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评论员:坚定不移地加快推进国企改革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1月16日09:36 新华网

  1月15日召开的全省国企改革工作会议,是吉林省推进国企改革以来规模最大、与会人员最多、各方面代表最为广泛的一次会议,体现出省委、省政府对国企改革的高度重视,对打好国企改革攻坚战的态度、决心和信心。

  会议决定今年全面推进国企改革,基本完成国有工业企业改制任务,这是推动全省加快发展和开创振兴吉林老工业基地新局面的重大举措,是现实的需要,客观的要求,也是一项艰巨而光荣的政治任务。国有经济比重过高,国有企业整体活力不足,自我发展能力弱,已经成为制约吉林省加快发展的主要因素。因而国企改革可谓牵一发而动全身,改革牵动的不仅仅是人员的流动、资产的变动,不仅仅企业本身能否重新焕发生机和活力,更深层的是对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招商引资的扩大,项目建设的增加,产业结构的调整,国有经济战略布局的调整,下岗失业人员就业的促动,是为振兴吉林老工业基地再造体制和机制优势,从而增强吉林省加快发展的能力。早改早主动,晚改更被动,不但容易丧失大好时机,还会增加更多困难,增加更多改革成本。因此,不但要坚定不移地推进国企改革,而且要坚定不移地加快推进国企改革。

  在历次的国企改革中,今年的改革绝对可以称得上是一场攻坚战。之所以说是一场攻坚战,首先是因为改革压力大。这次国有企业改革不是搞一家一户的单兵突破,也不是对一个地区或一个行业或一定规模的国有企业进行局部改制,而是要予以全方位整体推进,涉及国有资产900多亿元,职工60.5万人。据初步测算,全省未改制企业共需改革成本100多亿元,然而,绝大多数企业无力足额支付改革成本。必须解决好“钱从哪里来,人往哪里去”的问题。其次是改革时间紧。这次会议提出争取用一年时间,基本完成全省国有及国有控股工业企业的改制任务。今年是“十五”计划的最后一年,也是振兴吉林省老工业基地的关键一年,还是一些优惠政策到期之年,一年之限的国企改革影响着吉林省长远的发展速度和效益。然而,在如此短的时间内完成如此大规模的国企改制,不但在吉林省历史上可谓空前,在全国范围内也数少见。再次是因为改革要求高。这次改革不但要解决好已改制企业存在的改制不规范和职工劳动关系未转换等遗留问题,而且要实现四个到位,即整体改制到位、债权债务处理到位、职工劳动关系转换到位、国有资本退出到位,从而基本建立起现代企业制度。到位意味着深入,意味着彻底,意味着我们不能瞻前顾后、缩手缩脚,不能拖泥带水、半途而废。

  攻坚需要力量,力量来自信心,信心则源于诸多有利因素。吉林省现有国有及国有控股工业企业1066户,应改制的为816户。虽然吉林省的国有经济比重较高,但去掉中直企业资产等因素,今年真正涉及改制的量并不是很大;今年是国家实施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的第二年,完善城镇社会保障体系试点、实施破产、分离企业办社会、实行增值税转型试点、降低部分矿山和油田资源税税额标准、对企业所得税实行政策优惠等一系列扶持国有企业和推进国企改革的措施的出台和落实,表明国家支持振兴老工业基地的政策力度不断加大。尽管需要筹措的改革成本不少,但我们要认识到,国有企业的国有资产以及厂房、土地、设备等等都是具有巨大价值潜力的重要资源,经过改制,这些处于沉睡状态的“死水”就能身价倍增,变成源源不断的活水,而且改制企业的土地收益全部用于企业改革,这一政策惟吉林独有;改革从本质上来说就是一场利益格局的调整,这次改革是本着有利于企业发展、有利于维护职工利益、有利于调动改革者积极性的原则操作的,改革不仅能促进企业的发展,而且能给大多数人带来利益,所以必将获得大多数人的理解、拥护和支持;为促进改革,吉林省各有关部门精心组织,周密策划,提出了促进国企改革六个方面的政策措施,对国企改革的扶助力度也是空前的,这表明不但省委、省政府对国企改革高度重视,国土、财政、税收、金融等有关部门也在为国企改革破冰开道,保驾护航。全省上下互动、左右互援,不但为搞好国企改革集中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也集中了非同寻常的政策力量。有了这样充足的力量做后盾,国企改革就能化繁为简,化难为易,化慢为快。

  国企改革的任务已经明确,政策已清晰,各地区、各部门和企业必须高度重视,坚决把思想认识统一到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快发展、全面推进国企改革的要求和部署上来,集中力量,立即行动,抓紧落实,打好这场国企改革攻坚战。(来源:吉林日报)


 
推荐】【 小字】【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热 点 专 题
印度洋地震海啸
部分大豆色拉油不合格
杨振宁登记结婚
意甲在线足球经理游戏
2005新春购车完全手册
岁末年初汽车降价一览
2005年新春购房指南
2004地产网络营销盘点
天堂II 玩转港澳指南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