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逆市涨价有图谋(双周车市)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1月17日01:19 人民网-华东新闻

  本报记者 高渊

  对消费者来说,不必为车市逆转的涨价风向而仓促掏钱,因为,在涨涨跌跌的背后,是生产厂商各不相同的心事

  市场的变化总是出人意料。大半年来,连续跌价跌到人们不敢掏钱的车市,元旦刚过,突然掀起一股逆市涨价风。

  也算是新年新气象。最先涨价的是奥迪,本月1日,厂方宣布促销时段到期,车价全线上调2万元。紧接着,奥迪的对手宝马也传出涨价的消息。

  差不多3个月前,一汽大众宣布国产奥迪5年来首次大规模促销,市场畅销的所有奥迪A6和A4型轿车,全部降价2万元。当时,基于国产奥迪在国内高档车市场近70%的市场份额,奥迪降价后,很快国产宝马也宣布降价促销。那次促销直接把国内轿车的价格战火烧到了高档车市场。

  但现在,奥迪却不动声色地调回了价格。更有意思的是,这并非奥迪的独家行为。随之跟进涨价的,还有南京菲亚特派力奥、广州本田雅阁、一汽大众宝来和捷达等车型。

  看上去,这似乎不是个理智的做法。因为就在上一周,又有10多款国产轿车宣布新一轮的降价,整个车市并未看到多少回暖迹象。

  奥迪的这次涨价打破了国内轿车市场一年来只降不涨的规律,有人提出这可能对买涨不买跌的国内汽车市场是个利好。

  表面上看确实如此。但对消费者来说,似乎不必把这看作车市风向逆转的信号而仓促掏钱。因为在涨涨跌跌的背后,是生产厂商各不相同的心事。

  以领涨的奥迪为例。它既是为最大程度地追逐利润,也不排除为新款奥迪的价格策略做铺垫。新款A6作为全球热门车型,厂商显然不愿意执行此前旧款奥迪的价格。因此,与其等到新款A6上市时再调价,不如早一点动作,也好给消费者留一段调整心态的时间,这可能就是一汽大众的苦心所在。

  另一方面,这轮涨价风也可视为一些外国汽车厂商调整在华产销策略的信号。

  这两年来,众多汽车厂家扩大产能,加之新厂家不断出现,中国汽车市场供应过剩日益严重,据统计,2004年过剩达16%-20%左右,导致厂家不得不发动一轮又一轮的降价战。降价波及全行业上百种产品,年平均降幅13.1%,最高达25.4%。而在2003年,过剩仅为1%,产品降幅为8.1%。

  不过,当全年指标完成后,一些厂家减少了投产,一些经销商等待新的商务政策持观望态度,眼下又临近春节,销售旺季的势头开始显现,去年供严重大于求的情况得到了很大好转,车价的局部回涨也在情理之中。

  但就总体而言,国产汽车降价趋势在短期内恐怕不会根本变化。与以前不同的是,车市可能由单纯、整体性降价,变为多数车型降价、少数车型微涨的有涨有跌新局面。

  一般来说,降价是由于汽车成本降低,或者是为了消化库存,或者是为了保持或增加市场份额所采取的一种营销手段。而涨价则是厂家为了保证合理的利润所不得不采取的措施。

  去年,原材料成本居高不下,光是钢材价格就涨了一倍左右,按说汽车价格应该上涨。但是,由于汽车行业国内需求增幅低于产能增幅,特别是轿车行业供大于求,厂家为了扩大市场份额纷纷连续大幅度降价,造成整个汽车行业利润大幅下降。虽然不至于到全行业亏损的边缘,但确实有部分汽车企业日子很不好过。

  在国内车价依然总体高于国际车价的情况下,随着规模的扩大、成本的降低,汽车降价将成为一种常态。但与此同时,有些车价已经与国际基本接轨的车型,可能受原材料涨价、成本上升等因素影响而提高售价,也属正常。当然,不排除有些厂商在降价降不出名堂的情况下,以涨价作为营销手段来吸引消费者。只是若靠涨价来“做秀”,恐怕难以长久。

  或许,眼下看似有些邪门的这股涨价风,也可能预示车市将进入更成熟、更复杂的时代。这时候,是继续捂紧钱袋,还是按捺不住马上买车,就看每个人的判断与实际需求了。

  《华东新闻》 (2005年01月17日 第三版)


 
推荐】【 小字】【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彩 信 专 题
新酷铃选
最新最HOT铃声推荐
棋魂
千年棋魂藤原佐为
请输入歌曲/歌手名:
更多专题   更多彩信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