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海啸过后华人难民的回归之惑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1月18日07:17 时代商报

  阅读提示

  印度洋海啸发生后,印尼的班达亚齐成为重灾区,班达亚齐的华人难民大都集中到数百公里的棉兰郊区美德救济站。

  在那里,难民们吃饱了睡,睡醒了吃,大家在一起只能聊天。谈论的话题经常是人生的意义、理想、死亡、价值。可这样的谈论总是草草地收场,永远没有答案。

  心理学专家表示,大部分海啸幸存者存在着认知影响、记忆损害、忧虑、自我效能较低、闯入性思维以及噩梦,并伴有震惊、恐怖、易激怒、无助感等情绪波动。难民营的生活

  1月12日,班达亚齐(Medan)市郊美德村难民救济站窗外,乌云散开又聚拢,阴沉沉的,一场暴雨即将来临。

  42岁的难民欧太太总是忙个不停。她的中文名字叫苏春丽,丈夫叫欧庆雄。

  上月26日,在逃离班达亚齐的路上,欧庆雄没忘告诉亲友:棉兰,美德村美德一街是个可以住的地方。于是,5天后,这栋3层小楼挤进了15个家庭的华人难民,大人37个,儿童18个。他们大多数人曾经素昧平生。

  女人们7点左右起来梳洗、买菜、收拾停当,然后看着丈夫和孩子狼吞虎咽地吃早饭。她们没有更多的家务事可做,于是想尽一切办法做点好吃的,争着洗刷碗筷。由于手头上的材料并不多,因此一些饭菜天天吃也就腻了,这是女人们最苦闷的事情。

  天气很热,30摄氏度左右,头一天换下来的衣服必须马上清洗干净。洗澡就没有那么方便了。每天,女人和孩子都要出去找当地华人朋友。男人们则将就着用凉水洗涤疲惫的身心。

  交通组长李志伟开始安排手头有限的几辆汽车、摩托车和自行车,将前往市区购物的人和前往美德村难民救济站的人,挨个送过去,来自班达亚齐的华人难民们大都集中在那里。

  海啸已经过去了三周,越来越多的难民离开了难民营,搬到亲戚朋友家去住,毕竟,难民营的条件差一些。工作人员苏金云说:“有得选择的话,谁愿意当难民呢?”

  印尼苏北中医协会从本月13日开始在难民营开设了义诊并免费派发一些药物。两个小时,看病的人有34个。

  医师黄汉忠说,可能是因为灾难的突然降临造成的惊吓,不少人出现血压高、失眠、头晕的症状,身体也很虚弱。肠胃病在难民营很常见,天气原因导致的感冒患者也比较多。不少人上火,喉咙痛。

  又一车救济货物被运进了村子。十多名小伙子哄地一声喊,乱哄哄地打闹着冲了出去,又冲了进来。嘴里嚷嚷着,将东西摞在一起。“没有事,没有事。”一位年迈的难民大叔解释说,这会儿,不喊两嗓子,大家是提不起干活的精神来的。

  成箱的救济品堆放在广场上,晚上还得有人通宵守夜。各地运来的救济物资很多,工作人员说,由于物品大多很杂乱,因此无法统计。吃不完的东西就全部拉到亚齐,救济留在那里的灾民。

  开始的时候,还有人送些面包来,现在大都是些饼干之类的东西。

  喜欢下棋的难民三三两两地走到旁边的小咖啡馆里“享受一下”。由于天气酷热,难民营周边的垃圾很多,蚊虫成群。有人拿着“烟炮”进行消毒。正在给难民分发食物的女人低声咒骂着,赶紧用碗、盘将饭菜捂得严严实实。

  死难者的家属常去参加一些宗教团体组织的追悼会、法会寄托哀思。剩下的人找不到更多可以打发时间的消遣方式。

  这里没有什么娱乐设施,打牌是当地政府非常敏感的事,因为担心难民会赌博。这让难民营的人非常苦闷。他们吃饱了睡,睡醒了吃,很忧郁。大家在一起只能聊天。谈谈天气,谈谈亚齐,谈谈印尼。

  难民营里,幸存的人们每天都在祈祷。他们的亲人、他们的家园都被海啸卷走了,未来将怎样面对,每个人都很迷茫。

  梦魇迷惘逃避

  海啸,摧枯拉朽般毁灭了无数华人的家园和梦想。

  韩道丰皮肤黝黑,仰着头坐在屋外的凳子上,自己编着歌,哼唱着“不明白,也不理解,为什么会这样……”突然之间成为了一场灾难的受害者,他们不知自己到底犯了什么错,他们试图寻找答案。

