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该以什么形式纪念这些英雄?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1月20日06:56 深圳商报

  一辆失控的小轿车突然撞向4名学生。正和学生一起行走的女教师靳伟杰一把推开旁边一位学生,又回头再次推开另外三位。而她自己却被卷入车下,身负重伤,经抢救无效身亡。她,只有29岁。(据《深圳商报》)

  生,人人之所欲;死,人人之所畏。但在突然来到的生死抉择中,人的精神境界却高下有别。靳伟杰是深圳龙华中英文实验学校数学教师,从河南漯河市实验小学聘来深圳仅一年多。她,不是公办教师,甚至可能还没有深圳户口,是什么促使她作出舍身救人的壮举?应该是家庭教养、职业素养、个人良心综合作用的结果。在平时工作中,她就对学生充满爱心。在这迅速作出的选择背后,是义无反顾的爱。靳伟杰值得我们敬佩,她的高尚精神,将长久激励我们。

  和平建设时期,同样有流血、牺牲。深圳改革开放25年来,像靳伟杰这样的英雄,已经出现过许多。特区建设初期,在开山爆破工程中,就有多位工人被山体掩埋。近年,为深圳社会治安牺牲的警察、保安员,为抢救别人生命而牺牲的公民,也一次一次感动了我们。他们为深圳献出了最宝贵的生命,我们应该永远记住他们的名字,感念他们的贡献。

  平心而论,时间总会无情地磨蚀人们的记忆。再响亮的名字,再感人的业绩,也会随时间的流逝而变得模糊。这是我们不愿意接受的。因为这些英烈和他们的事迹,本身就是深圳这座城市历史文化的重要部分。因为有他们,我们这座城市才更加安全和幸福;因为有他们,深圳的历史才变得厚重;因为有他们,深圳文化的宏大交响曲,才具备几分深沉和壮烈。

  那些因他们而获救的家庭,需要凭吊他们;那些被感动的人们,需要纪念他们;一代又一代的后来者,需要通过他们而加深对这座城市的理解。

  纪念英雄、慎终追远,原本就是世界许多民族的习俗。在欧洲很多城市的广场上、公园里、大街旁,常可见到雕塑精美的人物雕像,这些人物都是有名有姓有来历的。政府或民间出资树立这些雕像,就是为世人提供道德楷模,并使历史和文化精神融入人们的日常生活里。社会不让杰出的个人淹没在群体之中,把个人的英雄壮举抽象为普遍性概念,或者附会于其他精神偶像。这种纪念文化包容了个体差异,并因此而具有生命力。美国纽约市在9.11事件后,就以一位华裔英雄的名字为一条街道命名。这种做法,值得我们借鉴。

  笔者认为,也许我们应该将深圳25年来牺牲的英烈进行一个统计,对他们的贡献,以权威的文字加以表述。在他们生前工作或牺牲的地方,树立他们的塑像。或者建立公共纪念碑,把他们的名字、事迹镌刻在石碑上,永久保存。这样才能满足公众纪念他们的愿望。社会需要和谐,文化需要沉淀。在经济列车轰隆向前的时刻,适当静下心来做好这件事,会让我们的社会更加成熟、文化更加厚重。

  作者:本报评论员傅盛宁


 
推荐】【 小字】【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热 点 专 题
印度洋地震海啸
部分大豆色拉油不合格
杨振宁登记结婚
意甲在线足球经理游戏
2005新春购车完全手册
岁末年初汽车降价一览
2005年新春购房指南
2004地产网络营销盘点
天堂II 玩转港澳指南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