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江西省工业三年翻番解构数字解读(组图)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1月18日03:08 大江网-江西日报
  2004年,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完成增加值617.8亿元、实现销售收入2117.1亿元、利税总额203.7亿元,分别比2001年增长100.5%、117.5%、125.8%;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达到129.29%,比2001年提高42.59个百分点。这些数字背后蕴含着什么?说明了什么?
江西省工业三年翻番解构数字解读(组图)
从美国引进、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江铜15万吨连铸连轧生产线

  工业增加值是一个总量指标,通常又称工业GDP。2004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达26.1%,在全国的排位由2001年第19位、中部第4位升至全国第5位、中部第1位,基本保持了高于全国同类指标3个百分点以上、高于全省GDP增长水平8个百分点以上的增长水平。这意味着实现工业中部率先崛起有了良好的开端。

  工业持续快速增长,带来了工业总量的迅速扩张。2004年全省工业占GDP的比重达到31.9%,比2001年提高4.5个百分点,平均每年提高1.5个百分点以上;工业对GDP增长的贡献率达到45%,比2001年提高12.7个百分点。工业占GDP比重的提高、工业对GDP贡献率的提高,说明工业崛起的步伐在加快,“以工业的崛起加速江西崛起,以工业的振兴实现强省富民”迈出了实质性步伐。
江西省工业三年翻番解构数字解读(组图)
新钢大转炉出钢场景

  工业生产发展指标数字亮点闪烁,体现经济质量和效益指标的数字同样令人振奋。2004年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实现销售收入2117.1亿元、比上年增长40.3%,实现利税达到203.7亿元、比上年增长33.4%。其中规模以上工业盈亏扎差后实现利润总额三年提高了4.35倍。工业经济效益的提高,说明企业在生产经营中更加注重调整产品结构,注重发展市场前景好、附加值高、经济效益好的产品,说明企业在加强管理、减少成本中提高了盈利水平。

  2004年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达到129.29%,比2001年提高42.59个百分点,明显缩小了与全国、中部省份平均水平的差距。它的不断上扬,表明企业的经营业绩和管理水平、生产效率在提高,盈利能力和发展能力在增强,企业发展后劲在增强。同时,也表明工业经济效益水平、经济运行质量在提高。这充分证明了我省加快发展与提高质量的相互协调和辩证统一。从数字看发展,从数字看变化。工业发展取得的喜人业绩,工业崛起迈出的坚实步伐,这一组数字就是最有说服力的佐证!

  突破之一

  ——壮大优强企业本

  报记者 杨敏 程鹃 何宝庆

  年销售收入过百亿元的企业:2001年为零,2004年4户

  利税过亿元的企业:2001年16户,2004年28户

  六大支柱产业完成工业增加值、销售收入和利税总额分别占全省规模以上工业的64%、66.1%和74.9%

  工业技改:三年582亿元

  企业竞争力、后劲从何而来?技改。近三年,我省工业技改投入曲线昂首向上,气势非凡——2002年130多亿元,2003年193亿元,2004年244.51亿元——3年总和582.12亿元,是前3年的2.3倍!投入之巨,前所未有。

  全省投资过亿元的技改项目,2002年7个,2003年63个,2004年100多个——每一个重点项目,都孕育着一个优强企业崛起的希望。

  2002年全省重点扶持企业30户,2003年62户,2004年100户——每一个重点扶持企业,都是行业发展的“风向标”。

  南昌卷烟厂挟“十五”异地改造之势,昂首迈进全国500强;联创光电技改形成完整产业链,南昌由此列入全国首批四大半导体照明产业化基地……

  三军高歌破敌虏,风雨如磐气如山。江西工业,不断蓄积着狂飙突进的巨大能量!

  优强企业:成群结队

  2004年,年销售收入逾百亿元的企业4个;10亿元以上的20户,涌现出越来越多的成长性好的优强企业。

  中国铜工业的骄傲——江铜,形成年产40万吨铜的综合生产能力,跻身世界同行业前10强,2004年销售收入达150亿元!

