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翁散财也是一种能力 |
---|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1月21日01:06 红网 |
山西省从1990年开始实施希望工程,15年来总共收到的捐赠价值近7000万元,有7万名失学儿童和少年重返课堂。但数字显示,来自外省的捐助比例远远超过本省。以2004年为例,每10个受资助的孩子中,有9个是外省的功劳。其实,山西并不缺少有实力的企业,山西奢侈品的消费能力比外省并不低,富人们忙着修庙置房奢侈浪费,但富裕阶层回报社会的意识还很淡薄。(1月19日《山西晚报》) 联想到近年来先后发生的山西海鑫钢铁(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李海仓在办公室里被枪杀;浙江皮草大王周祖豹在家门口被斩杀等,这些恶性事件似乎全与债务纠纷有关,有的竟然仅仅是数千元的债务,却弄得两败俱伤,不能不再次让人们反省。财富是什么,聚财和散财是一种什么关系?富翁需要怎样的财富观,才能保护自己的财富?需要怎样的慈善观,才能使自己的生命与财富事业长青? 不可否认,中国富豪基本上不存在继承性的问题,他们的财富都是在20世纪80年代后聚积极起来的。曾经有过的贫困生活和处于边缘地位的经历,是他们追求财富的直接动力。当然,其致富的过程是迅速的,与社会契机有关,同时也与个人的能力有关,至少证明了他们自己具有财富的洞见,具有聚财的能力。他们通过这样那样的努力成为中国最早富裕起来的一少部分人,从而拥有了更多实现自己价值的方式和途径,包括尽情地享乐,尽兴地潇洒。在享受生活的丰厚回报的过程中,也享受着财富带给自己的荣耀和晕眩。不能不说,他们已经得到了社会的承认和公众的尊重,也包括某种艳羡和嫉妒。但是,即使如此,仍然不能保证我们的富翁们真正懂得了财富的真正内蕴,真正懂得了财富的纯本意义。时下的理念是,财富也是一种责任,财富应该共享,财富与道义紧密相系。西方有句名谚,富翁进天空如同骆驼穿针眼一样难。在美国现代基金之父卡内基看来,富人应当把到手的利润盈余,看作是社会放在个人手中的一种“信托基金”,他们的义务就是要以自己认为最有效的方式,去管理使用这些资源,为公众谋取最大的利益。说的俗气一点,金钱达到一定数量后,个人的享乐意义已经完全退出了富豪的生活目标,这就是“良宅千顷,卧只一床,黄金万两,日只三餐。”“私到极处便为公。”只不过,国内的富翁真正领悟了财富要旨者似乎还不很多。 卡内基说过,敛财需要能力和技巧,有价值的散财也是一种能力的体现(2004年5月6日《东方早报》)。这种能力自然首先包括对于财富的深邃识见,也只有看清了财富的本质,看淡了财富的虚荣,看准了财富与责任、道义的内在关系,也才能处理好聚财与散财的关系,才能把散财当作一桩庄重的事业来做,当作一种学问和艺术来追求和创造。在这方面卡内基可堪称典范,直到生命结束之前,他都在为社会奉献着他的财富,其捐献总额高达3亿3千多万美元。以自己的切身体会,尤其相信教育和文化可以改造拯救人类。身为贫穷的苏格兰移民的儿子,卡内基童年时很少有机会进入图书馆,这也让他很早就认识到,贫穷甚至会剥夺人们获取知识的权利。所以在他的一生中,建立并维护公共图书馆,一直是其全心支持的事业和理想。先后捐献了1200万美元,兴办了3500座图书馆,形成了美国今天还在享用的公共图书馆系统。创办了“卡内基大学”,后来又在美、英各地捐资创办了各种学校和教育机构,以便让更多的孩子能够享有良好的教育;设立“大学教授退休基金”,旨在保障教育家的晚年生活;他甚至还设立了“总统退休基金”、“作家基金”、“舍己救人者基金”等等。1911年,卡内基创立了纽约卡内基基金会,以“促进相互理解和知识的发展与传播”,这一世界上最著名的私人基金,一直致力于并实践着卡内基对于慈善的独特理念,正如他自己所说的“真正永恒地造福世界”(同上)。 卡内基的可敬之处不仅在于,大半生都在从事慈善的神圣事业,更在于他散财的能力,选点准,起点高,慧眼独具,管理有方,对于丰富财富的内涵,提升人类自身的价值,升华人生具有着高贵的意义,还在于他创立了基金会这一模式,使之“人亡政未息”,慈善的火炬能够始终熊熊燃烧着。对比一下我们的富翁,散财的能力和智慧似乎还刚刚起步。有的甚至还处于隐富的阶段。为了区区万元的财富纠葛结怨于人,这当然并不完全是利令智昏,可能有争气赌气的成分,但由于缺乏妥协、宽裕、从容的心态,缺乏散财的理性和技巧,最终为亡命之徒所害,岂不悲乎?不少人认为富翁之死于社会的仇富心态,我则以为,其火拼的导火索真得就攥在富翁自己手里。有人说,安上道义的翅膀,财富将不再是恶之花。相反,它将成为吉祥鸟—它将飞翔起来,将人们带向梦想中的超越。反正我信。(稿源:红网)(作者:刘效仁)(编辑:闵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