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焦点评论 拥挤的回家路哪年变通途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1月19日09:43 千华网-鞍山日报

  “为伊消得人憔悴”,这个“伊”,在此时有着一层特殊的含义:它指的是春运。

  当每个人心中回家的那个日子将近,1亿多漂泊在异乡的人们开始了归家之程,此时,相信他们对“春运”这个词有着一种又爱又恨的复杂情绪。爱的是,春运意味着家的味道渐渐临近,家人的笑容开始清晰,家人的耳语飘荡于心田:回来吧,他乡的游子。恨的是,春运是一种长长的折磨,在十几乃至几十个小时的回家途中,花费了比以往更高昂的票价,拥挤在闭塞的“铁罐子”里,躲也躲不开的郁闷气息,人多而头闷,票价高而心闷。

  数以千万计的外来劳务工、学生和白领们几乎都在同一时刻出门。在春运期间,火车、尤其是火车硬座运力出现暂时性严重短缺,使得春运年复一年地出现“爆炸性拥挤”局面。

  资料显示,我国城市化正以每年提高1个百分点的速度发展,而每提高1个百分点,农村将向城市释放1000万人的劳动力。根据这个分析,仅于2001年开始的4年里,农村就向城市转移了4000万人的劳动力。这新转移出的4000万人,就是近四年来春运增加人流的主力军。春运的紧张压力,最大的原因就在于此。

  春运回家的脚步中,当然不是只有外来劳务工的。而漂流中的中国年轻一代,也许职业、收入、社会地位各有不同,但在“陌生人的城市”中,春运回家,回到熟悉的气息中,却成了异乡客共同的心声。

  学者们为缓解春运巨大压力开出的方子是“错峰”。汽车、火车、飞机道道通家乡,何必非挤火车一条道?十五的月亮十六照样圆,为什么所有人都死盯着那个除夕之夜,它无非是一个符号而已。

  春运期间的“峰”,其实就集中在几条线路,几天时间。它的流动是单向的,因此带来爆炸式的压力。这就决定了不管国家在未来如何加大投入,拓宽公路、铁路,都不可能达到完美的效果。京、粤、沪以及浙江、江苏等发达地区的道路资源是一个有限值,道路挖潜,难度太大。

  呼吁民众自觉错峰,取决于两大因素:民众的意识,社会提供的外部条件。相对于外来劳务工,学生们早已被有意识地“调节”错峰了,白领们虽然有自觉规避高峰的意识,可社会不提供同样的条件呀。老板要到最后一刻才“放人”,白领们也只得留守到最后一刻,才能挤上春运的最后几列班车。

  劳务工何尝不是遭遇同样的难题?越是年关将近,企业连轴转的可能性越大,劳务工想要提前离开,不要说自己的损失极大,企业放不放人,更是一个问题。

  从经济学的角度来看,“错峰放假”对减缓春运压力来说是经济的,对这个社会的运作效率却未必。放假一起放,上班一起上,之所以在同一经济模式区域中流行,就是因为这种经济模式的产业链是“钟摆式”的,在整齐划一的步伐下,才能获得规模经济的效益。

  “错峰”回家,也许未来会在一部分城市白领、第三产业从业者中变成现实,但要普惠到大多数人中,还是一个长长的梦。(晶报)


 
推荐】【 小字】【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彩 信 专 题
新酷铃选
最新最HOT铃声推荐
棋魂
千年棋魂藤原佐为
请输入歌曲/歌手名:
更多专题   更多彩信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