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解救"问题家庭"(图)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1月16日12:30 西安新闻网-西安晚报
解救"问题家庭"(图)
  西安市教育学会会长许建国(左一)在耐心解答家长们提出的“家教”问题。文/记者王飞 图/记者王平

  核心提示

  随着“问题家庭”的增多,家庭教育成为社会各方日益关注的问题。西安市教育学会会长许建国老师通过自己的实践发现,家庭出现问题,主要责任不在孩子,重点在父母。所以要解决家庭教育问题,首先要改变家长。许建国老师近年来免费为220多个“问题家庭”指点迷津,挽救“问题孩子”350多个———

  父子冷战:妈妈当起邮递员

  “孩子爱上网,最近压根不上学了,今天晚上又没回家。孩子再次出走后,我和孩子他爸又是一夜没合眼,失眠了!”

  “儿子和他爸爸长期‘冷战’,见面说不了三句话就吵开了。他俩沟通的惟一方式是:他爸把信写好了,让我这做妈的从儿子房间的门缝下把信递给儿子。很长时间了,我也没法和孩子接近。”

  “孩子他爸现在是正厅级干部,有身份有地位,儿子的问题把我们愁坏了。许老师,你帮帮我们吧!”

  一连接到一位母亲的3次哭诉电话后,许建国老师坐不住了———赶快让两位家长来他家里。这位家长带来了一封写给儿子的信:

  “当爸爸提起这枝笔的时候,我感觉它好重好重。夜里我时常在睡梦中惊醒、叫醒……我的儿子生活在郁闷甚至痛苦中,爸爸的心好痛好痛。爸爸好想和你深深地谈一次,彼此交流一下心情,但你的脾气和爸爸相似,三句话就叫起来了……也许是爸爸做得不对,不十分了解现在孩子的心理,对你说话、办事,总是按照我们小时候那个年代来看待事物,对你唠叨太多,甚至时常发脾气,也许伤害过你,甚至在很多事情上给你造成学习的心理压力。但是儿子,我们毕竟是父子。世上哪一位父母不是发自内心地爱自己的孩子呀!”

  “请相信,你的爸爸妈妈是打心眼里深深地爱着你的。你做人做事,学习有一点进步,我们都打心眼里高兴。我时常在我的同事和朋友中夸你的优点:为人厚道,没有社会上那些‘闲人’的坏毛病,有素质,懂礼貌。我也时常为你具备这些优良的行为而感到自豪!但是近一段时间以来,你的学习下滑特别严重。尤其是到了目前的高二年级,给你现在的学习造成了非常沉重的压力,不论在心理和行动上都有太重的压力,爸爸真的好心疼……”

  “儿子,写到这儿,我已经哭了……”

  父子形成这种“冷战”达到了极限,母子之间关系也颇为僵硬。在谈话中,两位身份很高的家长对孩子的怨恨,又转向对自己没有把孩子教育好的自责。“我以前常打孩子,打完后就后悔,我甚至想着把孩子赶出家门!”这位父亲在许老师家里,泪流满面。

  “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孩子教育不好,主要责任在家长。你把儿子赶出家门,不是给社会交了一张罪恶的白卷吗?”许建国老师说:“赶紧把你儿子叫来谈一次话。”

  正上高二的岳岳(化名)来了。面对这个18岁的少年,许老师首先说:“咱们谈话前有三个前提:第一,都说真话;第二,谈话内容只属于我们两人,不允许外传;第三,要说就说彻底。”———这是许老师站在岳岳的立场上把他的顾虑完全打消。

  许老师提了三个问题。首先问:“你长这么大有没有烦恼?”岳岳说:“有,我和妈妈不磨合,在学校和同学关系不太好。”又问:“请你评价一下你的父母。”岳岳说:“我妈任性,要强,自己决定的事成不成都硬要干。我爸很关心人,随和,但很主观。”三问:“你有感情问题吗?”岳岳答:“有啊,我爱上一个女生,我们一起唱歌,一起谈穿衣服,玩电脑。”岳岳的身子往前凑了凑:“许老师,实话跟你说,我没跟那女生上床。”

  许老师又列出4道题让岳岳选择:回家是对的,还是不回家是对的?写作业是对的,还是贪玩是对的?勤快是对的,还是懒惰是对的?按时起床是对的,还是不起床是对的?岳岳都选择了前者。许老师说:“呀,你真聪明,你对自己的行为很了解,这很不简单呀。好多年轻人往往不了解自己行为的对和错。”

