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垃圾村”孩子求学一波三折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1月18日02:46 燕赵都市报

  本报记者 刘丽普

  新闻提示

  2004年2月19日,在辖区派出所和教育部门的协调下,省会南栗村村西“垃圾村”的31名失学孩子,高高兴兴地踏进了南栗小学的大门。此后,随着石家庄市被列入国家“希望工程农民工子女助学项目”布点城市,这31名学生中,又有28人得到了每年600元的资助。这样,很多关心这件事情的人都长舒了一口气:看上去很美。来自“垃圾村”的这些孩子的上学问题似乎解决了。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垃圾村”的孩子们上学以后的一些问题,逐渐浮出水面。这些学生给学校教学造成的压力如何解决?派出所民警不停地为这些孩子奔波,这时也显得力不从心了。

  编辑快语

  消除个体的无力感

  顺利地走进南栗小学的这31个孩子是幸运的。毕竟,他们坐到了课堂里,拿起了心爱的课本,而还有很多像他们一样的孩子,仍在校门外徘徊。

  孩子们有了书读,却也不能让人完全释怀,并“长舒一口气”———有书读仅仅是最基本的,因为入了学的孩子们期盼能有良好的学习环境,能放心地将书读下去;并且,校门外则还站着更多像他们一样的孩子,期盼着能有书读———面对这些,无论是帮助这31名垃圾村的孩子入学的建通派出所民警们,还是接收他们的南栗小学,都从心底里衍生出一种无力感。

  个体的努力与声音,在面对一种社会现象时,的确显得过于微弱。像建通派出所民警们和南栗小学,他们的行动,已经对个体的良知做出了最好的阐释。但毕竟,以单个个体力量的局限,他们只能帮助很少的一部分孩子,而且即便只是这些孩子,在就读的过程中,也正在遇到一些问题,如接收学校的教学资源不足等。

  国家赋予了每个公民平等受教育的权利,在这一点上,城市孩子与进城务工人员的孩子一样。但据教育部公布的中国教育与人力资源问题报告显示,我国的公立教育在入学机会、教育资源方面尚存在严重的分配不均。而进城务工人员子女的求学难也是其中的一个方面。

  不过据了解,2003年9月,国务院办公厅就转发了教育部、中央编办、公安部、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劳动保障部《关于进一步做好进城务工就业农民子女义务教育工作的意见》,其中提到流入地政府财政部门要对接收进城务工就业农民子女较多的学校给予补助,等等。

  而要从根本上解决进城务工人员子女求学难的问题,地方政府部门的介入也显得尤为重要,如监督有关政策的贯彻落实、研究适合地方的相应办法、各个部门之间的协调配合,等等。只有这些环节理清、理顺,才真正能为这些孩子开辟出一条通畅的求学路。

  到那时,帮助过这些垃圾村孩子们的人,才会消除“无力感”,而能真正“长舒一口气”。

  调查:“垃圾村”孩子上学了

  1月12日,太阳羞答答地不愿露面,天气显得十分阴冷,但严寒并不能阻止孩子们强烈的求知欲望。中午12时30分,在省会南栗小学读书的陈蕾放学回家了,小脸儿冻得红扑扑的。她一回到家,就来到屋内的炉火旁,暖和暖和。

  陈蕾的家,在记者看来也就是个“窝棚”,而这在位于南栗村村西的“垃圾村”里,还算不错的“建筑”:不大的空间内,一张床占据了大半的地方,屋内靠一个小火炉取暖。屋内四处透风,比外面也暖和不了多少。与卧室相连的还有一间房屋,堆放着一些必要的家当。

  12岁的陈蕾,是南栗小学五年级的学生。她是幸运的,在辖区派出所和教育部门的协调下,她与“村”里其他30名孩子,于去年2月19日顺利地走进了学校的大门,实现了梦寐以求的夙愿。随后,他们之中的28名学生又赢得了中国青少年基金会的助学金,免去了家长的后顾之忧。

  几句问话过后,陈蕾的话匣子就打开了。她说,自己来自重庆万县,以前还随父母去过武汉。来石家庄后,一时没有找到合适的学校,就在“垃圾村”里玩了一年。在这一年里,陈蕾就从父母收来的破烂中寻找旧课本,自己看书、学习。

  目前,陈蕾所在的班级中有54人,有10人左右来自全国各地的外来务工家庭,她自认为自己的成绩还可以。刚到学校时,她从来不敢告诉同学,自己父母是以捡垃圾为生,害怕他们嘲笑,现在情况好多了,与其他同学已经玩熟了。陈蕾还说,她的理想是当一名医生,救死扶伤。

  陈蕾的妈妈孔淑琴对记者说,学校免去了孩子的借读费,每学期又有300元的助学金,家里在经济上宽松了很多。她与孩子父亲就是收别人捡来的垃圾再卖出去,挣个差价。眼下,家里仍十分紧张,去年他们在“垃圾村”养猪赔了钱,将在这里干了几年的钱都赔进去了。为了省下路费,今年春节,他们不打算回家过年。

