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报:“正名”凸显选举语言成为公共政策的荒谬 |
---|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1月14日11:02 中国新闻网 |
中新网1月14日电近来在岛内政坛频频生事的“国营”事件“正名”议题,据称已被台当局首先拿“中油”、“中船”开刀“正名”。岛内媒体对此评论说,如此“正名”,凸显了疯狂的选举语言成为公共政策的荒谬。 台湾的“中国时报”的一篇题为《放国营事业一条生路吧!》的评论文章说,在激烈的“立委”选战中,为了与“台联党”竞争票源,陈水扁出惊人之语,要推动“国营”事业“正名”,不仅遭到美国反对,最后泛蓝席次过半,很多人都认为这是扁当局的“选举语言,听听就好”;但实际上,选后至今当局仍暗自推动“正名”运动,“中油”和“中船”成为第一批代罪羔羊。 文章说,姑且不论“国营”事业“正名”后,内部文书、操作系统、对外招牌改版等有多大费周章,其所需的数十亿行政费用是否该由全民埋单的争议,以及是否引发合约变更损失、影响民营化进程及释股价格等等;最关键的是,一个事业体的招牌、logo,都是该公司数十年经营累积下来的信誉、商誉,具有庞大无形资产,如果因为“正名”造成损失,其间的利弊得失,如何估算。 文章评论说,“立委”选举已然结束,政治情势及氛围也有新演变,但政治意识型态的操作似乎还在继续。执政党在酝酿“民亲合”时老是挂在嘴上说“人民累了!”,那么,政治意识型态能否放过“国营”事业一条自主经营的生路?是否给拼经济一个机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