  岳岳一听也高兴了,问了许老师好多问题:小时候咋处理人际关系,年轻时候咋谈恋爱。许老师如实说:“那时我也谈恋爱,最多就是拉拉手,哪像你们现在动不动就抱在一起?”这样一说,岳岳的戒心消除了。他问想上大学该咋努力呢?许老师趁机激励说:“好!你一定要上大学!”但上大学要从哪里开始呢?许老师列出一个公式:按时起床+按时回家+按时交作业=考上大学,交给岳岳。考虑到岳岳的基础差,许老师又建议他请一个家教老师。

  岳岳离开前,许老师在纸上写下“许建国、岳岳谈话第一次公约”,一共6条:1.按时起床;2.当天完成作业;3.按时完成家教补课;4.放学后按时回家;5.晚上不在外过夜;6.考试要达到及格以上。

  许老师和岳岳都在这个公约上郑重签了字。

  从那以后,岳岳步入了正轨。岳岳的父母再次来到许老师家里时,一推门就双双跪倒,感动得泪流满面……

  一个“问题家庭”从许老师这里毕业了。

  440个“正”字与2200次唠叨

  许建国老师对于找上门来请求给孩子心理辅导的父母,总是先跟父母谈,之后再单独跟孩子谈话。几次谈话之后,再决定父母和孩子试图改变沟通的方式。

  2003年夏天,有两口子开着私家车来到许建国老师家里。这位母亲一见许老师,嘴里“噼哩叭啦”就唠叨个不停:儿子考高中,她也想让孩子考上重点高中,没想到考下来傻眼了,儿子连个职业高中都没考上。平时儿子穿的鞋都没下300元,儿子要电脑,家里买了两台。这么好的条件,儿子竟然没考上高中。

  这位母亲一口气没停,越说越激动,一下说了一个半小时。许老师的办公桌面上唾沫四溅,拿餐巾纸擦了两次还没擦净。直到她停了下来,许老师问:“你说完了?”“说完了。”“你不是说完了,你是说累了!”

  许老师毫不客气地说的三句话,让这位妇女目瞪口呆。第一句话是:“我要是你老公,我马上跟你离婚。”“呀,你咋知道?我老公都跟我提出离婚了!”第二句话是:“我要是你孩子,就离家出走。”“你可说对了,我儿子都出走了三次了!”第三句话是:“我要是你父母,就赶你出家门。”“就是,现在我妈都不让我回家看她。”许老师说:“从现在起,闭上你的嘴。”许老师让这两口子回家,把孩子小江(化名)叫过来,他要跟孩子单独谈话。

  小江来了,许老师没想到无论每次跟孩子谈什么,小江都不吭一声。谈了三次,每次不下两小时。最后一次谈的时候,小江拿出一个笔记本给许老师看,上面画满了“正”字。小江这才打开话匣子。从他记事起,他妈妈就爱唠叨:“你这么大个人咋学的?咋这么笨?就这成绩到社会上咋混?你还活啥呢?你真丢人!”小江上初二后,妈妈在他面前唠叨一次,他就在笔记本上记一个符号。许老师和小江共同数了一下,一年下来,总共是440个。算下来,他妈妈每天向他唠叨五六次。而小江的爸爸纯粹是靠“暴力”解决问题。“我爸有个观点:打一顿管一个月,一次皮肉之苦可以加深一个月记忆。”每打一次,小江在笔记本上记一次。初二这一年,他爸爸打了他12次。

  家庭矛盾的根源找到了:这位母亲爱唠叨。许老师让这两口子回家后,给孩子90度鞠躬,真心认错。许老师又送给两口子自己写的《家庭教育思考》,嘱咐家长:不知道给孩子说什么,就按书上写的做。

  小江回到家后,父母把他叫到客厅,坐到沙发上。父母先给他来了个90度鞠躬。母亲先给孩子真诚地道歉:“妈妈对不起你,妈妈这个人就是爱唠叨,你心里也一直拧着个疙瘩,妈妈好想和你好好相处,像小时候一样亲密……”说着母亲哭了。母亲一哭,父亲也哭着说:“小江,爸爸打你不对,原谅爸爸行吗?”小江开始看着以为父母在“演戏”,再一看不像,一头扑倒在父母的怀里,哭了20多分钟。

  一家三口一次小小的真诚的交流,就这样完成了一次“家庭的人文变革”。“真没想到,效果那么好!”这位母亲再给许建国老师打电话时,激动地问:“许老师,下一步我该怎么办?”许老师直言不讳:“闭上你的嘴!最多跟孩子说两句话:小江,放学了啊!再说一句:小江,吃饭吧。”这位母亲问:“那别的不管啦?”许老师说:“你管了10多年,你管了个啥?不要多嘴开始你可能不适应,慢慢就好了。”

  2004年8月,喜讯传来:小江考上了省重点。

  许建国老师分析:“家长和孩子沟通的最大问题是不了解孩子,至少不完全了解孩子。父母只知道孩子的鞋号、生日,孩子心里的信息库存家长调不出来。家长最爱犯的三个毛病是:不能了解孩子、不会了解孩子、不愿意了解孩子。”