  一花绽后百花开,万紫千红满眼春。

  新钢——三年技改投资38亿元,创利税为国家建设新钢投资的2.45倍,销售收入、资产总额“双百亿”;

  江铃——加大技术改造和技术创新,具备年产10万辆轻型汽车生产能力;九江石化———创新经营机制、管理机制,“做精、做优、做强”,去年销售收入112亿元。

  支柱产业:贡献率超60%

  支柱产业是支撑地方经济发展的脊梁。2003年,我省确定培育壮大汽车航空及精密制造产业等六大支柱产业。三年的精心培育和扶持,六大支柱产业成了全省工业的“领头羊”,去年完成工业增加值、销售收入和利税总额分别占全省规模以上工业的64%、66.1%和74.9%。

  钢铁行业——依托技改和产品结构调整,提前一年完成翻番任务,成为我省工业三年翻番的“排头兵”。2004年,省冶金集团实现销售收入、工业增加值和利税总额分别为2001年的1.59倍、1.48倍和1.22倍!

  有色行业——变资源优势为产业优势,延长铜、钨、稀土产业链,我省正成为冶炼加工大省,去年,有色行业实现销售收入、工业增加值、利税分别比2001年增长1.87倍、1.16倍、2.93倍。

  水泥行业——通过招商引资,调整结构,形成“一个龙头(江西‘万年青’)、三路大军(一路为浙江等外省及本省民营企业为主的企业;一路台资‘亚东水泥’;一路安徽‘海螺’)”,新型干法水泥生产能力比重由2001年的18.6%提高到47.3%。

  突破之二

  ——依托园区兴工业

  本报记者 杨敏 程鹃 何宝庆

  入园企业7122户,比2001年增加4791户

  园区招商引资实际到位资金615亿元,比2001年增长10.2倍

  园区实现销售收入1013亿元,占全省规模以上工业的一半

  没有对外开放,没有兴起的一批工业园区,江西工业三年翻番不可能实现。江西工业搭乘园区这趟快车,一路急驰。不但迅速扩张了工业经济总量,而且加快了产业集聚,优化了产业结构,提升了产业层次。

  产业集聚效应凸显

  走马全省98个工业园区,除两个国家级开发区创建于上个世纪90年代初,绝大多数是近三年创建的,由省城及中心城市辐射到县(区、市),呈集约化、规模化发展态势,使我省工业从分散转向集中连片,园区的聚集效应日益显现。

  请看,南昌经济技术开发区家电产业:格林柯尔集团与科龙集团强强联手,投资3.6亿美元兴建格林柯尔科龙工业园,预计2006年年产值可达100亿元。2004年底,投资10亿元的奥克斯南昌工业园投产,2005年产量150万套。

  请看,聚集有机硅精深加工企业的永修星火工业园:依托全国最大的有机硅生产厂家———蓝星星火化工厂,吸引广东、浙江、江苏众多企业入驻,形成有机硅产业链,2005年建成亚洲第一、世界第三的有机硅生产基地。

  请看,汇集济民可信、海尔思等几十家医药企业袁州、樟树医药工业园,成了医药企业的聚集地;贵溪市工业园引进浙江10多家铜加工企业,形成铜线、铜杆、铜带、铜箔等10多个铜系列产品……

  一批布局集中、主导产业突出的特色工业园区脱颖而出。

  优化结构提升层次

  全球无绳电话机销售之王——日本友利电来了,世界铜箔之鼻祖——美国耶兹公司来了,制冷巨擘———格林柯尔集团来了……

  这些行业“巨头”的进驻,深刻地改变着我省工业经济———优化了产业结构,提升了产业层次。引进资金、项目与引进技术相结合,引进先进技术和消化、吸收、创新相结合,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加强自主创新能力,全省经济增长方式正在明显转变。

  医药行业——通过招商引资资产重组,130多家大小制药企业不仅完成了GMP改造任务,而且创新了机制体制,扩张了生产规模,增强了企业竞争力。

  食品行业——随着旺旺、统一、娃哈哈、汇源、光明等知名企业的进入,不但引来了雄厚的资金,更主要的是引来了先进的生产线、技术、管理和理念,促进了食品工业的产业升级。

  高科技行业——全省技术高地南昌高新区,以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为主,引进高新技术企业165家,占全省的75%,成为我省最重要的高新技术产业集聚区;萍乡高新园也引进了20多家科技含量高、技术水平领先的高新项目。

