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新主委新使命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1月19日06:13 安徽在线-安徽日报

  谢广祥,1958年生,1977年考入淮南矿业学院,1982年毕业留校任教;1987年获工学硕士学位,2005年1月获中国矿业大学工学博士学位。

  1985年,被派遣到波兰培训学习;2002年至2003年,作为安徽省赴美经济管理培训班学员兼团长,被派往美国加州学习经济管理。

  1995年晋升教授,1997年任淮南工业学院副院长;1999年、2003年两次当选淮南市副市长;2004年2月加入中国致公党,3月任致公党淮南市筹委会主委,11月任致公党安徽省委主委,12月当选致公党中央委员。

  记者:作为一名新主委,你对近年来致公党安徽省委的工作如何评价?

  谢广祥:几年来,致公党安徽省委在中共安徽省委的领导下,在前任主委蒋作君同志带领下,各项工作取得很大成绩,主要表现是参政议政成效比较显著。自1999年以来,为配合中共安徽省委提出的加快发展、富民强省战略,致公党安徽省委积极组织专家和致公党全体党员,先后对安徽旅游、水资源、留学生、安全生产、循环经济和农村税费改革等热点问题进行专题调研,提出提案,受到中共安徽省委和致公党中央的高度重视与评价,为推动全省经济和社会发展作出了一定贡献。

  记者:在各民主党派中,致公党在参政议政上有什么优势或特色?

  谢广祥:致公党的一个特色就是“侨海”优势。中国致公党是以归侨、侨眷中的中上层人士和其他有海外关系的代表性人士为主组成的、具有政治联盟特点的,致力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党,是接受中国共产党领导并与其通力合作的参政党。进入新世纪,致公党把“致力为公,参政兴国”

  作为立党宗旨,在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旗帜下,动员和团结全体党员及其所联系的归侨、侨眷、归国留学人员和海外侨胞,为振兴中华、统一祖国,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共同奋斗。

  几年来,致公党安徽省委动员全体党员发挥“侨海”优势,接待台胞和海外侨胞来访,先后组团赴美国参加武术大赛,赴法国参加中法文化节,赴俄罗斯、越南等国家参加有关活动,产生了积极反响。致公党安徽省委倡议并促成建立了安徽省“五侨”联席会议制度,开展了相关工作,为维护侨权侨益,促进祖国统一及对外经济文化交流做了一些有益的工作,先后被省委统战部评为“海外统战工作先进单位”,被致公党中央授予“社会服务先进集体”光荣称号。

  近年来,致公党安徽省委的组织和人才队伍建设也取得明显成效,培养了一大批优秀人才。

  记者:带领致公党安徽省全体党员在参政议政上作出新贡献是你的新使命,你如何履行这一新使命?

  谢广祥:作为新主委,我将进一步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和责任意识,坚持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带领全省近千名致公党党员,继承和发扬致公党的优良传统,坚持把促进发展作为致力为公、参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充分发挥致公党的人才优势、“侨海”优势,建真言、献良策、出实力。同时,充分发挥致公党在协调关系、化解矛盾、维护社会稳定中的作用,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出新贡献。

  记者:具体地说,体现在哪些方面?

  谢广祥:首先要带领大家加强学习,努力提高本党党员的政治素质,力争把本党建设成为“学习型参政党”。具体地说,就是要认真学习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十六大精神,坚定政治方向和政治立场;加强学习统战理论、政策,提高对新时期统战地位、作用和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多党合作的认识;学习宪法、政协章程,进一步增强依法履行各项职能的自觉性。

  记者:建设“学习型参政党”的目的是什么?

  谢广祥:目的就是适应中共加强执政能力建设的要求,全面推进致公党安徽省委自身能力建设,提高参政能力。

  提高参政能力首先要提高政治把握能力,在政治上保持清醒的头脑和坚定的立场;其次要提出更多、更好、更有针对性的提案,为中共安徽省委科学民主决策提供参考;第三要不断提高民主监督能力,真正做中共的挚友和诤友,荣辱与共、肝胆相照;第四要不断提高合作共事能力,在合作共事中进步,向中共学习,吸取中共先进有益的经验与做法;第五要不断提高组织协调能力,充分发挥民主党派与人民群众联系的纽带作用,广泛调动致公党全省党员的积极性、创造性,为安徽“三个文明”建设作出应有的贡献。本报记者曹显钰本报通讯员李传玺


 
推荐】【 小字】【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彩 信 专 题
新酷铃选
最新最HOT铃声推荐
棋魂
千年棋魂藤原佐为
请输入歌曲/歌手名:
更多专题   更多彩信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