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警惕春节走访变味成“上访”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1月18日00:13 红网

  随着春节的临近,许多企业都开始忙着走访,原本是年底的相互问候,却因为走访物资越来越趋向高档,已经成为不少企业沉重的节日包袱。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笔者近日从各地媒体上读到了不少此类的新闻。

  试举一例为证:在山东淄博,一家民营企业老板向记者透露,元旦刚过,企业就安排专人开始采购春节走访物资。该企业固定资产逾3000万元,今年春节走访的费用预算在100万元左右。而记者通过调查发现,这种拿出巨额资金走访的企业还不在少数。(据《鲁中晨报》1月17日)

  名烟名酒,古玩字画,高档保健用品,走访投入之大令人瞠目结舌。为什么?在我看来,这里边固然有业务单位之间相互走访的“面子”问题,也折射出近年来节日走访的“异化”现象,但更重要的是,不少企业把“走访”当成了达到个人、小团体利益的“上访”途径。这一点,从某企业所言“要视走访对象不同而有所区别”这一句话中,其实就得到了“注解”。

  事实上,假如这些企业是“下访”——慰问看望本企业职工,我想,其绝不会出此“血本”;只有“上访”——到上级主管机关、要害部门探望领导,才会下大本钱。更有甚者,之所以选择走访来作为与“上级”沟通交流的手段,源于走访“潜规则”的存在:节日走访,业已成为一种相互默认的合理行为,走访者慷慨解囊,被访者谈笑间予以“笑纳”,即便是碰上个别“刚正不阿”的对象,因为打着走访的旗号,也一般不会拒绝。

  这样一来,铺张浪费倒是小事,仿佛为此“牺牲”职工福利也不算什么大事,但如果因节日走访而产生了权钱交易和腐败就是公认的“大事”了——这正是我所担忧的。难道不是吗?拿人家的手短,吃人家的嘴短,收下了人家贵重的礼物,想不“付出”点什么也不行。

  因而,有关部门该警觉了:对不是“诚心”前来慰问、带着某种企图的走访者,该拒绝的就拒绝吧,否则,跳进了故意设下的陷阱,可就悔之晚矣。毕竟,上有党纪国法高悬,下有人民群众雪亮的眼睛。(稿源:红网)(作者:陈一舟)(编辑:闵君)


 
推荐】【 小字】【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热 点 专 题
印度洋地震海啸
部分大豆色拉油不合格
杨振宁登记结婚
意甲在线足球经理游戏
2005新春购车完全手册
岁末年初汽车降价一览
2005年新春购房指南
2004地产网络营销盘点
天堂II 玩转港澳指南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