  放眼赣鄱,蓬勃发展的工业园区正成为承接产业转移的主平台,产业培植发展的集聚区,推进新型工业化的主战场。

  突破之三

  ——深化企业改制

  本报记者 杨敏 程鹃 何宝庆

  规模以上国企户数:2001年1781户,2004年773户,工业增加值占全省的比例由46.4%降到34.3%;

  民营、三资企业户数:2001年754户,2004年1754户,工业增加值占全省的比例由17.5%增加到34.6%

  靠大联强:借力发展

  走出去、引进来,攀“高亲”、找“靠山”,甚至将优势企业拿出来请发达地区“托管”——实现投资主体和产权结构的多元化,成为江西企业必然的选择。

  2003年,江西省政府除保留“一元金股”外,萍钢28.7亿国有资产通过公开招标一次性向社会整体转让。2003年,萍钢提前一年完成翻番任务。

  中国五矿拥有资本优势和价格调控能力;江西稀有稀土金属钨业有限集团公司拥有无可比拟的资源优势。2003年12月28日,双方组建江西钨业集团有限公司,控股51%的中国五矿拿出8亿元盯上了特种钨粉、氧化钨、钨铁等深加工、高附加值项目,上了2004年,实现销售收入20.3亿元、利税2.1亿元,超母体企业的历史之最!

  蓝星清洗欣然而来,山东晨鸣纸业、中兴、中泰凯马、燕京啤酒、中国华源、美国耶兹、卡博特、日本友利电……行业巨头们纷纷牵手红土地。

  2004年,全省90%的省属国企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成为支撑江西工业发展的骨干力量。

  优化结构:活力倍增

  有一组数字,可以深刻地揭示江西工业快速崛起的结构动力:2004年,规模以上国企占全省比例由三年前的54.2%降到22.4%;民营、三资企业则由23%增加到50.9%。

  江西工业挥洒如椽巨笔,写下了一篇篇可圈可点的改革雄文。

  ——劣势企业破产退出。萍矿集团依法对高坑煤矿实施破产,重组资产,恢复生产。矿工年收入以每年1000元的速度直线上涨……

  ——“退城进郊”、“退二进三”,巧妙盘活存量。驻南昌的八户省属企业共取得土地收益9.6亿元,筹措到了宝贵的改革成本和发展资金。

  ——放开搞活中小企业。博能公司成功控股鑫新股份,首开我省民营企业控股国有上市公司的先河……

  该退的大步退出,该进的阔步向前。三年来,我省大力盘活国企资产,实行战略集中、壮大优势企业。2004年,经过破产、租赁、兼并、重组和股份制改造后,我省规模以上国企大减,民营、三资企业由754户增至1754户,迅速在国企退出领域形成必要的补充!

  2004年,全省规模以上国企创工业增加值占全省34.3%,民营和三资企业占34.6%———江西工业,在快速前进的路途中,伸长了“短腿”!

  亮点聚焦

  主要工业指标全面翻番

  2004年,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完成增加值、销售收入、利税分别跨越600亿元、2000亿元、200亿元大关,比2001年翻一番。

  工业发展不断提速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速度2001年为10.3%,2002年增长16.2%,2003年增长18.2%,2004年达到26.1%——跃居全国第五,中部第一,分别高出全省GDP增速、全国工业增加值增速12.9个百分点、9.4个百分点。

  工业效益显著提升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利润总额:2001年13.5亿元,2002年23.1亿元,2003年51.4亿元,2004年72.2亿元,三年提高了4.35倍。

  工业运行质量大幅攀升

  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2001年86.7%,2002年96.11%,2003年111.96%,2004年129.29%,三年提高42.59个百分点。

  工业比重明显提高工业占GDP比重:2001年27.4%,2002年28.3%,2003年30%,2004年31.9%,三年提高4.5个百分点。

  工业对经济的贡献增大工业对GDP的贡献率:2001年32.3%,2002年35.1%,2003年41%,2004年45%,三年提高12.7个百分点;利税占全省财政收入的比例:2001年45%,2002年46.7%,2003年54.6%,2004年58.3%,三年提高13.3个百分点。

  观点

  官员感言

  省经贸委主任虞中一:

  省第十一次党代会以来的三年,是我省工业经济发展最快的时期。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各级经贸系统紧紧咬住强大优势企业、发展工业园区、深化企业改制“三大突破口”,认真贯彻国家改善和加强宏观调控的重大决策,工业主要指标保持了持续快速增长的良好态势,经济运行质量和效益明显提高。2004年实现工业增加值617.8亿元,三年翻了一番,总量扩张取得了明显突破;4家企业年销售收入过百亿元,优势企业做大做强取得明显突破;工业园区已经成为工业持续快速增长的增长极,园区经济发展取得了明显突破。

