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召回”凸显教育消费意识 |
---|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1月14日10:51 金羊网-新快报 |
【独立思考独家视角】:今朝最关注的中心·无锡职校实施“学生召回”制度 舒圣祥(杭州) 毕业生就业后工作不称职,可退回学校“回炉”,直到用人单位满意为止。江苏无锡某职业学校加强人才“售后服务”,推出“学生召回”举措。这种加强对人才的延续性服务受到了用人单位的欢迎。 (据1月13日新华网) “学生召回”,让人眼前一亮的新鲜举措!它颠覆了传统学校“毕业证教育”理念,是学校责任意识和品牌意识的理性回归。毋庸质疑,学生是教育的“产品”,学校是“产品”的“生产厂家”。“厂家”对“产品”负责,接受“消费者”的质疑甚至退换,这是商品生产和交换过程中必备的信誉。“学生召回”一方面能完善“缺陷产品”,一方面也能帮助学校分析教育中的薄弱环节,可谓一举多得。 由于学历教育与职业教育的区别,“学生召回”在开展传统学历教育的高校,或许并不完全具备可行性。然而,职业学校“学生召回”举措,对传统学历教育高校却有着非常重要的启示意义。 教育质量,这个一直写在教育文件里却又经常被遗忘的关键词,不仅职业学校开始悉心经营,曾经极度热衷扩张规模的传统高校也开始意识到问题的重要性。同日的《中国青年报》报道说,教育部部长周济在日前结束的2005年全国高等教育招生计划工作会议上表示,高等教育工作的战略重点将从规模扩张转移到深化改革、提高质量上来。要进一步通过教学质量评估等手段,促进高等教育持续健康发展。 在一定程度上,我国目前的学历教育,实际上也是一种更高层次的职业教育:招生和就业紧密相连,上大学与找工作从不分家。大学生作为高校向社会推出的“高级产品”,理当接受社会的检验和鉴定;高校作为大学生的“生产厂家”,理当对自己的“产品质量”负责,接受社会“消费者”的监督,为社会“消费者”提供“售后服务”。然而,高校“产品质量”鉴定———教学质量评估,一直是由教育主管部门进行的,“消费者”根本无权过问。这不能不说是一种“越位”和“缺位”。 近日举行的教育部直属高校工作咨询委员会全体会议上,各高校校长纷纷抱怨评估检查过于泛滥。以南开大学为例,2004年接受的评估检查竟达近30次之多。一边是评估检查泛滥高校疲于应付,权力寻租和形式主义盛行;一边是真正的“消费者”话语权缺失,被剥夺了投票的权利。该如何解决这些矛盾?“学生召回”或许能给我们一些启示。 (晓航/编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