  欧庆雄是个房屋装修商人,海啸发生前,3套房屋的装修工程刚刚进行了一半。他有两个孩子和一个没有工作的妻子。

  在班达亚齐,华人的数量大约占据人口总数的5%。和整个印度尼西亚的情形相仿,班达亚齐的华人经济状况普遍很好,而海啸将不少华人的梦想淹没了。稍微懂点事的孩子一夜之间就长大了。看着父母无助凄凉的背影,他们甚至开始说一些劝慰父母的话。

  欧庆雄的女儿欧婷婷说,如果再来一次海啸,她还有时间的话,一定要去疯狂地购物。她有5个同学死在了这次海啸的灾难中,但对于死去的人她说已经没有什么感觉了。

  她坐在凳子上,偷偷地告诉记者,她觉得现在很多人在一起,挺好玩的,因为没有读书的压力。当然,无聊的时候也会有,但听听音乐就好了。她说自己一想起海啸就很害怕,她不知道自己将来该干什么,也不清楚自己的理想是什么。

  海啸后的难民生活让他们突然从匆忙的时空中剥离了出来。总是有很多人聚集在一起,谈论的话题经常是“人生的意义”、“理想”、“死亡”、“价值”。可这样的谈论总是草草地收场,永远没有答案。

  欧庆雄说,他刚离开班达亚齐的时候希望再也不要回去,就在棉兰找一份工作,安家落户。但半个月过去了,他开始筹划着返回班达亚齐,“去看看再说”。他所有的一切在海啸那一天都没有了,他的自信似乎也被埋没在了班达亚齐。

  这座城市掩埋了太多人的欢乐记忆,面对这一切需要很大的勇气。很多华人不得不调整自己从老板到贫民的心理落差。他们寻找着自我安慰的方式。“钱不要那么多吧,够用就好了。你看,大水一来,什么东西就都没有了。钱有什么用?到了那个时候,有钱也买不到任何东西。”这种看法已经成为华人难民比较普遍的心态,他们说自己看透了很多东西。

  不少华人开始更加强调教育的重要性,他们认为只有知识才是海啸夺不走的东西。越来越多的学校开始复课。

  钟美华是一个家庭妇女。以前她并没有觉得人生有什么特别需要考虑的东西,除了丈夫和孩子。现在她越发体味到生命、家庭的重要、健康的重要和社会的重要。

  在难民营,宗教团体的活动非常活跃。他们积极地在难民中组织各种各样的宗教活动,用宗教仪式将大家聚集到一起。无事可做的难民们选择加入不同的宗教团体,诵读经文,唱歌,或寄托哀思,或打发时间,很多人最终开始信仰宗教。他们说,可能是人间的杀戮,可能是人间的堕落,是什么都不重要了,因为我们承担了最严重的后果。

  班达亚齐。昔日繁华的城市只留下被海水洗劫后的断壁残垣。

  渴望被救赎的心

  美德村难民营的难民经常做噩梦,情绪易失控,尤其是有亲人在海啸中遇难的罹难者家属。好好的人会突然之间哆嗦一下,一脸的惊恐,冒一身冷汗。

  难民营中流传这样一个故事。一名警察在整理灾区罹难者尸体的时候,发现腐烂的肠腔突然爆裂,他受了惊吓,很快就在混乱的意识状态里自杀了。

  专家分析称,在经历海啸等大灾难后一个月内,人的心理会出现急性心理应激反应。像“闯入”、“闪回”、“极度回避”等症状都会出现,大多表现为遇难时的画面突然跳出,受伤过程在大脑中就像放电影一样再现,容易发脾气,易失眠、头痛等等。如果这些症状1到3个月内不能有效恢复,将转化为“创伤后心理障碍(PTSD)”,病程将持续一两年,届时处理的难度更大,并且将并发抑郁、焦虑等症状,病情严重的甚至可能引起自杀。

  但难民营的组织者略微遗憾地表示,目前,他们吃饱肚子是不愁了,但接下来,回归重建的工作繁复,有些关系和矛盾并没有理顺,同时缺乏专业的心理咨询和指导人员,因此心理干预这项工作并没有开展。

