛江师范学院的一位研究人员指出,国家制定统一的课程标准,学校,甚至教师也应该制定自己的“课程标准”。校本课程开发根本目的是构建国家、地方、学校的一个统一的课程体系,教学活动也应该与其相吻合;而教师的创新与个性是实施校本课程的基础,是教学活动的必备修养。另外,在教师专业化过程中,教师的个性、教师的创新是促使教师拥有深厚的专业知识,实现观念转变,提高科研能力的关键。

  此外,专家还建议开设校本的学校要合理地开发并利用课程资源,对时间、场所和资金进行合理优化的配置,并注意从学校周围的研究所、大学等教育科研机构和社区组织中获得资源支持。

  思考:如何摆脱应试教育的束缚?

  值得注意的是,在考试指挥棒的作用下,校本课程也开始向应试教育靠拢,有个别学校甚至以竞赛辅导课代替校本课程。与此同时,长期习惯了中央统一课程体制的学校、教师和学生又都过分拘泥于统编教科书。这种多年来传统惯性,也给校本课程的实施带来了巨大的阻力。

  广州市三元坊小学校长朱碧珍说,校本课程要开发得好,首先要求学校要有自己的教育哲学。因为国家的教育方针对于每一所学校都是一样的,但学校依据教育方针确定要培养什么样的人,应该有一个十分明确的定位,而不应该只围绕着考试点指挥棒转。

  朱碧珍的观念代表了很多教育工作者的看法。北大附属实验学校的常启胜老师提出,课程设计的目标应该指向人,定位要有利于学生健康成长与全面发展、和谐发展、自主发展。从这个角度出发,课程目标就要按照主体的成长规律选择课题,在发现问题中培养他们关注人与自然、人与科技应用中存在的人文精神,在分析问题中培养主体综合运用各种技能查找资料、获取信息、筛选信息、辨别真伪的科学态度和素养,并在解决问题的各项实践活动中培养主体寻求自我成长的实践精神和创新意识。

  常启胜建议,教师要引导和组织学生利用一切可利用的课程资源(馆藏书、报刊资料、影视和其它媒体信息、民俗文化、等等,)启发他们发现问题,并力求运用已有的知识、能力和智慧来解决问题,从而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与能力。其中发现问题最能反映个体自我发展中的创新意识,因而也是最为难能而可贵的首要问题。从课程的学习过程来说,校本课程必须注重人的实践,坚持实践第一、感受第一和体验第一的原则,力求达到课程活动化,活动课程化。“只有这样,校本课程才能真正补充国家和地方课程过分侧重学科知识体系建构这一课程目标定位之不足,使课程内容由学科知识的构建指向人的能力培养。”

  图:

  广州市海珠区民办华立小学的学生在上体育课时都很活跃。 陈健聪 摄


 
推荐】【 小字】【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彩 信 专 题
新酷铃选
最新最HOT铃声推荐
棋魂
千年棋魂藤原佐为
请输入歌曲/歌手名:
更多专题   更多彩信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