  “垃圾村”的其他人家的景况与陈蕾家大同小异。陈蕾的邻居家有6个孩子,其中5个孩子在南栗小学上学,孩子的母亲感觉负担很重,“总不能不让孩子上学吧!”母亲苦笑着说。

  从“村”里出来,记者还不时地看到孩子们在垃圾堆里玩耍,看到陌生的“村”外人,孩子们还羞答答地躲起来。

  调查:派出所民警“力不从心”

  “垃圾村”31个孩子走进校园,离不开建通派出所(原来叫孙村派出所)民警何晋萍和其他同事的努力。

  提起“垃圾村”的孩子,何晋萍又喜又忧。“这些孩子不错,有的孩子学习成绩还是班级拔尖的;他们也很懂事,能吃苦,不讲条件。”何晋萍介绍说,去年,在全市公安部门系统的“万名民警进万家”活动中,她发现了南栗村村西“垃圾村”,这是一个没有被列入行政区划的“村落”,住着来自河南、四川、重庆、贵州等几个省份的200多名拾荒者。这里不仅环境恶劣,更让人担忧的是,这里有数十个孩子整天与垃圾为伴,穿梭在垃圾堆里。

  “孩子到了上学年龄不上学,不仅违反了义务教育法,而且有可能重走父母的路。”何晋萍说,“让他们重返校园”是当时最大的心愿。接下来,他们多次与南栗村、学校、裕华区教育局联系,最终,南栗小学接收了“垃圾村”共31名孩子,并按照他们的文化基础,将他们分别安排到不同年级,免掉了他们每学期200元的借读费。

  2004年2月19日,“垃圾村”的31名孩子背着建通派出所民警捐款买来的新书包、笔记本和学习用具,重新回到了课堂。从此,派出所的民警除了自己的工作,也不断地关心着这31名孩子:六一儿童节前夕,带着他们到西柏坡革命圣地参观,让他们受到爱国主义熏陶,很多孩子第一次知道了“新中国从这里走来”。为了丰富孩子的课外生活,去年11月,派出所民警又筹集了近万元的图书,捐赠给了南栗小学。

  “学校接收了这些孩子,无形中加重了学校的负担,我们也在想法缓解学校的压力。”何晋萍说,这些孩子的教育毕竟是一个社会问题,不管是精力上、还是从经济上,只靠派出所一个单位的力量,很难完全承担起这样的社会责任。她希望全社会来关注“垃圾村”的孩子,关注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教育问题。

  建通派出所所长周勇说,这些孩子重新进入课堂,也教育了孩子家长,家长从内心里感激社会、感激政府,开始主动配合我们的工作。

  声音:南栗小学不堪重负

  位于仓丰路附近的南栗小学附近,聚集居住着很多外来务工人员。提到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教育问题,曹东兴校长深感头疼。

  曹校长介绍说,南栗小学设有小学和初中两部分,目前共有学生960人,而外来务工子女就有300多人,占学校总人数的三分之一左右。去年2月,“垃圾村”的31个孩子入学后,又陆续有100多外来务工子女来学校就读。

  “这样产生的直接后果是,学校的教学资源十分紧缺,学校的资金面临巨大压力,单是置办桌椅板凳就是一笔不小的开销。”曹校长说,目前,学校最紧要的问题就是,学校的多媒体教学无法得到保证。

  另外,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来自四面八方,各地的教育水平不同,学生质量参差不齐,还有不少孩子还来自边远山区,普通话不会说,汉语拼音不会,英语就更不用说了。要想让这些孩子跟上班级进度,教课老师必须给他们补课,多付出很多心血。

  这些学生的流动性很大,对学校的管理也是一个挑战。据介绍,来自“垃圾村”孩子中,也有学习很不错的,前提是在这里持续学习了一段时间之后。老师们分析认为,由于这些孩子家里的条件比较差,能够吃苦,这对其他孩子也是一个鼓舞。

  据估计,随着适龄儿童的增多,以后还会有更多的孩子到学校入学,学校的压力会更大。“我们学校接收了外来务工子女,一定程度上说,为社会做出了贡献,对社会的稳定和适龄儿童教育做出贡献,也应该得到社会的关注。因为,这些孩子的教育问题并不是哪一个人,或者哪一个学校或部门的事情,而是全社会的责任。”曹校长表达了他个人的看法。


 
推荐】【 小字】【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热 点 专 题
印度洋地震海啸
部分大豆色拉油不合格
杨振宁登记结婚
意甲在线足球经理游戏
2005新春购车完全手册
岁末年初汽车降价一览
2005年新春购房指南
2004地产网络营销盘点
天堂II 玩转港澳指南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