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染色橙”风波启示录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1月18日01:33 大江网-江西日报

  岁末年初,是赣南脐橙飘香的季节,也是果农们开怀的时刻,但一场不期而遇的“染色橙”风波却一度让这一产业遭受重创。据初步测算,这一风波给果农们带来的损失达3.6亿元。2004年11月24日至27日,广东、香港等多家媒体相继报道当地市场发现“染色橙”。12月3日,香港食物环境卫生署抽查了39个市面脐橙样品,发现有13个样本含有香港地区禁用的添加剂色料“桔子红Ⅱ”。其后三天,香港“惠康”超市和“百佳”公司等全线停售并回收江西橙。在一些媒体的推波助澜下,“染色橙”风波迅速波及到港澳、珠三角及东南亚国家,人们谈橙色变。面对风波,赣州市迅速行动,积极应对,“染色橙”风波阴影渐趋消除。从上月中旬开始,“染色橙”已基本绝迹,而赣南脐橙也全面进入成熟期,其天然颜色橙红可人,不法商贩无任何染色之机。赣南脐橙的销量稳步回升。至1月4日止,其销售量达26万吨,占总产量的86%。(详见1月5日本报《赣州积极应对“染色橙”风波》一文)

  农业产业化链条尚存软肋

  专家分析认为“染色橙”风波击中了我省农业产业化链条的软肋,发人深思:一是政府或果业协会缺乏必要的手段强制统一采摘时间。由于赣南脐橙质优价高,利润也高,经销商为了抢占市场在脐橙远未成熟的时候便到产区高价收购青果催熟染色,少数果农受利益驱动在11月份便开始了采摘,为“染色橙”的大量上市提供了原材料,而政府或果业协会对此却没有约束力。二是赣州没有能够影响市场的龙头企业。此次风波的背后可以时时看到外国脐橙经销商的影子,无论在商务公关、媒体引导方面,我们的销售企业都处于下风,创品牌和维护品牌信誉的市场主体不突出,致使赣南脐橙、江西脐橙这一在国内外市场日益看好的品牌,没有强有力的手段进行经营、呵护。江西老表把自己生态果园里的脐橙卖给了外省客商,但因不能直接与市场和消费者沟通,中间掺杂使假也就无法监控,就无法赢得市场的主动权,这也是半个月不到,赣南脐橙一度让美国新奇士、澳洲橙、南非橙等乘虚而入的主要原因。三是“染色橙”加工点在省外,赣州及我省鞭长莫及。此次“染色橙”风波主要出现在省外,特别还牵扯到香港地区,由于彼此间缺乏处理市场突发事件的协作机制,所以虽然较早地发现了事件的苗头,但也只能眼睁睁地任其发展。

  原产地保护是有效办法

  赣州市果业局局长余承铨告诉记者,针对此次风波,赣州将基本统一脐橙各品种的开采时间,严禁采青果,从源头严格控制诸如“染色橙”的出现,确保果品品质;从政策优惠和资金信贷上加大加工销售龙头企业的扶持力度;加强”赣南脐橙”品牌管理,启动“赣南脐橙原产地域产品保护标识”;建议省市工商、质监、检疫、海关等部门加强与周边省份相关部门的协调配合。除此之外,有效的办法还包括全面推行实施原产地地域产品保护制度,这是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自1999年建立的一项保护具有鲜地域特色名优产品的制度,获得认定后的产品即取得了相应知识产权,经销商要授权经营。这可以避免原产地域各种假冒行为的侵害,制止生产和流通领域中以假充真、以次充好等违法行为,进一步规范市场经济秩序。据了解,赣州去年10月已获得了“赣南脐橙地域产品保护标识”,但由于种种原因,一直没有正式启动。据悉,赣州市政府将尽快批准有关保护办法,全面推动保护标识。省经作局局长程锦说,我省是农业大省,优质农产品资源丰富,此次“染色橙”风波应给各地提供经验教训。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特别是我国加入WTO后,农产品驰骋的天地宽了,但竞争也激烈了,风险也更大了,这就要求各级政府、企业甚至农民一方面要按市场规律调整自己,增强自身实力,另一方面,要适应市场,合理运用规则保护自己。(本报记者刘勇大江网-江西日报)


 
推荐】【 小字】【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热 点 专 题
印度洋地震海啸
部分大豆色拉油不合格
杨振宁登记结婚
意甲在线足球经理游戏
2005新春购车完全手册
岁末年初汽车降价一览
2005年新春购房指南
2004地产网络营销盘点
天堂II 玩转港澳指南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