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亿“热钱”博弈失手 |
---|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1月14日04:56 青年时讯 |
“热钱”指国内外数量庞大的游资,它们一般不直接进入生产领域,而是游弋于投机市场,力图通过短期哄抬股市汇率获得暴利。 据传言,2004年12月以来,全球有1万亿美金在豪赌人民币升值。然而,2005年新年以来香港股市连续5日下挫,国际炒家豪赌人民币升值彻底失利。 股市下挫“热钱”逃离 2005年新年,香港股市跌势难止。继上周连挫4日后,1月10日,港股再次持续下跌,较上周末再跌43.47点,降幅达0.32%%。截至上周五收市,香港市场的总市值为6.4万亿港元,相比2004年12月31日的市值,少了2800亿港元。 对此,中国人民大学金融与证券所副所长赵锡军认为,国际游资的大量流出是导致港股下跌的主要原因,而境外投机机构对人民币升值预期的破灭又是导致这部分“热钱”出逃的主要原因。此外,美联储采取的持续加息政策,也是热钱甘愿放弃香港市场的一大因素。 去年10月29日,中国人民银行9年来首次提高人民币的存款利率,这一政策让许多国际投资者认为人民币的汇率将随着利率的走升而提高,一时间万亿美元汇聚香港股市。更有消息称,中国境内已流入近千亿“热钱”。 众所周知,由于我国实行资本管制,“热钱”流入和流出的成本是相当高的,只有在预期升值带来的收益比资金流入流出成本高的情况下,才可能大量地流入。 据业界估计,人民币升值如果在5%%左右,热钱将无利可图。只有在人民币大幅升值,这些“热钱”才会真正变热。然而,从当前港股的表现来看,中国执行的保持人民币汇率稳定的货币政策,显然已动摇了境外投机者赌本币升值的信心。 2004年10月,国家主席胡锦涛曾在曼谷举行的亚太经合组织工商领导人峰会上指出,保持人民币汇率基本稳定,有利于中国经济的正常运行,也符合亚太地区和全球经济的发展要求。而此后见诸媒体的一系列官方言论,也让市场增添了人民币汇率将保持稳定的预期。再加上内地持续的宏观调控措施已舒缓了人民币升值压力,削弱了人民币升值的憧憬。 在这种形势下,赌人民币升值的“热钱”开始犹豫了,纷纷逃离香港股市。 巧用汇率 稳定币制 人民币是否升值为何受到如此关注,原因在于它关系到我国的经济稳定。随着我国贸易竞争力与外资吸引力的不断增强,外汇储备迅速增长。但由于中国官方外汇储备的2/3是美元,当美元币值持续走低,甚至可能暴发新一轮美元危机之时,势必遭遇巨大的外汇资产损失风险。 另外,人民币是否升值汇率对我国的资源进口也影响巨大。美元两年内已经贬值了大约30%%,现在的石油价格以美元计价,才显得价格过高。由于人民币紧盯美元的财政政策,中国为油价上涨付出了很大的代价。在这种情况下,人民币是否升值才会受到国内外业者如此关注。 针对人民币是否应该升值,国内专家学者也表示了不同意见。在2005年1月9日举行的第二届中国经济展望论坛闭幕式上,成思危表示,人民币升值条件成熟取决于两方面:一是国际上美元、欧元、日元之间实力相对消长;二是外汇管理部门对外汇管理的能力,因为只有管得住才能放得开,否则一放就会出问题。 然而,国际炒家豪赌人民币升值的一个重要原因是中国将进入一个持续加息的阶段。因为在投资增长率下降的情况下,造成物价上涨的很多因素就会消除。据估计,2005年中国整个物价上涨情况会比预期的4%%通胀率还低。 另外,我国绝大多数制造业领域的生产能力过剩,鼓励消费的政策将会继续实行。在此情况下,经济学家林毅夫明确表示必须维持汇率稳定,然后在有条件时根据外贸出口结构的改变而部分放开。 而对于何时升值和升值的幅度,中国政府并没有明确说法。中国国务院总理和央行行长在公开场合都只是表示,中国将实施更加灵活的汇率制度,但没有时间表。这巧妙地回避了升值的问题,同时也暗示中国会让“热钱”失望。 出台措施 减轻压力 2004年在中国一直处于人民币升值的传言下,高达一万亿美元的国外对冲基金在纽约、新加坡等地的期货市场设局狂赌人民币升值。同时,这些炒家夸大人民币升值压力,造成国内的一些企业和居民也闻风而动,先后出现了国内企业采取“远期结汇”,而居民大量将外汇兑换成人民币的现象。 2004年11月16日,中国人民银行发布《个人财产对外转移售付汇管理暂行办法》,从而为合法资产转移海外开了绿灯;11月17日,央行又调整境内居民自费留学购汇政策,自费留学换汇进一步放宽;12月8日,中国外汇管理部门宣布,将提高公务出国人员的购汇额度。这些措施都表明中国短期不会提高人民币汇率。而即将出台的《2005年外资银行短期外债额度核定办法》,将对境内外资银行的中长期外债实施总量控制,并对短期外债余额指标进行更严格的核定。这样的措施更加表明中国政府不会近期提高人民币汇率。 一般来说,短时间内汇集的对冲基金是经不住长时间考验的,时间对他们最宝贵。在人民币升值渺茫的前景下,一些“热钱”迫于形势已经开始转变为常规性投资,原本炒汇“热钱”已经开始进入地产业和其他实业。显然,这些行业并不是资本流动性非常好的行业。2005年初,香港股市蒸发2000亿港元,表明国际炒家对人民币升值的豪赌彻底失败。 种亚图/综合《新闻周刊》、《北京晨报》、《南方日报》报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