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时评:深入群众应当经常化 |
---|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1月14日18:38 新华网 |
新华网乌鲁木齐1月14日电 题:深入群众应当经常化 新华社记者 刘兵 乌鲁木齐市交通局局长艾沙江·买买提悄悄登上停靠在市区南门的一辆公交车,切身感受了公交车的服务现状,随后召集有关负责人开会,当众处理了公交车服务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记者随后登上乌鲁木齐市部分路段的公交车,发现长期存在的一些服务质量问题几乎销声匿迹:车厢里的暖气全部开放,车窗、车门也不再有厚厚的冰碴;各路中巴车压站堵车现象明显减少;一些脾气暴躁、言语粗鲁的公交车司机也变得文明礼貌了。市民普遍对交通局长的暗访行动表示赞赏。 单看效果,乌鲁木齐市交通局长的暗访行动的确值得肯定。作为大众化的交通工具,公交车具有廉价的优点。然而正是因为廉价,一些公交公司的服务质量大打折扣,使价格和服务质量成了鱼和熊掌,广大市民为了乘坐廉价的公交车必须忍受劣质服务。公交公司的上级主管部门只管订制度、发文件,不问实际效力如何,等于默认了公交公司降低服务质量的行为。在这种情况下,交通局长一次暗访,解决了公交车服务质量存在的一些问题,自然是件好事。但是,如果对一次暗访给予的评价过高,甚至希望通过这样的暗访解决各方面的问题,也不符合实事求是的准则。 深入实际、深入群众,是领导干部应当具备的一项基本工作作风。不仅如此,领导干部深入实际、深入群众还应当经常化、制度化,成为家常便饭。乌鲁木齐市交通局长暗访过后感言,从乘车体验来看,群众反映的许多问题确实存在。之所以会有这样的感言,是因为公交车这种群众首选的交通工具,像省会城市交通局长这个级别以上的领导干部基本上不用。因此,群众的感受领导们很少体会,下属单位的工作质量领导们很少知情。行业规范、工作要求制订了、下发了,部署工作的会议也开了不少,落实得怎样却很难说清。 暗访已经成为当前许多领导机关、领导干部掌握基层工作实情的重要手段。但这并不是说暗访就是唯一行之有效的办法。细细琢磨不难发现,很多时候,“明访”的形式主义主要是因为主访的一些领导干部把深入实际、深入群众当成展示作风、树立形象的机会,追求轰轰烈烈热热闹闹,没有把“深入”作为工作的基本要求。如果领导干部心里装着群众,深入群众时别太在意自己的声威、工作条件、生活质量,把心思和精力都用在掌握实情、解决问题、推动工作上,这样的“明访”也必定会为群众所欢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