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济宁文明新风润乡村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1月13日10:54 光明日报

  记者 邢兆远

  本报讯整洁的街道两旁栽满了鲜花、绿草,树木掩映着整齐的农舍;致富信息亭、科技知识园地等,错落有致地点缀在街道两侧;文化广场上,健身器材齐全;科技文化大院内,书声琅琅。在山东济宁市的小马青村,村民牛宜华对记者说:“文明一条街建设,使村子变美了,乡亲们说话办事文明了,这真是催着俺们步入小康。”

  小马青村是济宁市乡村的一个缩影。从2001年开始,济宁在村村建设“文明一条街”,把环境整治、科技文化、思想道德教育、政务公开等融合在一起,以街牵户,以点带面,示范引导、整体推进。他们从街道硬化、净化、绿化、亮化、美化入手,与旧村改造、美化家庭相结合,构筑崭新的“农村文化”。各种科技、文化、道德、法制宣传栏琳琅满目,写有“诚实、乐善、开放、创业”的文明新语路牌随处可见,庄户剧团、舞蹈队、健身队等雨后春笋般涌现。“文明一条街”紧连千家万户,辐射到农民生活的方方面面:文化、科技、法律、文明进村入户,优秀农民和致富能手评选、星级文明户挂牌、创建民间艺术之乡、科技知识培训、读书读报等活动丰富多彩。目前,“文明一条街”正向多功能、开放性、集成化方向发展,遍布全市农村的6600条文明街,已成为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阵地、传播科学文化知识的生动课堂、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的重要场所、精神文明建设的有效载体、建设小康社会的动力源。

  穿行于济宁的碧野山水间,记者看到,几乎村村都有“文明街”。据介绍,全市农村硬化道路4500公里,栽种花木60多万株,安装路灯5万多盏,建各种宣传栏2万多个。健康、文明的人文环境正在潜移默化地塑造着新型农民,提高了广大农民的思想道德和科技文化素质,昔日寻衅滋事、封建迷信、小偷小摸、酗酒赌博等不良现象现在明显减少,讲文明、讲礼貌、学科学用科学、奔市场求致富、关心公益事业、互帮互助、孝敬老人的风气形成;拉近了党群、干群关系,社会安定和谐。同时,促进了经济发展,众多国内外大项目因这里环境好而纷纷落户。全市涌现出830个文明小康村庄,五分之一的村实现居住楼房化;有30%的农民住进小康楼,看上了有线电视,用上程控电话,过上与城里人一样的生活。

  济宁“农村文明一条街”的做法,启动了“小康建设新思路”:让老百姓看得见,摸得着,乐意参与,得到实惠,建立起人与环境的融合关系;注重文明氛围的营造,建立起人与人之间和谐友善的关系;立足于农民素质的提高,催生建设小康社会的强劲动力;通过政务公开和村规民约的制定,解决热点、难点问题,建立起民主与法制协调互促的关系;与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紧密结合,一个党员一面旗,构筑起党群、干群之间的鱼水关系。


 
推荐】【 小字】【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彩 信 专 题
新酷铃选
最新最HOT铃声推荐
棋魂
千年棋魂藤原佐为
请输入歌曲/歌手名:
更多专题   更多彩信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