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福建记者直击印尼棉兰华人灾民聚集地(图)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1月14日09:40 新华网
福建记者直击印尼棉兰华人灾民聚集地(图)
本报记者在印尼棉兰灾区采访当地受灾华人

  棉兰专讯1月13日,一个叫美达村美德扶助会的民间救援组织已整整工作了15天,十多天来,不断有来自印尼班达亚齐的华裔灾民涌入这里,记者走进这个灾民营时,发现身边都是成群的黑头发黄皮肤,一口闽南话的华人。

  据组织这个灾民营的“美德扶助会”主席陈松茂介绍,这个灾民营的建造者实际上是这里几百户华人,借住在当地居民家中的灾民数量正好与原居民数量相当,都是2000人。

  海啸暴发第二天,“美德扶助会”就在离灾区最近的印尼苏北省棉兰市开设机构,灾民营位于棉兰市往北30分钟车程,一个叫“美达村”的地方,该村在近四十年前,就是一个接收来自于亚齐的灾民的灾民营,只不过上一次接收的是政治难民,而这次,是自然灾害难民。

  灾民营是一个华人民间机构,它由附近的华人组织提供物资援助,该机构正在寻求印尼政府的支持,机构负责人陈松茂说,扶助会要求政府集中灾民进行管理和救济。记者了解到,在政府接管之前,受灾华人已做出积极的自救响应———第一批义工已前往灾区亚齐,他们的任务是清理堆积在建筑物中的淤泥,这是重建家园的第一步,这些义工,几乎全部由难民自己组成。

  目前的情况是,各界华人的支持已使该灾民营可以勉强维持,“扶助会”开始为受灾最重的城镇———亚齐的米拉务,提供物资支援。

  昨日,记者在这里看到,这里就像集市的场所,极度拥挤繁忙,在这个灾民营的大食堂,“食堂”四面的墙上,是满满的照片和寻人启事,其中最显眼的是一名年轻男子贴出的,他寻找他的妻子和两个漂亮的双胞胎女儿。

  “食堂”还兼有临时医院的作用,一位胸口标有“委员会成员”标志的男子告诉记者,这里每顿饭供应700人的伙食,同时,大厅里有许多来此义务工作的华人医生,他们为这里的灾民解除一些病痛。

  工作人员介绍,灾民营引来许多来自港、澳、台的同胞义工,他们在海啸发生后以最快时间赶到这里,为这里的难民提供医疗、环境消毒等服务。

  灾民营的组织者表示,他们不知道能在这里维持多久,他们希望灾民营的景象能早一些结束,“灾民营的解散,就是大规模重建的开始,这是我们都希望看到的。”另一位“委员会成员”感慨地说。

  黄印华:棉兰的福建人最多

  到目前为止,中国媒体已向印尼灾区派出大量记者,在记录上,超过20家国内媒体记者到达印尼棉兰时,都向黄印华寻求帮助,黄很愿意为华人同胞提供帮助。

  “从福建来的?”黄印华笑着递过名片说:“我祖籍是泉州南安洪濑的,一年要回去五六次。”

  名片上头衔还真不少:印尼苏北省政府对外友好协会主席、印尼苏北省工商总会中国委员会主席、印尼苏北省华裔总会主席、苏北省红十字会……

  印尼苏北省棉兰当地时间上午11时许,当地中文媒体《棉兰早报》两名华裔工作人员驱车找到了热心社会公益事业的华裔黄印华。

  “君子岂能失信乎”,在黄的办公室,悬挂着一幅从中国带来的图画,画上的字是他的人生格言。“对于家乡,我们还是有特殊的感情”,黄介绍说,他的父亲今年年高八十,早在上世纪80年代初,他便随父亲返乡探亲。

  《棉兰早报》,印尼苏北省唯一的中文报纸。“来这里的华人一般都会找黄医生!”在来找黄印华的路上,报社陈姗姗小姐说,黄医生是当地的活动家,在政府和民间都很有影响力。海啸发生的当天,正在苏北省友好城市四川的黄印华迅速赶回棉兰,组织当地华裔募捐,成立救济站,收留从800多公里之外赶来的亚奇华裔灾民。

  “棉兰的福建人最多,尤其会说闽南话的最多!远隔万水千山,希望通过你们的报道向家乡的乡亲们报个平安,同时向福建省政府和社会各界表示感谢!”黄自信地说,从亚齐来到棉兰的华裔难民有两千多人,但在政府和我们的共同努力下,一定能战胜海啸带来的损失,重建家园。

  采访日记

  首日是艰苦的意外

  1月13日从新加坡到印尼棉兰

  我们四人1月12日从福州启程,前往印尼棉兰,这里是离灾区最近的大城市。

  途经新加坡,到达时已是凌晨1时,我们得在机场的沙发上对付一晚。

  异国他乡,四个记者开始互相交换想法。摄影小马说他感到茫然,走出国门,到处悬挂着不知是什么文字的牌子,小马感慨:“在国内,咱怎么也算是个知识分子,但出来了,算小学毕业了?”

  小马的话表达了大家的心声,美眉吴婷说,她以为新加坡之夜将会是整个行程中“最有计划”的一个晚上,没想到就是这样一个意外,明天就到印尼,新加坡当地媒体称印尼部分灾区实施了宵禁,我们将来的几天里不知道会遇到多少意外,美眉说:“心里悬得慌,不知明天会怎样。”

  好不容易挨到了天亮,我们坐上了前往棉兰的飞机。下飞机过关时就被印尼海关官员拦下,还好机场有一位往返于台湾与印尼的老人帮助了我们,接下来我们一路好运不断,连遇贵人,在当地唯一一家华文报纸的老总的介绍下,我们联系上了印尼军方,进入了当地空军基地,并得到应允:1月14日,只要早上有飞机出发,我们便可以搭乘军方飞机前往灾情最重的米多务镇。

  在这个空军基地里,聚集着各国的救援部队,各种各样的直升机和运输机,当然还有让人眼炫的酷车,但这已不能吸引我们了,我们一心想的是,能得到当地军方的同意,随他们一起押运物资到最需要的人们手上。(特派印尼采访组王小虎/吴婷/吕士荣/文/马海涛/图)(来源:海峡都市报)

 【推荐】【 】【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热 点 专 题
印度洋地震海啸
部分大豆色拉油不合格
杨振宁登记结婚
意甲在线足球经理游戏
2005新春购车完全手册
岁末年初汽车降价一览
2005年新春购房指南
2004地产网络营销盘点
天堂II 玩转港澳指南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