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80后”:打破旧规则的职业新人类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1月20日08:57 南方日报

  特别话题

  “80后”:打破旧规则的职业新人类

  本报记者专门调查走访独家披露他们自信、张扬、富有创新的精神和用人单位对他们最普遍的期望

  核心提示

  如果用一个字来形容1980年以后出生的年轻一代,“敢”或者是一个比较准确的描述。

  因为“敢”,所以他们自信,所以他们不囿于成规,所以他们朝气蓬勃;

  因为“敢”,所以他们自我,所以他们不愿受委屈,所以他们另类出格。

  理想化与现实性在他们身上矛盾地统一着,优点与缺点都同样显眼地在他们身上体现出来。不按旧规则出牌,开拓创新让一些人很快就在工作中崭露头角;不在乎别人的看法感受,浮躁享受让一些人在“八旗子弟”的评价中备受指责。

  在与传统的冲突中,他们快乐而又痛苦地成长着。

  作为职业新人,他们怎么了?作为用人单位,它们有什么期望?对此,我们进行了调查走访。

  集体群像

  他们一出生就赶上 “风华正茂”的时代

  一出生,就赶上了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这个“风华正茂”的时代为1980年以后出生的年轻一代成长提供了一个幸福的环境。当网络经济和国际化潮流如潮水般涌来时,他们已经在学校里习惯了“.com”和“hi”。进入职场后,他们中有些人很快就风生水起,有的人“大款”和“新贵”的梦想则很快就被2000-3000元的月薪彻底打破,他们不停地更换工作;更多的人则开始出现在各类培训班里,准备考研或者出国。关于未来,他们有很多想法,但是关于现在他们却不愿意多说。

  自信的年轻一代

  “虽然跟很多人都是素昧平生,我们也没公布招聘计划,但一些毕业生还是主动给我们公司写自荐信,面试时他们也是从容大度、非常自信。”某著名跨国企业人力资源总监何女士对1980年以后出生的毕业生印象深刻。采访中,一些企业管理人员与专家们对“80后”一代的自信、创新意识普遍持赞赏态度。

  小高,广州某著名高校中文系进入一公关公司工作后,很多老员工看来觉得“不可能”的事情在小高身上都开始突破,他积极主动、创造性地拓展业务,半年不到其业绩已经引起公司上层高度关注,并酝酿给其升职。企业反映,与过去的毕业生相比,现在的大学毕业生(基本都是1980年以后出生的)更现实、更理智,有的毕业生甚至近乎功利,工作为的就是“车子”、“房子”,他们迫切渴望能尽快出人头地,期待富挑战性的工作和优越的待遇,因此工作中他们也表现出很强的进取精神。

  轻狂的年轻一代

  “工作懒懒散散,天天在单位用电脑聊天,对于公司的批评他根本就置若罔闻,更离谱的是有一次他连招呼都不打就在工作时间跑到外地游玩去了。”一提起曾经招用过的那名名牌大学毕业生,广州某工程设计公司的人事经理王宁就气不打一处来。一些受访企业在肯定1980年后出生大学生的创造性较强的同时,对一些职业新手们“浮躁、不脚踏实地甚至根本没有责任观念”的问题提出了尖锐的批评。

  去年毕业于某外语院校的小于毕业后在一家银行工作,她觉得始终没法融入周围的环境。“从小到大,我都是中心,别人都宠我、让我。参加工作就完全不一样了,还要天天顾虑别人的感受,工作干好了,好事却轮不到我,这让人怎么平衡?”对单位满肚子怨气的她很快就辞职了,一年时间里,她已经连续换了三次工作,但始终觉得不满意。

  需要增强责任感的一代

  肯定或是否定,用人单位、专家们普遍认为“80后”一代需要增强责任感,“工作要创新,但也不能为所欲为不负责任,他们需要耐心,对客户要有耐心、对同事有耐心,否则永远做不好工作”,某咨询机构负责人表示。

  据了解,一些“80后”由于从小就衣食无忧,工作后继续保持“大手大脚”的习惯,在微薄的工资难以满足其支出后,不少人便开始向父母伸手,至于将来买车、买房,有些人也将希望寄托在父母身上,“根本就没有一点责任意识,什么事都还想着靠父母解决,真不知道他们什么时候可以长大。”

