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浙江将建食品安全预警机制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1月20日09:27 解放日报

  春节将至,不少问题食品厂商“盯”住人们办年货的钞票,急欲出手。

  短期内杜绝问题食品似乎不太可能,于是,推进以食品安全为重点的预警防范体系建设,就成为浙江省工商局今年四大监管重点之首。通过这个体系,监管部门力争做到问题食品一出现苗头,就让市民知情,从而规避消费风险。

  浙江省工商局的叶建超强调,今后浙江流通领域食品安全方面的信息,将像天气预报一样,由该局定期通过媒体进行播报。

  食品问题“菜单”

  浙江省工商局某官员表示,在刚刚过去的2004年里,全国一些地方成了食品安全问题的重灾区。浙江一系列食品安全事件,让人们至今心有余悸。

  敌敌畏加工有毒鲞:2004年6月,杭州市卫生局在温岭松门水产品批发市场查获一批用敌敌畏、工业盐加工的有毒鲞,据违法摊主交代,同批货中已有部分销往杭州;

  黄酒中大量掺水:2004年5月媒体曝光,绍兴湖塘酒厂四车约700公斤的黄酒中,加进的自来水超过了2000公斤;

  色素染绿碧螺春:2004年7月,媒体记者在浙江松阳、遂昌县的一些茶叶加工户和茶叶市场里发现,他们加工销售的“香茶”、“碧螺春”等茶叶,基本上都要用色素染色;

  问题松子:2004年11月,有名的开口松子加工基地———杭州市萧山区姚家畈村,因为生产“问题松子”被央视《每周质量报告》曝光。据悉,该地区不少松子加工厂在加工过程中使用焦亚硫酸钠、药用滑石粉等违禁添加剂。

  浙江省工商局提供的材料显示,该省2004年全年共查处违法经营的粮食2600吨、酒6100万瓶、食品109万公斤、饮料42万多瓶等,庞大的数字让人揪心;在专项打假活动中,浙江各地还相继查处了一批食品安全大要案,如义乌等地查获含二氧化硫有毒有害劣质罐头2000余箱,嘉兴桐乡查获3000公斤有毒笋干,温州瓯海查获劣质陈粮制粉干酒曲……浙江省消协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04年12月,该省共受理食品方面投诉4096件,比去年同期增加了40.7%。

  食品频出问题,拷问着政府的监管体系。浙江省统计局的一次抽样调查显示,65.7%被访者认为“假冒伪劣食品多”;同时,有67.2%被访者认为食品日常监督、管理不力。

  “ABC”分类监管

  每次问题食品出现之后,不少消费者总会抱怨,自己竟是最后一个知道的人,政府部门因此也面临着空前的压力。对此,浙江省工商局有关人士表示,建立食品安全预警机制刻不容缓。

  以监测为主的发现机制的完备,是安全预警机制的前提,然而难度不小。2004年10月,浙江省质监部门对全省范围的食品生产加工企业进行了一次普查,结果显示目前该省有证、照的食品生产加工企业共有1.56万家。其中80%是个私企业,从业人员10人以下的企业占72%,季节性停产的占20%。

  这些小、散、乱企业,不少都是作坊式生产,其生产的产品大部分以散装的形式流向市场,没有任何厂方标识。很多时候执法人员根本无从查起。因此,浙江省工商局某领导在报告中说,“现在存在的问题,不是打不着,而是看不到!”怎么办?工商要做“三只眼睛的杨二郎”。

  哪三只眼睛?第一只眼睛是流通领域商品质量经检定量抽检,第二只眼睛是流通领域商品质量市场定性监测,第三只眼睛是消协和12315及公众和媒体的日常发现机制。同时,还要强化监测中心、监测站、监测车三位一体的衔接整合。

  浙江省质监局监督稽查处副处长裘丽萍透露:我们将对食品按其对人体健康危害程度、是否直接入口等情况,分高危、中危、低风险3个不同的等级进行监管。对企业的基本信息进行综合分析,实行A、B、C分类监管。比如,乳制品、肉制品等属于高风险食品,就要进行重点监管,对高危食品每季度抽查一次,对高危食品生产企业每月巡查一次。

  这样一张监测“雷达”,将覆盖该省1.56万家企业,由此汇集的大量食品方面的监测、投诉、维权信息,给安全预警提供数据分析的基础。

  “红黄”两级预警

  光有海量数据不行,还得有一个窗口。为此,浙江省正在着手构筑一个工商流通领域维权信息汇总发布平台。

  据悉,该平台将汇总全省所有的日常巡查监管、专项抽检、消费投诉、案件信息以及部门检测、媒体曝光信息。具体筹建的负责人强调,“这个平台必须实现数据集中、分析开发、社会发布三位一体,既是数据汇集中心,又是分析评估中心,也是预警和消费形势发布中心。”

  通过这个中心,监管部门将加强与媒体的沟通与互动。工商维权报告和消费预报信息,将像天气预报一样,走入寻常百姓家。

  最终发布的食品质量安全预警,将分为红色警告和黄色警示两个等级,预警区域为县(市、区)。假如一个县级区域内的食品抽查结果低于一定的指标或因质量问题被新闻媒体曝光,会按照严重程度高低分别予以以上两种预警。这样的好处是,可以在问题食品大面积扩散之前就让市民知情,从而规避消费风险。

  本报记者吴长亮


 
推荐】【 小字】【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热 点 专 题
印度洋地震海啸
部分大豆色拉油不合格
杨振宁登记结婚
意甲在线足球经理游戏
2005新春购车完全手册
岁末年初汽车降价一览
2005年新春购房指南
2004地产网络营销盘点
天堂II 玩转港澳指南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