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新年,记者走进乡村(组图)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1月21日01:17 大江网-江西日报
  编者按:

  近年来,我省围绕解决与广大农民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路、电、水、医、学”等突出问题,加大了对农村基础设施的投入,开展了文明村镇建设活动,动员和吸引广大农民群众用自己的双手建设美好家园。在新年开始之际,记者走进乡村,与大家共同感受农村社会和谐发展带来的新变化。

  好日子从脚下开始

  1月18日上午,寒风凛冽,听说距兴国县城40多公里的偏远乡镇茶园乡教富村修通了水泥路,记者驱车前去采访。

  教富村新修了13.1公里村级水泥路,路上不时有农民驾驶摩托车和货车驶过。村民庄国军骑着摩托到了村口,后座上严严实实捆了4个塑料大壶,记者上前一问,原来装的是茶油,正往县城一客户送去。谈到村级水泥路的建设,庄国军抑制不住内心的喜悦动情地说:“村里盛产茶油,往年到县里近40公里的路全是泥巴或石头坑,许多司机说宁愿去赣州跑多一倍的路也不愿来茶园走一趟。现在好了,有人愿意来收购,自己也可以把乡亲们产的茶油收集起来往外送。”
新年,记者走进乡村(组图)
兴国高兴镇小春村村民坐上了公交车。本报记者蔡超然摄

  庄国军话音未落,一辆农用运输车驶进村来,车上坐的是村支部书记吴福生。吴福生是村里的生猪贩运户,正前往村民家中装猪。于是我们又上了吴书记的车。吴福生说以前贩猪车子只在村口等,农民卖一头猪须请几个壮劳力折腾半天才能把猪扛上车,一结算所剩无几。路平车快不觉得就来到村民吴顺来的家门口,司机打开车栏轻轻一赶,3头大猪就轻轻松松上了车。吴顺来说:“以前不敢多养,如今收猪的到了家门口,村民们养猪的热情一下子高起来,多亏修通了村级水泥路哇。”

  暮色时分,我们出村往县城赶,迎面驶来一辆中巴客车。我们匆忙上客车作短暂的采访。坐在车上,已是70高龄的老人刘水秀告诉我们,这是今年以来她第二次进县城,在水泥路未通前的近10年里她没去过一次。都说县城这几年变化大,一直想去却不敢去,怕坐摩托车把身子骨颠垮。如今,客车开到了村里太方便了。

  “修路好呵。”村支部书记吴福生感慨地说:“路修好后,大家养猪种茶、搞运输的劲头更大了,短短一年多时间,老表的收入平均增长了20%。”

  记者点评:

  修好一条路,幸福几代人,绝非危言耸听,尤其在农村。大路大富,小路小富,修路是任何一个想有所作为的政府亲民为民富民的最佳选择。让我们踏踏实实从脚下之路开始,为广大农民奔小康铺路架桥。(李志龙、赖福鑫本报记者蔡超然)

  “我用上了电饭煲”

  与广丰接壤的玉山县华村乡华山自然村仅有30多户人家、190多人口。这里三面环山,只有一条山间小道与山外相通,是个典型的边远山区小村。

  1月18日下午,记者沿着蜿蜒泥泞的村道进了村。刚入村口,正巧遇到村民徐娇提着一个新电饭煲快步往家赶,记者便顺路与她攀谈开来。她告诉记者,这两年电网改造了,县里的电进了村,一度电降到了0.56元,村里人用电器的也多了起来,这不,特地进了趟县城,花了75元钱买了个新电饭煲,也图个方便省心呗!
新年,记者走进乡村(组图)
玉山县农民在家里欢快地机米。本报记者张弛摄

  走进村民李增发家,他一家人正在外堂里看着电视新闻。他告诉记者,2002年初,县、乡投资10多万元对村里进行了农电改造,拉线架杆添变压器,村民们争着上阵帮忙,赶在春节前把新电输进了村,通电那天大伙敲锣打鼓举村欢庆,还给乡供电所送去了锦旗。他喜滋滋地说:“现在电量足、电价低,村民们越来越喜欢用电器,是电给我们村带来了现代化!今年过了年,家里还准备买一台小型碾米机呢!”

  如今,华山村村民添置的小水泵已增加到10多部,夏季抗旱部部派上用场,再也不用为灌溉缺电犯愁了,粮食亩产比以往提高了250公斤。同行的村干部告诉记者,因为有了充足的电源,有两位外乡老板正在筹划进村来办砖厂和养猪场哩。

  离开华山村时,已是暮色沉沉。灯火通明的小山村,宛如一颗璀璨的明珠,在冬日的山野中散发着熠熠的光芒。

  记者点评:

  电力是经济建设的“先行官”,搞好电力建设直接关乎国计民生。华山村的变化,令记者真切感受到了电力建设在农村、农民尤其是边远山区农民生产、生活中的巨大作用,更切身体味到农民们对加快电力建设的呼唤与期盼。采取有效措施大力加快农村电力建设,让更多的农民生活得更为亮堂、舒畅,让农村的经济发展更有能源的保障,应当成为我们当前重视和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内涵,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所迫切需要的务实之举。(黄利红本报记者张弛)

  “新型合作医疗救了我的命”

