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艺谋美国五步走,失意金球不要紧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1月19日07:44 南京报业网-南京日报

【南京日报报道】因为影响力在美国乃至世界都毋庸置疑,奥斯卡奖催生出了很多被命名为“奥斯卡风向标”的小奖。也正因为张艺谋的《十面埋伏》将要“冲奥”,因此中国影迷顺带着把这些不痛不痒的小奖也关注了一遍。在张艺谋获得全美影评人协会最佳导演奖之后,张伟平口口声声诉说“金球奖”是最准的“风向标”,他们很看重,但在奖项颁出后他立刻改变了口风:我们关注的是奥斯卡,金球奖只是预测,不得也没关系。究竟奖项是如何设定?形势已骑虎难下,张艺谋的此次奥斯卡之旅是否会一帆风顺呢?

步伐一:进军北美市场

结果:票房一路飘红

原因:发行商、档期选得好

选择在圣诞节档期上映,《十面埋伏》自然票房一路飘红。而且此次《十面埋伏》选择了实力和财力都很雄厚的索尼经典发行公司在北美推销电影,以至于像《纽约时报》、《洛杉矶时报》等美国主流媒体都不惜版面给这部电影以溢美之词。《十面埋伏》首战成功。

步伐二:横扫众多小奖

结果:略有收获

原因:四处撒网

一过圣诞节,欧美各国开始了各种各样的电影评奖活动。而《十面埋伏》也选择在此时多面出击,伦敦影评人协会年度最佳、洛杉矶影评人协会最佳外语片奖、欧洲电影大奖最佳外语片奖……张伟平处处对媒体称赞外国人是“识货”的,期望通过大面积的撒网,夺得最终的丰收。

步伐三:全美影评人奖

结果:张艺谋获最佳导演奖

评审标准:注重“电影革命性推动”

全美影评人大奖是由美国广播电影评论家机构设置,该组织由全美194位影评家组成。奖项设置大体和奥斯卡奖相符,因此最早被誉为“奥斯卡风向标”的大奖。张艺谋因为执导了《英雄》和《十面埋伏》,且两部电影在北美掀起了一股“武侠热”,因此一向注重“电影革命性推动”的影评人们将张艺谋推为最佳。由于该奖项非常专业,因此在行业内分量很足。而据有关人士分析,《十面埋伏》最终与最佳电影和最佳外语片奖失之交臂,也是因为影评人们看清了电影存在的严重的结构和内容问题。

步伐四:金球奖

结果:一无所获

评审标准:内涵、深度是最重要标准

已经62岁的金球奖,是由好莱坞外国记者协会评选出来。这个成立于二战期间的协会当初真的是由8名在好莱坞的外国记者成立的,但时至今日的93名成员,据说已经既不是外国人、也不是真正的记者了。这些人是活跃在好莱坞的评论人或者掮客,为全球50多个国家的报章撰稿,他们熟悉好莱坞的种种幕后情况和游戏规则,所以金球的结果才会跟奥斯卡那么像。

虽然索尼经典在发行上下足了血本,但要知道对手也不简单,今年米拉麦克斯的两部电影《飞行家》和《杯酒人生》光宣传费用就可以拍摄几部电影。各种游说宣传活动多之又多,因此,《十面埋伏》失落金球,虽然很大原因可能是索尼经典公关未果,但影片内涵、深度是金球奖最重要的评审标准,因此它的落败也在情理之中。

步伐五:奥斯卡奖

结果:未知评审

标准:有时偏软,有时偏硬

奥斯卡奖的正规名称是“学院奖”,这个学院是指“美国电影艺术和科学学院”,它并非从事教学研究机构,而是电影业的行会组织。该学院目前共有5685名成员,代表了美国电影业的各项工种,而投票评选奥斯卡的就由这5685名成员所组成。

因为是美国国内奖项,因此全世界导演追逐的奖项大体上只是最佳外语片的5个席位。虽然今年入围影片还未最终选定,但《十面埋伏》和《深海长眠》都报名奥斯卡,提名应该没有太大问题。两者其实没有太多可比性,前者以形式取胜,后者因题材(安乐死)使之成为西方文艺界旗帜鲜明的主题影片。

奥斯卡最佳外语片具有双重人格,多数时候偏女性,喜欢那些感觉很好的软性影片,《十面埋伏》属于这类,当然《放牛班的春天》更属于这类,而《深海长眠》则属于近年来走红的硬性作品,比如前年反战的《无主地带》,去年讨论意识形态的《野蛮人入侵》,如果延续这个走势,《十面埋伏》的爱情题材就显得稍微弱一点了。南京日报记者 章杰

(编辑 晨光)
(01-18 07:48)
(01-18 09:03)
(01-18 09:03)
(01-18 11:04)
(01-1907:44)


 
推荐】【 小字】【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彩 信 专 题
新酷铃选
最新最HOT铃声推荐
棋魂
千年棋魂藤原佐为
请输入歌曲/歌手名:
更多专题   更多彩信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