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长大的“小皇帝”为何不就业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1月16日09:14 人民网-江南时报

  本报记者 应志刚 实习生 谢琳莹

  据一份调查资料显示,中国目前有独生子女8000万人,这一代曾被称之为“小皇帝”而今业已步入社会的人群,正在构成“新失业群体”的主体。清华大学社会学教授孙立平认为,目前由国有和集体企业失业下岗人员构成的“老失业群体”已达到峰值,而“新失业群体”问题开始逐步凸现,我国的失业人群结构也将因此随之变化。虽然现有的资料没有关于“新失业群体”总体规模的精确数据,但在已有的一些小范围调查中发现,在一些中等城市中,“新失业群体”的绝对人数已经超过“老失业群体”。针对日益庞大的“新失业群体”,记者日前在南京就此群体的职业观、婚姻观等进行了一番调查。

  “闲适”的失业群体

  自从1978年开始在城镇全面推行独生子女政策后,产生的第一批独生子女正好在21世纪初步入职场。

  与父母辈的“老失业群体”能够滔滔不绝地讲述自己的工作经历以及情绪激动地描述自己下岗失业后的心路历程形成鲜明对比,“新失业群体”中的大多数被访者对工作经历的回忆要么轻描淡写,要么认为并无任何刻骨铭心之处可言,甚至“失业”一词用在自己身上他们都会觉得并不合适。“我都没有就业过,我失什么业啊?”一位受访者说。

  “高中毕业以后有三年时间吧,断断续续干过一些活。在家里闲了一段时间后,又去考了个驾照,帮人开出租车,是二驾,后来不干了,主要是太累。现在我就呆在家里,过段日子再说吧。”今年22岁,在家“啃老”的柳冰,说起工作经历就像在说别人似的。对很多“新失业群体”而言,“今天工作,明天失业,后天又工作了”,可能最为贴切地描绘出了他们的“劳动状态”。

  记者在走访中了解到,在“新失业群体”一部分人的内心中,出去找份工作,更多的可能不是出于“养家糊口”这样的生存目的,而是出于舆论的压力,或者仅仅是为了摆脱无聊的生活,或者兼而有之。

  而对他们而言,失业期间的生活似乎可以用“闲适”来形容。“早上9点起床,吃早饭,然后看电视。中午吃完饭,再玩玩游戏。下午要么到处逛逛,要么约上几个朋友打打牌。晚上到了9点就睡觉了。每天都差不多。”这是去年刚刚高中毕业,一直没有找到“合适”工作的王刚的生活。

  对“老失业群体”而言,工作与下岗失业是两个有着巨大反差的不同体验,这种反差不仅是经济上的受损,更是一种尊严感的丧失;而“新失业群体”并没有这样的体验。

  “依附”关系解决生存

  “新失业群体”中最“老实本分”的“好孩子”的典型类型是:“待在家里”,日出游戏,日落归家,每日花销并不多,父母是他们最主要的收入来源。

  但是,那些不再和父母居住在一起的“新失业群体”们,他们的收入从何而来?诸如房租、伙食费、水电费这样的日常生活支出,他们是如何应对的?

  首先,不否认会有这样的现象存在:虽然不和父母一起,但仍然向父母索要“零花钱”,“逃离”原有家庭的原因仅仅在于“图热闹”、“省心烦”、“混社会”或者“求刺激”。

  但对于来自苏州,目前漂在南京的陈敏来说,父母已经无力支付她长期的索要和逐渐增加的消费。而两年多漂的日子,也基本上可以排除她通过以前的工作而存有积蓄的可能。

  于是,一种“依附”关系出现了。这种关系的典型表现就是“全职同居女友”或“全职老婆”。

  陈敏是这样描述自己的生存状态的,“我现在跟男友同居,他是个销售经理,一个月能挣三四千。我现在没有收入,主要就是靠他。挣的钱我们也不攒,都花了!他挣钱都交给我,我管柴米油盐什么的。反正我现在不愁没有工作。”

  调查发现,“新失业群体”的消费水平和收入之间并没有直接的对应关系:“啃老”的人可能只能维持简单消费,也有可能过得很“浪费”;“全职女友”一方面会为柴米油盐犯愁,一方面可能也不排斥适当的奢侈。

  同居比例高于结婚

  “新失业群体”中的多数人已经进入“谈婚论嫁”的年龄,然而,记者调查发现,与整个社会对他们的期许不同,大多数“新失业群体”在泛婚姻问题上的现状是:同居的多,结婚的少。

  “准备什么时候结婚啊?”记者问陈敏。

  “这事嘛,怎么说呢,现在同居其实也很正常是吧,至于结婚嘛,至少得等到有了一定的经济基础才行。我和他生活了两年,感觉还是有很多不适合的地方。不过也说不定哪天头脑一热,就嫁给他了。我们还年轻,还没到安定的时候。”这是陈敏对于婚姻的答复。

  然而“结不起婚”仅仅是一个客观原因,更重要的一个原因,可能是因为他们压根儿就“不想结婚”,“不想结婚”的原因很多,有的是逃避社会责任,有的是图个潇洒自由,还有的,则对现代婚姻抱有深深的“恐惧”。

  但是,婚姻可以抵制,性的需要却不能抗拒。于是,同居,成了正当青壮年的他们的“选择”。

  缺少生活阅历难就业

  但有一点是共同的,作为年轻人,他们基本上是没有储蓄的一代。收入的绝大部分都被用于消费,这对未来的社会保障来说无疑是一个不容轻视的信号。

  作为年轻人,向上流动作为一个“梦”并没有完全消失,但现实生活中的经历和诸多结构性的限制又常常让他们感到这是个“白日梦”。有的人选择了无奈地面对生活,有的人则寄希望于“一夜暴富”式的博彩。一些人不奢望自己能够成为一个诸如企业家、白领那样的“成功人士”,对他们来说,更重要的是如何维持一个“正常人的基本需求”。

  “新失业群体”有很多共同点。孙立平教授归纳说,从成长的环境说,他们基本属于最初的几代独生子女,是作为“小皇帝”被养大的,适应生活环境的能力较弱。而在以升学为取向的应试教育中,在初级和中等教育阶段上,他们也没有学到或得到多少专门的职业技能训练。因此,在就业市场中没有什么优势可言。与国有和集体企业的失业下岗人员相比,他们很少有系统的就业经历,缺乏社会生活阅历,价值观也比较混乱。

  《江南时报》 (2005年01月16日 第十二版)


 
推荐】【 小字】【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热 点 专 题
印度洋地震海啸
部分大豆色拉油不合格
杨振宁登记结婚
意甲在线足球经理游戏
2005新春购车完全手册
岁末年初汽车降价一览
2005年新春购房指南
2004地产网络营销盘点
天堂II 玩转港澳指南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