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羊城晚报》:“能拿多少拿多少”不是海归的错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1月14日16:45 新华网

  第七届留交会2004年12月30日闭幕。据当日南方都市报报道:有关权威人士在“留学人员回国创业论坛”上提出了善意的批评:很多留学回国人员变得“勤劳不勇敢”,“为别人打工的多,自己创业的少。一些海归回国后面对优惠政策总是能拿多少就拿多少。”

  尽管此言出自权威人士之口,但笔者并不认同留学生“不勇敢”一说,至少认为这种说法证据不足。首先,“为别人打工的多,自己创业的少”与“是否勇敢”好像并没多大关系,适合创业者“自己创业”固然勇敢,不适合创业者“为人打工”也是人尽其用、为国服务,不能说人家就“不勇敢”,是懦夫;其次,“面对优惠政策总是能拿多少就拿多少”也不能归咎于留学人员——谁不愿意“拿”优惠、少麻烦、降成本呢?既然你诚心给优惠,你就不应该不让人家“拿”,也不应该指责人家拿多少,即使人家把所有的优惠都拿尽,也无可厚非。

  笔者倒是觉得,“一些海归回国后面对优惠政策总是能拿多少就拿多少”这句话更值得各地政府和有关部门反思:通过必要的服务解除留学人员的后顾之忧固然应该,但我们有无必要给予那么多特殊照顾?在强调国民待遇的今天,这种特殊是否有违市场竞争和社会公平的原则?这些年,国内不少地方给予留学人员的特殊照顾挺多。为吸引留学人员,一些地方的政府和有关部门纷纷拍胸脯,保证提供“特事特办”。这种普通本土人才无法享受的服务,初衷是帮助留学人员尽快融入当地社会,也确实起到了一定的效果,但接下来问题就来了:一些留学人员被“惯”坏了,总觉得自己身份特殊,凡事都应“特事特办”,一旦不能“特办”,就备感受挫,满腹牢骚。中国留学服务中心副主任邵巍说:“有的留学人员可以容忍美国机场的‘脱裤受检’,却不能容忍在国内机场排一会儿队,总觉得一到国内就应该享受特殊照顾。”这种在美国甘于平凡而在国内要求特殊的现象,根源在哪里?值得我们思索。

  现在,在不少城市,留学人员想创业,都能从政府无偿领取一笔启动资金。政府推出此举,确实将不少留学人员企业扶上了马,继而创造了巨大的经济效益。笔者无意否定政府的功绩,只是常常有几个疑问盘旋在脑海边:政府拿的是全体纳税人的钱,各个地方的政府在将全体纳税人的钱“送”给留学人员办企业之前,是不是都征求过纳税人的意见?如果一个普通市民也想办企业,但缺钱,政府是不是也应该想想办法,为他无偿提供一笔启动资金?(作者/苏东子)(来源:羊城晚报)


 
推荐】【 小字】【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热 点 专 题
印度洋地震海啸
部分大豆色拉油不合格
杨振宁登记结婚
意甲在线足球经理游戏
2005新春购车完全手册
岁末年初汽车降价一览
2005年新春购房指南
2004地产网络营销盘点
天堂II 玩转港澳指南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