  缤纷故事

  “两三千块根本不够花”

  刘星(化名),生于1982年,2003年毕业,英语专业本科,至今已换过3份工作。

  “上次面试的时候,我跟公司说我妈来了,明天又要找个借口去。”毕业后这一年半时间里,刘星参加了几十次面试。用朋友的话来说,“她一直在找工作,找得不亦乐乎”。为了寻找一份理想工作,跟公司撒谎请假已经成了她的“家常便饭”。“两三千块根本不够花,无法满足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刘星说等她进了一家世界500强的公司,拿了高薪就不再找工了。

  大学毕业时,刘星在招聘会上被一家大型船务公司看中,找到一份月薪3000元的客户服务工作,让身边的朋友艳羡不已。因为老板是香港人,平时都不在,工作很轻松。“除了钱少点,别的我都很满意!”刘星说客户服务工作平时活很少,她就一天到晚在网络上挂着,“聊QQ,看片子都没有人管。”

  “我们QQ上认识的,至今还很相爱”,刘星一脸甜蜜。刘星本来就酷爱《瑞丽》、《时尚》等时尚类杂志,也向往小资生活。跟上海男友认识以后,他们经常在网络上聊上海的生活,刘星感到上海的外滩、新天地以及一切与“小资情调”有关的东西都不再遥远。“我感觉到那就是我想要的生活方式。”2003年12月,刘星辞掉了工作,跑到上海投奔她的新男友。

  上海机会多,但竞争激烈。2个月后,刘星还是没找到工作,但却很满意在家的悠闲生活。“我倒不急着找工作,但男朋友拿的是死工资,没多少钱。”刘星的朋友说,刘星刚到上海的时候,几乎每周都要逛街买衣服,后来因为没有工作的缘故,“逛街次数少了,不过仍然只到百货公司买名牌。”在男友几次暗示下,在家休息了近4个月的她,开始了人生中第2次找工作。

  “明天公司请吃饭,欢迎我正式加入,但我想辞职。”到上海近6个月后,刘星在一家快递公司找到了工作。3个月试用期过去了,老板很热情,决定请所有同事吃饭,欢迎刘星正式加入。“场面很尴尬,但好工作在等我,必须辞职!”

  后来刘星跳到一家公司做预算,月薪2500元。英语专业8级的她对预算一窍不通。“什么都要重新学,又累又难,找到新工作,我马上辞职!”刘星抱怨说现在一天到晚坐在办公室里,“不能聊天,被人管,没有自由”。

  刘星说,前几天一个国际名牌店在招导购小姐,老板也挺喜欢她的,但是因为个子太矮小,她被婉拒了。刘星说现在最大的愿望是到名牌店做“买手”,既时尚,工资又高,还可以全世界飞。

  “我过得很普通,但有盼头!”

  王军(化名)生于1980年,2002年毕业,电信专业,毕业后1个月辞职,第2份工作一直到现在

  王军2002年毕业,学的专业是热门的“电信”,成绩不错,又是学生会副主席。他对所学的专业不感兴趣,又比较善于跟人打交道,所以希望找份管理类或销售类的工作。临毕业时,有家不错的公司让他去做行政工作,“时间比较紧,我没怎么考虑就签了”。去公司报到后才知道,他的职位是行政助理,“那时不知道行政助理就是打杂的意思”。“打杂”的活干了一个月,王军就辞职了。在家待了不到2个月,父母急得不行,通过各种关系,帮他张罗工作。“我在家待着没有虚度光阴,自学了很多管理类的书,我相信仍然有机会!”

