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扁为何选择将自己“榴莲化”? |
---|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1月14日10:51 金羊网-新快报 |
新快参考·各人有各人眼 新加坡《联合早报》 因为台湾近年来主客观环境的使然,造成内部民众“国家认同”严重分歧,朝野间政党在权力角逐之际势同水火,所以直接造成了台湾领导人、政治人物以及政党在民众心目中“榴莲化”的趋势———爱之者,每每欲先尝而后快;厌之者,则必以远离相嗤。 对阿扁的爱恨分明,造成两方在台湾发展的议题上呈现出几近歇斯底里、丧失理性的情状。影响所及,不但台湾当局在施政作为上难以整合,更严重者乃是使台湾掉入严重内耗的泥沼中。 阿扁党政同步的结果,让过去国民党执政时期党政不分的阴霾于是再度笼罩,其更严重之后果乃是成为今日台湾民主政治场域中蓝绿恶斗的滥觞。 2004年的再次当选,除了得票率依然偏低的不利因素外,“3·19枪击”事件更严重动摇了阿扁身为“全民总统”的正当性,眼见无法见容于泛蓝群众,阿扁选择将自己“榴莲化”,尽力巩固绿色政治势力以及民众的支持,令厌之者愈厌,爱之者愈爱。 如这次“立委”选举前,阿扁刻意放弃民生议题,主打教科书、“公投制宪”、“正名”以及国民党党徽等“国家认同”议题,期望巩固吸纳绿色选票,就是这种思维的具体展现。 “榴莲化”的结果,不但使台湾泛绿阵营政党付出了下届“立法院”无法过半的代价,执政党还须笼络亲民党并可能对之释出部分“内阁”职位作为代价;同时也使台湾就像榴莲的处境,因其特殊臭气而无法被带上公共交通工具般,从受到国际社会嫌恶的环境中黯然消失。 (冯瑞杰) (晓航/编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