  “家庭教育的主要矛盾里,做父母的和孩子沟通有困难是第一大矛盾。孩子上网、打架、贪玩……都跟父母难沟通有关。”

  许老师把家长和孩子这种“距离”概括为:生活零距离(同住一个屋,同吃一锅饭)、感情近距离(血缘关系)、心理远距离。一味追求享受自我人生的家长必然忽视家庭教育。要想缩短家长和孩子的心理距离,家长就必须真诚地付出,学校教育永远无法代替家庭教育。

  母女相争:尴尬的处女膜检查

  “家长怎么和孩子沟通应遵循八个原则:尊重平等、信任和诚信、宽严相间、依赖分离、期望适度、合理攀比、宽松相间、父母自重。”许建国说:“家长和孩子沟通不好,应该从这八个原则找根源。”

  2003年秋天,西安市东郊一位母亲找到许建国老师,心急火燎地说她:16岁的女儿玉玉(化名)可能跟男生有不寻常的“性关系”。她经常偷翻女儿的书包,翻看女儿的日记。有一次从女儿日记里发现一些爱情诗句。她认为这可找到了女儿的“爱情证据”。

  之后,这位母亲经常跟踪女儿。后来被女儿发现,玉玉非常反感,但又没办法。有一次母亲再翻女儿的书包时,被玉玉当场发现。母女俩发生了激烈的争吵,母亲情急之下打了玉玉一下,没想到玉玉可不依了,长时间的屈辱和压抑瞬间迸发,使劲推了母亲一下。母亲没站稳,倒下时头碰在桌角上,血一下涌了出来。母亲满以为女儿会扶她起来,没想到玉玉扬长而去,撂下一句话:“妈呀,你应该吸取血的教训!”

  母女彻底闹僵了,见了面像仇人,母亲只好求助许老师。许老师劝导说:你的女儿首先是一个人,其次才是你的女儿。既然是人,你就要尊重她。你的第一概念是把女儿当成你的私有财产,想怎么处置就怎么来,相互之间没有平等和尊重,你怎么能让女儿尊重你?第二,你是孩子的妈妈,如果女儿真与男生发生了性行为,你首先要替她遮掩。你不去保护她,反而在家里就毁坏她的名声,你女儿能不恨你吗?

  这位母亲又突然疑惑地问许老师:“女儿日记里提到的MP3是什么?”

  许老师一脸无奈地感叹———你离现代产品太远了,离年轻人太远了。

  这位母亲又把她抄下来的女儿日记里写的诗给许老师看,并一口咬定这是女儿写给男生的情诗。

  “你走,我不送你。你来,我在风雨中等你。”

  这不是现代诗人徐志摩先生的爱情名句吗?面对这位家长的无知和浅薄,许老师感叹地说:“孩子的知识量比你大,惟一缺少的就是生活经验。做母亲的有传递这种社会经验的责任。你以后再也不能以‘老大’自居了!”

  母亲非常感谢许老师的指点,但还是没有改变对玉玉的监督。每天都要打一个电话过来,给许老师汇报情况:“玉玉的月经还没来!”第三天正打的时候,许老师在电话里听玉玉在喊:“来啦,你看护垫吧!”

  这位母亲把玉玉叫来谈话时,玉玉一见许老师就委屈地哭了。她说:“许老师,你带着我到医院检查吧,看看我是不是处女!”许老师让玉玉的母亲陪着女儿去检查。

  结果出来了,玉玉———是处女。

  “哈日女孩”的转变

  许老师去年3月接触的一个极端崇拜日本的女孩还真让他头痛了一番。女孩叫璐璐(化名),14岁,上初二,家在灞桥区。璐璐是个迷恋日本的女孩,她爸爸找了两个专家都没把这个“哈日女孩”转化。许老师跟这个女孩谈话,三次都败下阵来。

  家长把璐璐送来后,许老师问璐璐日本为啥那么好。璐璐如数家珍地说:“我们同学唱的歌是日本歌,我们看的书是日本卡通连环画,我们穿的衣服大多是日本青春剧里的流行样式,好多同学都模仿日剧染黄头发,大家听的CD不是松下的,就是索尼的,都是日本货。”璐璐还反问许老师:“现在流行的歌曲就没有我们中学生需要的,难道中国的作曲家都死光了?”

  璐璐迷恋日本还有两大理由,一个是中国大街上跑的三菱、本田、丰田牌子车是日本车,二是中国家用的电视、摄像机、照相机、CD机等,多是日本货。

  许老师跟璐璐谈了三次话,败下阵来。最后一次谈话时,璐璐拉着许老师的手,在许老师家转了一圈,感叹地说:“呀,你看你家里的哪个电器不是日本产的?电视是索尼牌子,空调和电脑也是日本货———你都被日本货包围了!”