  专家点评

  省统计局副局长、高级统计师彭道宾:

  新世纪以来,我省坚持以工业化为核心,以大开放为主战略,着力培育四大增长极,有力地促进了规模以上工业三年翻番。一是集中力量抓好工业园区建设,不断提高产业聚群能力、自主创新能力、就业吸纳能力和环境优化能力,使之成为新型工业化增长极;二是制定并实施六大支柱产业发展规划,加速发展集约度高、关联度大、竞争力强的支柱产业群,使之成为做大做强工业总量的重要增长极;三是大力鼓励和支持非公有制企业发展,激活工业经济的内生动力;四是以招商引资为抓手,引入强大的外源动力,使之成为促进工业崛起的强劲增长极。

  企业心声

  江西铜业集团公司总经理何昌明:

  2004年是江铜集团成立以来业绩最辉煌的一年,主产品产量创历史新高,销售收入、利税总额、工业增加值分别从2001年的60亿元、4.7亿元、15亿元增至150亿元、20亿元、30.5亿元,三年翻了一番,跻身世界铜企业前十强。

  这首先得益于江西经济发展的大环境,省委省政府和省直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得益于我们坚定不移地推动国企改革,实施科技强企战略,主动参与国际竞争;得益于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建立健全科学决策机制,充分发挥党建和思想工作这一国企独特的政治优势,促进了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协调发展。

  我们将抓住机遇,2007年实现销售收入250亿元,力争进入世界铜企业前三强。

  工业三年翻番大事记

  2002年2月,全省经贸工作会议上提出江西工业“三年翻一番”目标,即以2001年为基数,到2004年全省工业增加值、销售收入、利税总额三项指标翻一番,并提出抓好强大优势企业、办好工业园区、深化企业改制“三个突破口”。

  2002年7月,省政府召开“学习浙江经验,加速工业崛起”电视电话会议。11月,全省工业现场会在赣州召开。

  2003年2月,全省经贸工作会议上提出实现工业主要指标“三个更高于”年度目标,即工业主要指标更高于全省GDP的增长水平、力争高5~8个百分点,工业主要指标更高于中部省份平均水平、力争高5~8个百分点,工业主要指标更高于全国同类指标平均水平、力争高3~5个百分点。

  2003年,我省确定着力培育壮大六大支柱产业:即汽车航空及精密制造产业、特色冶金和金属制品产业、中成药和生物医药产业、电子信息和现代家电产业、食品工业、精细化工及新型建材产业。

  2003年6月,全省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首次突破“百点”大关,为100.14%。

  2003年8月,全省2002年度工业崛起奖励表彰电视电话会议在南昌召开,授予39个单位年度贡献奖;19个单位园区发展专项奖;10个单位江西工业十强企业。

  2003年7月,全省水泥工业流动现场会召开,并提出“518”目标。10月,全省工业现场会在南昌召开。

  2003年12月19日,江铜销售收入突破100亿元,在全省国有大中型企业中率先过百亿。

  2003年,全省工业实现增加值849.3亿元,占全省GDP的比例首次达到30%。

  2004年2月,全省经贸工作会议上提出着力抓好“五百工程”,即:抓好100个重点企业、100个重点技改项目、100个重点招商引资项目、100个重点新产品项目、100个重点民营企业。

  2004年7月,全省2003年度工业崛起奖励表彰电视电话会议在昌召开,授予61个单位年度贡献奖;17个单位园区发展专项奖;10个单位为江西工业十强企业。

  2004年9月、11月,南昌经济技术开发区、南昌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销售收入分别突破100亿元。

  2004年11月、12月,新钢、江铃、九江石化销售收入分别突破100亿元。(王小永 大江网-江西日报)

 
推荐】【 小字】【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热 点 专 题
印度洋地震海啸
部分大豆色拉油不合格
杨振宁登记结婚
意甲在线足球经理游戏
2005新春购车完全手册
岁末年初汽车降价一览
2005年新春购房指南
2004地产网络营销盘点
天堂II 玩转港澳指南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