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道德建设大家谈(7)本期话题 一个班哪来10个“班长”、4个“主席”(3)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1月21日05:29 人民网-人民日报

  主持人的话

  今天“大家谈”刊登两位高等教育工作者的稿件。他们对大学生诚信问题体会颇深,也有着深入的思考。他们有关大学生诚信教育和诚信机制的看法,相信会带给我们有益的启示。

  至此,“大家谈”有关大学生求职诚信话题的讨论暂告一段落。我们感谢广大读者的关注和参与,敬请大家继续关注本栏目的其他讨论。

  大学生诚信教育要有系统观

  北京外国语大学党委副书记 曹文泽

  正如前两期“大家谈”所讨论的,大学生发生不诚信行为,在求职信中谎称自己是“班长”或“学生会主席”有两个主要诱因:一是利益驱动,二是从众心理。因此,在大学生诚信教育上,一方面要教育学生树立正确的利益观念,学会处理好利益与道德之间的关系;另一方面则要把握学生的群体心理,培养浓厚的诚信氛围和风气,潜移默化地对学生进行道德熏陶。

  多年的教育实践表明,大学生诚信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这就是说,在校园里教育学生讲诚信,绝不仅仅是某些部门、某些老师的任务,也不是部分时间、部分领域开展的工作,更不能成为“头疼医头、脚疼医脚”的被动行为。诚信教育必须是在充分调动、整合学校各方面资源的基础上开展的全方位、多层次、整体化的教育系统工程。

  我认为,一个较为完整的大学生诚信教育系统至少应包括以下几部分的内容:一是完整的、系统的、有针对性的教育内容。要涵盖学习考试、日常生活、人际交往、社会活动、助学贷款、择业就业等大学生生活的各个层面;二是广泛的教育实施者。高校不仅要调动全体教职员工参与诚信教育,还要充分发动大学生进行自我教育;三是尽可能丰富的教育形式。课堂教育、理论学习、集体活动、社会实践、文体活动、各类竞赛等等都可成为实施诚信教育的有效形式;四是建立规范的诚信管理体系。重点在结合引导和处罚两种模式,保障诚信者利益,惩处不诚信行为。回到大学生求职诚信的问题,我们学校就业指导中心正在建设毕业生“标准简历库”,今后所有上传的简历都要经过有关部门的认真审核;五是根据不同阶段特点,针对不同年级的学生开展阶段性教育。

  大学生诚信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这还意味着,学校教育只是大的社会诚信建设系统工程的一个子系统,是整个社会道德建设事业的一部分。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还必须把社会、学校、家庭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对大学生的诚信教育延伸到社会的方方面面。

  建立校内诚信约束机制

  华东理工大学学生工作部 胡宝国

  长期以来,传统的应试教育对学生德育评价的要求不高,诚信教育也因之相对弱化。学生一味读书,老师一味教书,这种状况导致了教育和品德的分离,不利于学生的思想道德培养。面对当前部分大学生诚信缺失的现状,我认为,应在对学生进行诚信教育的同时,注重校内诚信约束机制的建立。

  最近,我们学校推出了一个“全方位”的《大学生诚信公约》,《公约》的内容涉及学习、生活等各个领域,包括不剽窃他人成果,抵制考试舞弊;作业论文不抄袭,成绩不虚报,简历证件不伪造;不毁信违约,不恶意拖欠、逃交学费,不恶意拖欠助学贷款;不做网络黑客,不发送电脑病毒;慎重择业,诚信就业,确保就业材料真实;待人接物坚持诚实守信原则,不弄虚作假,建立良好的个人信誉等。现在,《公约》已经学生代表大会通过,每名在校学生都将签订诚信承诺书。学生如有严重失信行为,则被视为德育学分不合格,将直接影响在校期间的评优评奖、申请助学贷款、就业推荐等。另外,与诚信承诺书配套的还有电子诚信档案,该档案由学校有关人员填写、保管,学生在校的所有奖惩等都将被如实记录,毕业时一并装入档案。

  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缺少有效的机制约束,大学生诚信教育不免流于空洞的说教。

  读者来论

  诚信教育应该是一个连续的过程。我们虽然讨论的是大学生的诚信问题,但诚信教育却应在从幼儿教育到高等教育的每一阶段贯彻始终。让学生潜移默化,形成良好的诚信观念。

  ———陈莉(湖北)

  大学生诚信机制不仅应包括学校的教育机制、学生评价机制,还应该包括招聘单位选择机制、人才市场的使用机制等诸多内容。因此,大学生诚信还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

  ———田爱红(河北)

  社会上一些不讲诚信的人活得反而比讲诚信的人更滋润,这都是诚信机制不够健全造成的。要实现大学生诚信,除了良好的诚信教育外,还要研究建立一整套规范的诚信机制,促成社会风气根本好转。

  ———方争游(浙江)

  用不诚信来换取不正当的利益,这可以被看作是一种做“贼”的行为。如果大学生看到的都是“贼”吃肉,而看不到“贼”挨打,他们很可能会选择牺牲诚信以换来“肉”香。一个好的机制的功能就在于能够让不诚信的“贼”受到应有的惩罚,而让诚信的“君子”受到社会的尊重。

  ———杜丽鹏(河北)

  道德与法之间的界限是在不断调整的。随着社会的发展,一些原本由道德加以规范的社会关系也会成为法律调整的对象。如果大学生求职提供“注水”简历难以遏制,建议加强这方面的立法,维护良好的人才市场秩序。

  ———顾世如(安徽)

  《人民日报》 (2005年01月21日 第五版)


 
推荐】【 小字】【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彩 信 专 题
新酷铃选
最新最HOT铃声推荐
棋魂
千年棋魂藤原佐为
请输入歌曲/歌手名:
更多专题   更多彩信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