  谈话解决不了问题,怎么样才能让璐璐改变极端观念呢?璐璐表示长大了要到日本留学、生活。许老师就顺着她的思路说“好”。当着璐璐爸爸的面,许老师建议:璐璐怎么去日本呢?先得学会日语吧。

  璐璐这一听高兴坏了:“哇噻!可以学日语了!”

  璐璐爸爸忧虑地问许老师:“女儿都迷恋日本程度很深了,还敢让她再学日语?”许老师说没关系,过一段时间再看情况。璐璐一听许老师支持她,更来劲了,来到许老师介绍的东大街的一个日语培训部,高兴地去学日语。

  还不到一个月,璐璐的父亲惊喜地给许老师打电话:“问题解决了!”

  原来,璐璐一周上两次日语,一个月上八次,刚开始接触日语还觉着新鲜。每周利用双休日上两次课,一个月还没上完,连发音都没记全。再看日本文字,既像中国汉字又不像中国字,像中国字又不发汉字的音———这可把璐璐烦透了。她跟家人说再也不学日语,再也不迷恋日本了。

  璐璐的“哈日”情结就这样被解开了。

  “传统的家庭教育正面临新的挑战。传统的生活方式和信息暴发并存,孩子可以接触社会上的任何一种东西。这种东西可能是健康的,也可能是垃圾。孩子接收一些信息后不会突发变坏,但有一个内化的过程。”许建国说:“家长如果不会引导好孩子,和孩子的距离就会越拉越大,再管孩子就难了。”

  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构成了人类教育的三大教育体系。目前国内的家庭教育只停留在无计划、无教材、无老师、无评估标准的滞后状态。这使得教育难以形成三足鼎立的局面。

  近年来,许建国老师倾心投身于家庭教育事业,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使他一直义务为“问题家庭”提供辅导。要推动家庭教育,仅靠他个人的能力和努力远远不够,教育部门、家长、学校都应重视和持续努力。

  许建国简介

  许建国,现任西安市教育学会会长。生于1940年,大学本科学历。市社科院特邀研究员,著名家庭教育专家,《家教》杂志特别顾问。代表作《家庭教育思考》《基础教育浅论》《人才论》。近两年,许建国应邀向家长、老师、学生做报告一百余场,听众两万人次以上。

  许建国家教语录

  拿亲情做桥梁,用平等做基础,以大哥哥、大姐姐的身份去理解、体谅自己的子女,自己错了,公开检讨;自己歪了,大胆承认,父母与子女就不会有沟通的障碍,离家出走就不可能发生。

  对未成年人而言,网吧已经成了虎口。然而,把子女送进虎口的人依然是他们的父母,要么肆意放纵,要么管理不善,要么隔阂太大,要么放任自流,总之是家庭教育的失误太多导致子女沉湎网吧。网吧毁了子女健康成长之后,去怨恨、指责子女,不如深刻反省父母自身。

  我们成年人,常常怀念自己儿时的天真烂漫、自由自在的生活。但是,现在的孩子成人后,恐怕很难有我们成人的这种记忆了。是我们变着法子剥夺了他们成年后对儿时的美好回忆。这是成人社会的历史性罪过。

  向子女公开承认自己教育态度和教育方法的错误。可能是解决父母与子女间关系紧张、家庭教育处在僵局的最好方法。前提是必须诚恳。

  最低级的家庭教育,是父母向别人诉说自己子女如何不好,有时还声泪俱下地控诉。岂不知那是教育能力的自我暴露。

  使用脾气和拳头实施管教,只能给子女心理打上抑郁和畏缩的烙印,埋进仇视和怯懦的种子,形成家庭教育的负面积累。

  如果在子女教育开始时就把文化选择渗入到一切可能的生活环节中去,并且不辞辛劳地引导子女走进健康欢乐的环境,事实证明“出淤泥而不染”的可能极大。

  父母用血缘亲情掩盖着自己的所谓“监控”,而子女又把家庭看作是最值得信任的地方,甚至是惟一值得信任的地方。这种反差必然导致信任危机,一旦子女感到他在最值得信任的地方彻底失去了信任,他们的心灵就会感到成人不可想像的一种巨大伤害。

 
推荐】【 小字】【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热 点 专 题
印度洋地震海啸
部分大豆色拉油不合格
杨振宁登记结婚
意甲在线足球经理游戏
2005新春购车完全手册
岁末年初汽车降价一览
2005年新春购房指南
2004地产网络营销盘点
天堂II 玩转港澳指南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