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新股发行询价制粉墨登场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1月17日03:12 人民网-江南时报

  本报记者 潘祥海

  新股停发5个多月后,谁会成为询价制下破冰第一股,一直是业界暴炒的话题。日前,中国证监会正式宣布,华电国际电力股份有限公司将于今日刊登招股意向书,华电国际成为新股发行询价制第一股。据了解,除了华电国际以外,春节前证监会还将安排另一家公司“试水”询价制。

  作为我国的大型电力企业,华电国际此前已于1999年6月30日登陆香港股市,其H股在香港联交所前一交易日的收盘价为2.275港元,市盈率为12.34倍。根据香港联交所信息披露,华电国际(1071.HK)发行股本规模为14.31亿股,市值为32.56亿元,2003年每股收益0.196元,2004年中期每股收益0.125元,其主营业务为发电及销售电力,主要输往其直接控股公司山东电力集团公司经营的山东省电网。

  据了解,此次华电国际计划发行4亿股A股,筹资额要到询价完成以后才能确定。分析人士估计,如果华电国际此次A股的发行价在2.6元左右,公司2004年的每股收益可能达到0.2至0.25元的水平,则其A股发行市盈率在10倍至12倍之间。中国国际金融公司是本次华电国际登陆A股市场的主承销商。

  新股询价的本质就是将股票发售从“卖方市场”转向“买方市场”,根据市场供求关系,由投资者来决定新股首发的价格。这是国际资本市场通行的新股发行方式,但却一直没能进入中国市场,其实,在证监会大刀阔斧进行发行制度改革的背景下,监管色彩很浓的新股发行价格核准制,以及20倍固定发行市盈率的模式已不合时宜,发行价格市场化的呼声也越来越高。

  询价制能否做到“阳光操作”

  2004年8月份,在公司法和证券法的修改意见中,新股发行价格须经监管机构核准的规定被删除,新股询价制则在积极筹备和酝酿之中。同年12月13日,中国证监会正式出台了《关于首次公开发行股票试行询价制度若干问题的通知》,新股询价制度正式登上中国资本市场的舞台。

  按照规定,在2005年1月1日之后发行的新股,上市公司和保荐机构须通过向基金公司、证券公司和保险公司等6类机构投资者询价确定发行价格,发行4亿股以下的公司须至少向20家机构询价,而发行4亿股以上的公司则至少须向50家机构询价。

  证监会有关负责人称,这一规定的出台体现了市场发展的要求,标志着我国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市场化定价机制的初步建立,将对提高市场配置资源效率、推动资本市场的稳定发展发挥重要作用。

  但有专家质疑,没有信息披露和公众监督,20家机构会不会出现“联手操纵”发行价的问题,而在初步询价的环节上,可能存在着发行人、保荐机构以及询价机构之间的利益输送。在发审委、保荐人等发行环节上曝出黑幕后,掌控询价权的机构能否“阳光操作”呢?

  中国证券业协会日前公布了询价对象名单(附后)。据了解,到今天为止,共有156家机构提出申请,134家机构登记注册为询价对象。其中有基金公司38家,QFII10家,券商52家,信托公司13家、财务公司21家。

  大盘股上市可能暂缓

  去年底时,市场一直传闻中国石油将成为恢复新股发行后的首家公司,并称中国石油发行规模总计为100亿A股,预计募资规模超过300亿元。除中国石油外,今年还有不少大盘股在排队等候发行,包括交行、中煤集团、上汽集团等。

  对此,有证监会官员对媒体表示,虽然新股询价制度已经开始实施,但考虑到市场环境,证监会将适当地考虑发行的规模和节奏。

  据市场人士分析,此次华电国际被选中为新股询价制下发行的第一股,意味着管理层考虑到市场的承受力,大盘股的上市可能会暂缓。但今年的融资压力仍然很大。

  事实上,从去年8月份停发新股,近5个月的休养生息并没有使大盘越走越好,反而在跌破1300点之后,又在新年开市第一天跌破了1259点,创下5年多来新低。股市新年的下跌,正是受新股询价制正式实施、新股发行将恢复的影响。

  但市场人士认为,新股发行正式开闸后,市场反应应该不会太大。一方面,市场前期的下跌已经消化了新股发行开闸的消息。另一方面,市场反弹行情的启动也在等待一个契机,而这个契机也许就是新股发行。

  《江南时报》 (2005年01月17日 第十一版)


 
推荐】【 小字】【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彩 信 专 题
新酷铃选
最新最HOT铃声推荐
棋魂
千年棋魂藤原佐为
请输入歌曲/歌手名:
更多专题   更多彩信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