  对于经历了灾难洗礼的人来说,这并不是一个好消息。

  历经灾难,很多人一下子苍老了,坚持了大半生的人生理念被彻底颠覆,积攒了半辈子的家业被扫荡一空,对于年纪大的人来说这很难接受。

  地震时,亚齐军医院的肝内科医生韩道丰还忙着收拾药品,拿些换洗衣服,没想到几分钟后,海啸的泥浆就冲进了医院。面对海啸,他狼狈不堪地爬上了医院后面的一棵椰子树,再跳到旁边的楼房顶上。25分钟后,韩道丰跑回家,拿了些食物和水,赶紧往地势高的地方转移,一个华人收留他住了一个晚上。第二天,他上街开始寻找受伤的人,把自己带出来的药品发放给需要的难民。情况越来越糟糕,他和哥哥决定去棉兰。

  整个班达亚齐飞机场外面人山人海,挤满了逃难的人群。刚开始,要想坐飞机逃走必须要买飞机票,很多人随身携带的钱根本不够。后来,连飞机票都买不到了。

  韩道丰走了一段很长的路,来到民用机场后方的军用机场,和印尼军队一名长官交涉。“看在人命关天的份上,让大家免费乘坐军用飞机逃去棉兰行不行?”这名长官想了想,毅然同意了,但有一个附加条件,乘飞机的华人必须是韩道丰亲自带来的,他要对这些人负责。

  12月27日、12月28日、12月29日,三天两夜。韩道丰嘶哑着嗓子,招呼着华人难民集中到军用机场,再协调飞机离开班达亚齐前往棉兰。

  14架次的飞机,2500条华人难民的性命。

  在美德村难民营,讲述自己的经历,是大多数人每天都会重复做着的事情。一名医生表示,这样可以让他们把内心深处压抑着的恐惧释放掉,对于心理的健康是有好处的。的确,讲得多了,大多数人把恐惧慢慢地挪到了内心深处。但是,它一点也没有消除。

  “这是目前暂时无法医治的疾病,缺乏专业的心理医生,没有专门的机构做这样的事情。”华人社团和宗教机构的领导者谈到这个问题都很担心。

  徘徊在回家的路上

  51岁的李任满买了两把铁锨,带了一些水和食物。

  1月13日晚,20多名难民包了一辆车,踏上了漫漫的回家之路。

  “该回家了,也不知道,现在成了什么样子。想去看看,东西要收拾收拾。”他的家在这场灾难中幸运地保存下来了,但破损比较严重。

  在美德村登记的难民人数不断上升,离开的难民也越来越多。

  一批批的难民自发地组织起来。男人提前回家,收拾东西,打扫家园,再回头把妇女和儿童接走。

  印尼政府至今仍未制订出重建班达亚齐的计划。据称,省内关于新城迁址与否的争执到现在也没有结束。“如果不迁址,我们肯定就要马上回去,因为那里是商业旺地,如果现在不回去,万一地皮被政府征用为建设或规划用地就麻烦了。”难民罗国雄说。

  当地政府已经开始准备接纳难民的返乡。据介绍,虽然教室很简陋,师资缺乏,班达亚齐的部分学校已经复课,少数街市也已经开始恢复营业,重建“麦加走廊”的工作被提上了议事日程。

  当地政府有关负责人表示,治愈难民的心理创伤,帮助难民树立重新开始新生活的信心是重建工作重要的一环。

  22岁的邱桂仙想在棉兰找到一份工作。但是,“太难了,两地的语言有差异,工作机会也并不多”。棉兰的失业率一直都不算低,有限的工作机会被很多难民争抢。但“还是不回去了”。部分华人难民说,“亚齐一直都不太平,或许,换个安全的地方,生活得不至于那么担心。”

  华人社团组织苏北赈灾委员会、苏北印华总会主席黄印华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华社初步拟订了华人难民回归的重建计划。内容包括:清除打扫受灾地区,能让难民返乡居住;协助重振亚齐的经济,提供创业资本和贷款;协助政府修建基础设施,如巴刹、学校、医院等;重建时不分族群、不分宗教和地区,吸取经验和教训。

  陈实/文


 
推荐】【 小字】【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热 点 专 题
印度洋地震海啸
部分大豆色拉油不合格
杨振宁登记结婚
意甲在线足球经理游戏
2005新春购车完全手册
岁末年初汽车降价一览
2005年新春购房指南
2004地产网络营销盘点
天堂II 玩转港澳指南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