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助贫寒学子回家过年之反响(图)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1月14日02:08 新京报
  帮助别人是愉悦自己

  孙悦谈贫困并寄言贫困生:贫困不可怕,要相信自己会成功
助贫寒学子回家过年之反响(图)
  孙悦寄言贫困大学生:不要去想那么多,要尽所能地好好学习。本报记者吴江摄

  名人访谈

  对话时间:昨日17时对话人物:歌手孙悦对话动机:去年12月29日,“我要看得见爸妈,孙悦爱心资助”活动在中国农业大学举行,歌手孙悦资助40名贫困大学生回家路费。1月10日,本报启动“助贫寒学子回家过年”公益行动,再次引发公众强烈关注贫困生群体。而孙悦作为曾经参与同类活动的捐助人,她会如何看待贫困,如何看待贫困生的自立自强……这些都促使记者走近孙悦,听听她的看法。

  捐助40个贫困生

  新京报:当初为什么会想起来到中国农业大学资助40名贫困生回家过年?

  孙悦:我平时会上网回应网友、歌迷给我的留言,有一天我发现有条留言是一个大学生说他自己的故事,他说他想回家,但是回家的路很艰难,因为路费还差100元钱。其实对很多人来说,100元、500元都不算什么,如果捐给这些大学生,帮他们一把,他们(将来)会很努力地回报社会的。

  新京报:据了解,你的捐助行动比看到帖子晚了一个月左右,原因是什么?

  孙悦:这中间的时间差是用来调查和选择,我觉得一定要把有限的钱捐给最需要帮助的学生,经过调查得知中国农业大学和林业大学的贫困生人数(在北京高校中)相对比较多,后来和农大联系,又逐个院系班级地调查,最终找到40名最困难的学生,这个月的调查过程很仔细,很有效地找出了最需要帮助的学生。

  新京报:您捐助贫困生的行动,会不会有人认为是一场作秀?

  孙悦:别人说什么都不重要,我是个东北人,我爸一直告诉我要多行善事,我自己也希望多做善事;同时我想我是歌手,我来做这件事可以引起更多的社会关注,后来感到个人的力量太小,通过媒体可以让更多的人关注贫困大学生。

  新京报:除了对农大学生的捐助外,还参加过其他捐助活动吗?

  孙悦:不是第一次,10年来捐了大约20多次吧,各种类型的都有,前年在(中央)财经大学捐助过4个大学生,每个人大概4000元吧,但是没敢透露给媒体,是偷偷去找人家校长的,现在那4个学生已经毕业了,很久没有联系了。

  贫困生上大学该自豪

  新京报:给贫困大学生捐款时你是什么心情?

  孙悦:感触最深的就是特别感动。一个艺人一件好一点的演出服就要一万块钱,有的可能更贵,这些衣服都是穿一次就不穿了,有时候我会换位思考,如果我是一个大学生,看到这样的浪费我会怎么想。

  新京报:捐款时你掉过泪吗?

  孙悦:当时含着眼泪,但是没有哭。我不希望让受捐助的大学生感觉被资助是一个伤感的过程,他们不应该觉得自己是被别人怜悯的,贫不贫困不是他们能够选择的,在贫困的家境下他们也能够考上大学,这是他们应该觉得自豪的。

  帮助别人愉悦自己

  新京报:你作为一个捐助者,是否也期待回报?

  孙悦:捐助人心态还是要保持好,有时候会有这样的事发生:捐助者希望的回报没有得到。其实这好比在公交车上让座,让了座人家也许会说谢谢,也许什么也不说。

  其实捐助者要把做这件事看成是为了捐助人自己,是让自己愉悦的一种方式,而不是期待得到什么回报。

  新京报:如果得不到贫困学生的任何回报,你又会做何感想呢?

