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规模小知名度低投入少 校办产业何时冲出“象牙塔”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1月17日07:26 水母网

  水母网1月17日讯说起校办产业,人们一般会想到“北大系”的“方正”、“青鸟”,“清华系”的“清华紫光”等企业,想到这些企业几十亿、上百亿元的规模。与这些企业相比,我市的校办产业近年来虽然也有发展,但只能说还处于“小打小闹”的发展阶段。

  校办产业,悄然兴起

  2002年,成立了专门为三农服务的农业书店,销售网点遍布全市,帮助几万名农民实现了增收致富的梦想;2003年,成立了面向农村劳动力的职业介绍所,一年来,已帮助400多名农民就业,并培训了农民工几千人,为农村劳动力转移作出了贡献……”谈起校办产业,烟台农业广播学校校长赵家福开了话匣子。他说,近年来,农广校发挥自身“农业”特色鲜明的优势,大力发展校办产业,先后推出健身床垫、新型环保型农用大棚骨架等多种具有国家专利的产品,把校办产业的文章做得有声有色。

  像农广校这样,近几年,我市的一些高校、中专学校、技术学校等院校,利用自身的优势,创办了各类校办产业,成为市场上独特的风景。烟台大学几年前就成立了服务公司、修建公司等5家校办产业公司,开始了校办产业社会化的进程。这些企业在满足校内需求的同时,也逐渐走出“象牙塔”,服务社会,取得了不错的效益。目前,我市已有几十家校办企业,产值上亿元。

  只见星星,不见月亮

  我市校办产业处于刚刚“破题”的发展阶段,还没有形成“大气候”。烟台师范学院一位教师用一句话概括了我市校办产业的发展现状:“只见星星,不见月亮!”

  这位教师认为,我市的校办产业还没有形成市场影响力。首先,我市的大多数校办企业产值都在几百万元左右,规模太小,市场影响力极其微弱。其次,缺乏品牌意识,大多数校办企业的品牌都是“墙里开花墙里香”,在“象牙塔”外叫响的不多。再次,人们对校办产业还没有形成一个正确的认识,认为发展校办产业只是为了弥补学校科研经费的不足,不值得投入过大的精力,还有人甚至认为学校办企业是“不务正业”。

  与其他一些地区相比,我市校办产业的差距就更大了。北京地区,仅北京大学一个学校的校办产业总产值就达到了三四百亿元的规模,其麾下的“方正”、“青鸟”等企业,举国皆知。这些地区校办产业的发达程度,令我市一些学校羡慕不已:“校办产业办到了这种规模,也算是到家了!”

  发挥优势,做大做强

  不可否认,我市的校办产业也有着发展的优势,成长的空间。我市的各种学校,每年都有几百项科研成果问世。“这是我市校办产业发展的动力之源。”赵家福认为,利用这些科研“金蛋”,完全可以孵化出规模壮观的校办产业。以农广校为例,近年来,该校已为六七个科研项目申请了专利,每个项目的市场应用前景都很可观。赵家福自信地告诉记者:“只要解决了资金问题,这些技术就会转化为庞大的生产能力,产值可达千万元。”

  当然,校办企业能否成功发展,还取决于企业的制度、经营等多方面因素。有关人士认为,校办产业要发展,就必须建立起产权明晰、校企分离的现代企业制度,形成有利于提高经营人员积极性的分配制度。从具体的经营过程来看,企业在成立之初就要树立平等竞争的意识,不能把发展过多地寄托在国家的优惠政策上,而应该从提高科研项目的科技含量、产品质量、经营绩效上下工夫,培育起能抵抗市场风浪的竞争型校办企业。本报记者郑野军责任编辑:邱雁(来源:水母网--烟台日报)


 
推荐】【 小字】【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彩 信 专 题
新酷铃选
最新最HOT铃声推荐
棋魂
千年棋魂藤原佐为
请输入歌曲/歌手名:
更多专题   更多彩信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