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官方数字屡遭学者质疑的隐忧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1月18日00:13 红网

  中央党校经济部完成的一份题为《中国农村九年义务教育的困境与出路》的报告指出,农村学生的辍学率、流失率偏高,初中生辍学率上升,有的地方农村辍学率高达10%以上。农村学生的流失辍学率比统计数字要高的多。(见《经济参考报》1月17日)

  我国在2000年宣布如期实现“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的任务,在全国范围内实现了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特别是农村义务教育,2002年小学和初中入学率分别达到98.6%和90%。为什么学者的调查结果和官方公布的数据差异是如此之大?学者的数据仅仅是个案吗?对16个城市的调查的结果说明这个结果还是有一定可信度的。

  学者的调查结果和官方数据的差异,并不仅仅表现在这个上面。不久前,关于公布的城乡收入差距的数据也出现了较大的出入,官方公布的中国城乡之间的人均收入比率由1995年的2.8提高到2002年的3.1。但是有学者认为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实际上达到6∶1以上。这些都是偶然的吗?

  尽管学者和官方采用的数据样本的差异可能导致最终结果的差异,但是差异不可能达到如此大的程度,正因为如此,笔者以为,官方数据遭到学者调查结果的质疑是有隐忧的。首先,很可能导致政府公信力的降低。政府公信力体现的是政府的信用能力,它反映了公民在何种程度上对政府行为持信任态度。政府公信力的强弱,取决于政府所拥有的信用资源的丰富程度。这种信用资源即公民对政府的政治合法性的信仰,公民对政府制度及公共选择过程的公正性、合理性的认可程度等,也包括政府及其工作人员在公民心目中的具体形象等。差异如此之大的结果,会导致政府信用资源的流失,政府的公信力能不降低吗?

  其次,伤害政府的公共权威。任何社会都需要公共权威,对处于转型期的我国来说,尤其如此。政府的公信力高,就可以增强政府的公共权威,反之,则会降低。政府信用表达的是政府与民众之间的一种合意的契约关系。政府只有切实履行了自己责任与义务,信守了自己对公众的承诺,其权力运作才能得到公众的认可,在维护道义上的正当性和政治上的合法性的基础上提高政府权威。只有在这个基础上,政府行为才能得到公众的理解、支持和配合。当公众面对差异巨大的数据时,就说明政府的信用没有得到有效的保障,政府的行为自然难以得到公众的理解和支持,政府的公共权威就可能降低。

  最后,导致公众对政府信任感的降低。政府的公信力是维护政府形象和赢得公众信赖的前提。政府在公众中有一个良好的形象,群众就从心底里信任它、支持它。政府的政务活动就能得到群众的理解和合作,他们会积极地配合政府的各项活动的推行。但是当政府无法赢得公众的信赖时,就可能导致政令不畅等问题。数据本身的真实性受到公众怀疑,既是政府公信力弱化的表现,也不利于政府与公众之间的建立相互信任的合作机制。还可能助长公众对政府行为目的正当性和行为方式合理性、公正性的种种猜疑,使公众对政府产生隔阂心理甚至对立情绪,破坏了政府与公众相互之间的信任与合作。

  那么,就有理由认为,这是一个值得我们重视的现象。(稿源:红网)(作者:朱四倍)(编辑:闵君)


 
推荐】【 小字】【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热 点 专 题
印度洋地震海啸
部分大豆色拉油不合格
杨振宁登记结婚
意甲在线足球经理游戏
2005新春购车完全手册
岁末年初汽车降价一览
2005年新春购房指南
2004地产网络营销盘点
天堂II 玩转港澳指南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