  孙悦:其实贫困生能够保持感恩的心态,回报社会就够了,但不一定非要回报捐助者本人,在这个问题上,捐助人和社会都要用足够的包容心来看待这件事情。捐500块钱让他们过个好年,捐款者的心情也会开朗起来,做善事其实还是为了自己和自己的后代能开心起来。所以我每年都会捐款,假如我结婚生子,也能给孩子做个榜样,做这种事非常快乐。

  新京报:那么,您为什么一开始没有选择捐助名校?

  孙悦:据我所知,北大、清华这样的名校本身就有好多人给他们捐款了,有的一捐就是几千万;另外我觉得“好学生都在清华北大”这种观念是不准确的,其他学校、专业在一些方面也都可以冒出一些很优秀的人才。

  新京报:你看重受捐者的学习成绩吗?

  孙悦:我确实希望我帮助的人处境贫困但是学习很努力,我相信很多人的想法跟我是一样的。我认为人们应该关注贫困生,但贫困不应该是学习不好的理由。

  新京报:你捐助是为了让他们回家过年,如果有学生选择留下打工,你能接受吗?

  孙悦:这个还是顺其自然吧,根据每个人的想法让他们自己选择过年是否回家,捐给他们500块钱让他们邮回家里去也是我们的一点心意。不过我个人觉得家还是很重要,没有家庭的支持,没有我父亲的支持就没有我的今天,家是很能给人安全感的。(去年)12月29号给他们捐款的主题也是“我要看得见家人”,我更多地倾向于过年要回家。

  贫困不丢人,不必多想

  新京报:您在成名前也经历了一段艰苦的过程,当时您是怎样面对的?

  孙悦:当年为了拍《祝你平安》的MTV借了好多钱,当时就是想,要相信自己,没敢去想借的钱能不能还上,我是一个歌手,我希望成名,身边又没有什么人帮助我,确实是一种意念支持着我一定要抓住机会成名。

  新京报:那么您对同样需要艰苦奋斗摆脱贫困的大学生有什么建议?

  孙悦:今后的社会没有文化是生存不下去的,中国需要大学生的地方太多了,相信自己,努力奋斗下去,总会成功的。

  新京报:您认为受助学生的贫困境况被公众所知后,会不会给他们带来一些个人隐私、自尊心方面的冲击?

  孙悦:我也是一个读者,我相信每个读者看完报道后都会觉得非常感动,觉得孩子们很可爱,而不是“可怜、惨”,贫困不丢人,不要逃避人们的目光,我相信大学生们都有清晰的头脑,应该明白———“贫困并不是我们的问题”!

  新京报:据了解很多贫困生最痛苦的往往不是物质的贫困,而是别人的歧视,怎样看待这个问题?

  孙悦:首先不应该仅让贫困生去调整心态,也不能让社会去负责,实际上在学校里,贫困生的“社会”就是他身边的同学和老师,这个小圈子对贫困生的理解和帮助更重要。

  新京报:最后想对贫困大学生说些什么呢?

  孙悦:不要去想那么多,要尽所能地好好学习,为自己也为家人好好学习,社会不会抛弃你们的,会有更多的人来帮助你们。

  捐款情况

  贫困生老师捐款千元

  助贫困学子捐款满四天,捐款总额已近15万

  本报讯经过四天的捐助,截至昨天17时30分,扶贫基金会共接到捐款已近15万。其中,贫困生岑星(本报昨日曾做报道)的老师乔迁专程赶到基金会,为岑星捐助了1000元。

  “还好没有用她的颜料给别的学生改画!”乔迁是昨天中午看到有关岑星的报道才了解她的情况的。乔迁是岑星色彩专业的老师。

  乔老师回忆,岑星不是个忧郁的女孩,笑眯眯的,但是话特别少,非常刻苦,经常一个人默默地在一角落画画,看不出是个有如此坎坷经历的女孩。“非常认真,有问题总要问清楚。”