  后来运气不错,被一家名气颇响的外贸公司看中,刚进新公司那会儿,王军感到自己“意气风发”,他特别希望自己能够在公司表现突出,工作也特别卖力。可是不久他却被同事扣上了喜欢“出风头”的罪名。

  “没有人会想到,曾经是学校学生会副主席的我,后来一度沦为四无人员(无票、无房、无车、无(女)友)”王军说,失业和跳槽的好处是让他认识到现实与想象之间的差距。

  现在的王军“事业刚刚起步”,还跟女友一起供房,“生活很有盼头”。他称自己是用“前5年解决房子,再5年解决车子,剩下的25年享受生活”。

  专家视点

  陈冀京(广州市穗港澳青少年研究所副所长):

  开放而又“拒绝长大”

  陈冀京认为,因为“80后”这一群体生活在改革开放的年代,眼界比较开阔,所以他们具有比较开放的心态,容易接受新生事物,观念更新也快,没有胆怯心理。社会的开放和多种文化的冲击,则使得“80后”的价值观比较多元化。此外,因为物质条件的改善,他们基本上没有挨饿的经历,接受的教育相对较好。

  陈冀京介绍说,据其调查,“80后”群体表现出明显的“拒绝长大”的心态。陈冀京认为,造成“80后”具有某些不良品质的原因是,首先,我们的社会在转型,价值观念和文化都在转型,在主流声音不够强的情况下,他们有了多种选择,形成了多种价值观念。其次,家庭和教育的方式都存在问题,过于重视孩子的培养。比如父母经常会说,“只要管好学习就够了”,这样孩子就不会养成关心他人的习惯,性格得不到全面的发展。

  陈冀京说,1960和1970年代的人在选择工作时更渴望寻找一个稳定的工作,而1980年以后出生的人自主择业意识则更强一些,工作的选择也较随意,他们在选择职业的时候容易攀比,不安分。

  各方建议

  他们该怎样面对就业?

  用长远眼光看待工作

  新希望集团董事长刘永好曾反映,刚毕业的学生在工作中怕吃苦,怕损坏眼前的利益,不愿意在不同的岗位上接受锻炼,他们不懂得经验的获取和得到别人的认同,是要付出一些时间和经历的。笔者在调查中了解到,不少“80后”的大学生非常急功近利,因此他们频频跳槽。

  对此,中国职业咨询网咨询顾问吴斌的观点是,“80后”大学生要将目光放远,不能仅仅局限在第一份工作,要看到整个人生的发展。第一份工作,并不是一辈子的工作,应该把它看作一个继续学习的一个过程。他认为大学生应该为自己的人生做长期的考虑,从长远目标来设计自己的职业生涯。

  学会与人相处

  专家们还谈到,“80后”的大学生在工作中“事事以自我为中心”的做法肯定是要吃大苦头的。他们指出,现在各个企业都将团队合作精神作为考察人才的一个重要方面,而“80后”的大学生们在这个方面必须要好好努力。

  广州某知名人力资源机构负责人表示,虽然“80后”大学生具有很多优点,但“这不是一个单打独斗的时代”,只有“对别人负责,对自己负责”才能赢得别人的信任,创新精神也才能有生根发芽地土壤。

  实习经验很重要

  人力资源专家们在接受采访时都透露出一个信息,只有课堂知识,“纯洁得如同白纸”的毕业生已不再受到用人单位的推崇了,企业希望员工一到公司就能上手,希望他们处事老道,做事成熟,了解社会现实,并且有自己的看法。他们认为实习和工作经验非常重要。

  广州市穗港澳青少年研究所副所长陈冀京认为,因为教育体制的关系,我国学生实习和见习的机会不多,所以学生的想法跟现实有很大差距,学生在实习中碰了壁,才会知道现实社会的真实情况。他建议用人单位尽量为学生多提供实践的机会。

  要让磨难成为一笔财富

  从小就生活在一种优越的环境里,从学习到步入社会一直都很顺利对“80后”的人并不是一件好事,广州锐旗人力资源有限公司董事长杨希宏表示。从这一个角度来看,大学扩招而带来的就业紧张对“80后”人的成长是非常有好处的。

  杨希宏说,“80后”必须要接受更多的打击才能尽快地成长。作为独生子女,磨难才能增强其自食其力的能力,只有在磨难中,他们才会丢掉优越感,他们才能真正适应社会。

  专题撰文:

  本报记者 毕式明 实习生 黄丽颖

  图:

  简仁山 作


 
推荐】【 小字】【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热 点 专 题
印度洋地震海啸
部分大豆色拉油不合格
杨振宁登记结婚
意甲在线足球经理游戏
2005新春购车完全手册
岁末年初汽车降价一览
2005年新春购房指南
2004地产网络营销盘点
天堂II 玩转港澳指南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