  冬雨绵绵,寒气袭人,可是在分宜县洞村乡采访时,记者从乡亲们灿烂的笑容中,体验到一股股暖流悄然覆盖着人们的心田。

  南村上泽村民小组,今年50岁的黄干皮脖子上长了个恶性淋巴瘤。高额的治疗费用,使这个原本贫困的家庭“雪上加霜”,妻子到处借钱治病,家里稍微值钱的东西都被卖掉了,到2003年6月底,医疗费用就花掉两万多元。7月份洞村乡开始新型合作医疗试点,黄干皮和家人都积极参加,使他的病得以继续治疗。到去年年底,他先后在乡农村新型合作医疗管理所按比例报销医药费5次,金额达5595元。当拿着这些报销费用时,他噙着眼泪告诉乡亲们:“是农村新型合作医疗救了我的命呀!党和政府的政策真是好啊!”
新年,记者走进乡村(组图)

  获得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优待证的分宜农民喜笑颜开。本报记者徐国平摄

  洞村乡地处分宜县的边远山区,交通闭塞,是经济落后的贫困乡。“看病难”一直是农民头疼问题,“小病拖,大病挨,重病才往医院抬”。这是曾经流传在这里的一句顺口溜。自从分宜县2003年被确立为我省新型合作医疗试点县以来,以大病统筹为主的新型合作医疗就像一把遮风避雨的平安伞,解决或缓解了洞村乡农民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问题。如今那句顺口溜变成了“有病及时查,患病不用怕,合作医疗能救驾”。

  去年,洞村乡参加合作医疗农民门诊报销医药费用达2059人次,金额为8.78万元,而住院报销达745人次,金额达17.16万元。乡亲们真正地感受到了党和政府对农民群众的亲切关怀,在2005年参加新型合作医疗报名中,全乡有89%的农民已经成为新型合作医疗的受益者。

  记者点评:

  分宜县洞村乡通过广泛宣传政策,用身边典型的人和事,耐心细致地把群众思想工作做通,使广大农民参加新型合作医疗以后减轻医疗负担,解决因病致贫、因病返贫问题,进而进一步提高农民健康保障水平。实践再次证明,农民生活要奔小康,首先身体要保健康。只有我们认真地把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每项工作落到实处,农民的身体健康就有了保障,奔小康的劲头就一定会更足。(刘福万本报记者徐国平)

  吃上放心水,生活更健康

  绕过村口的樟树梧桐,我们走进樟树市店下镇松湾村坊上村民小组。这是个依山傍溪的小村子,村前高山之巅的白雪还依稀可见。村民告诉记者,现在他们吃的水就来自那儿。

  59岁的村民彭文生指着自家生锈的压水井说,“以前喝水全靠它,但是一遇干旱就榨不出一滴水,只能从村前的小溪或小塘里挑水喝。小溪上游有人家,生活垃圾、牛鸭禽畜全来了,这水哪能喝得下去?”
新年,记者走进乡村(组图)
樟树农民用上自来水后喜笑颜开。本报记者胡光华摄

  自从去年坊上组54户人家通了水,那年过得特别有滋味。松湾村委会主任范志平介绍说,这托了“农村人口饮水解困工程”的福,中央、地方出资金,农民出劳力,硬是在高山上接下了6000多米的水管,建起净化池,把泉水引进了农家。在农妇彭木香家里,正巧她家做洗澡间。木工在为洗澡间打着顶篷,地面、墙面贴着漂亮的地砖和墙砖,液化气和崭新的热水器已安装好。彭木香笑得合不拢嘴:“现在不比城里人差了吧!”她说,打开热水器,洗个热水澡,这在以前想都不敢想,砍木柴烧热水的日子没有了。

  近年来该市实施农村人口饮水解困工程,让全市147个村228万农村群众喝上了卫生方便的自来水。

  记者点评:

  解决农村饮水问题是关系到农村和谐发展的大问题,也是广大农民群众最关心,要求最迫切的问题之一。樟树店下的农民说得好,“连自来水都没有,怎么来奔小康。”解决农村饮用水问题,让农民喝上放心水,让农民有个健康的身体奔小康,称得上是“德政工程”、“爱民工程”。(本报记者钟瑜胡光华)

  “我们的学校像花园”

  1月18日,记者来到永修县立新中心小学,走进校园,赏心悦目。孩子们都说:“我们的学校像花园。”

  立新中心小学校长杨增军笑着告诉记者:“1998年洪灾后,学校投资130多万元建了占地1.7万平方米的校园,建筑面积2432平方米,分别是1998年以前的8倍和6倍。在建校时,我们本着把学校建成花园式学校的原则,先规划,再建设,投资5万元建成了1000多平方米的绿化带。”记者还看到,教学楼前还建有占地9000多平方米的学生运动场,有足球场、篮球场等。
新年,记者走进乡村(组图)
永修县立新中心小学学生在上电脑课。本报记者何深宝摄

  1998年特大洪灾,永修县农村学校危房面积达到11万平方米,占校园建筑面积的35%,有1万多学生在民房里上课,不少学生在圩堤上临时搭建的帐篷里上课。面对此情,该县教育局不等不靠,通过多种方式,筹资3950万元改造农村中小学校的危房。该县已基本完成了农村中小学校危房改造,实现了中小学校教学楼楼房化。

  目前,全县适龄儿童入学率达100%,小学升初中率达到99%以上。

  记者点评:

  切实解决好农村孩子“学”的问题,对提高广大农民素质,实现农村和谐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永修县自1998年洪灾后,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中小学校,彻底解决农村学生上学难、读书难问题,他们的做法让人感动。(本报记者何深宝)(大江网-江西日报)

 【推荐】【 】【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热 点 专 题
聚焦2005年春运
中国女将征战百年澳网
关注2005考研
万众瞩目央视春节晚会
第12届中歌榜揭晓
2005新春购车完全手册
岁末年初汽车降价一览
2004地产网络营销盘点
慈禧曾孙口述实录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