  乔老师说,他得知岑星的情况后非常感动。据他介绍,学习艺术设计专业的费用很高,颜料也是个很大的开销,岑星的大学生活确实需要有人帮一把,这么多陌生人慷慨解囊,作为她的老师,更是义不容辞,在他看来,“这就和吃饭一样正常的事”。

  这学期结束后,乔老师教授岑星的课程也全部结束了,两人很难再在课堂相遇。乔老师最希望岑星能感觉到,身边有很多人关心她,“精神上的支持很重要”。

  据基金会的工作人员介绍,有部分捐赠者在捐助了路费以后表示,还希望可以在学费和生活费方面,帮助这些贫困生,或者可以与贫困生结对子,长期建立联系,或者以提供家教等勤工助学的形式帮助他们。

  热线人员反映

  被报道的学生成捐助“热门”

  70%的捐助者要捐给被报道的孩子

  “除了岑星,我谁也不捐!”昨日,扶贫基金会捐助热线的工作人员表示,70%的捐助者有意捐给被报道的孩子。

  负责接待热线的赵女士表示,70%的捐助者在打电话咨询时,都希望把捐款指定捐给报纸上报道的贫困生,他们多半是从报道中了解到这些贫困生的经历后,非常感动,所以希望直接为他们提供帮助。事实上,这些孩子只是所有贫困大学生中的极少数,这个活动的目的是为了让尽可能多的贫困生得到帮助,捐款会进行合理平均分配。

  也有一些捐助者的表现不同,家住丰台的陈先生来基金会捐款时了解到,农、林业大学的学生,尤其是女生被关注很少,他当即决定再捐助两千元,给林业大学的女生。“帮助就应该帮助最需要的人!”

  对于有指定要求的捐款者,热线接待人员都会仔细解释,但是,还是有10%的捐赠者坚持自己的意见。“几乎所有的贫困生都有让人揪心的经历!”扶贫基金会希望,每个贫困生都有机会得到充满爱心的帮助。

  捐款人感言

  曾经贫寒的钟女士:帮助贫困生对自己是一种安慰

  64岁的钟女士在捐助500元后表示,开学后打算再捐助2000元。她告诉记者,她幼时家境也比较贫寒,是在社会的帮助下才顺利地完成大学学业的。钟女士告诉记者,她曾经为了积攒路费,寒假里一刻不闲地粘纸盒赚钱。“我很能体会没钱回家的心情”。

  钟女士现在还很感激自己的老师:“上初中时,全校的老师曾为我凑了15元的路费”。“现在有机会帮助贫困大学生,对自己也是一种安慰。”

  一位家境优越的年轻母亲:被孩子的经历震撼了

  一名年轻的母亲在提起贫困学生时,忍不住落下了眼泪:“我一想到他们就特别的难受。”她捐助了2000元,并向记者一再强调,可以继续为他们提供帮助。她说由于自己从小家境就比较优越,对贫困没有概念,习惯了大手大脚花钱,这些孩子的经历忽然震撼了她,原来自己一顿饭或者一双鞋的钱,竟然成了这些孩子不能回家过年的障碍。“我希望以后可以继续帮助他们。”

  特别提醒

  中国扶贫基金会新长城办公室捐赠热线为:62639775(6)82673885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双榆树西里36号南楼4层邮编:100086传真:(010)82628042网址:.org.cn:8000/web开户单位:中国扶贫基金会开户行:招商银行北京分行中关村支行账号:0380410810002

  A12-A13版专题策划:本报记者陈峰袁凌统筹:本报记者张剑锋王秦采写:本报记者佟佳熹张剑锋王荟张洁

 
推荐】【 小字】【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热 点 专 题
印度洋地震海啸
部分大豆色拉油不合格
杨振宁登记结婚
意甲在线足球经理游戏
2005新春购车完全手册
岁末年初汽车降价一览
2005年新春购房指南
2004地产网络营销盘点
天堂II 玩转港澳指南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