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用科学发展观指导新型能源和工业基地建设(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1月21日05:35 人民网-人民日报

  田成平

  内容提要

  把山西建成国家的新型能源和工业基地,是立足自身资源优势和产业基础的理性选择,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战略规划。

  建设新型能源和工业基地,应坚持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和加强宏观调控的有机统一、传统产业新型化和新兴产业规模化的有机统一、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有机统一、发挥地方优势和服务全国建设的有机统一。

  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正确政绩观,应坚持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生态相统一,实现城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相协调,坚持为民、务实、清廉,努力营造有利于发展的良好氛围和环境。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决定》指出:“提高党的执政能力,首先要提高党领导发展的能力。”牢固树立和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正确分析发展条件,科学制定发展战略,不断完善发展举措。资源型地区和老工业基地如何在科技进步日新月异、经济全球化进程不断加快的条件下加快结构优化和产业升级,实现可持续发展,是一个重大课题。把山西建成国家的新型能源和工业基地,是立足山西资源优势和产业基础的理性选择,是适应国内国际发展趋势和产业转移规律的客观需要,是山西在全国产业布局和分工中的科学定位,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实际举措。

  内涵与任务

  新型能源和工业基地的内涵集中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承接性。新中国成立以来,在国家的大力支持下,山西形成了门类比较齐全的工业基础;20世纪80年代以来,山西逐步建成为国家的能源基地。提出建设新型能源和工业基地,是对多年来改革发展和能源基地建设成果的承接、扬弃和创新,既有充分的历史依据和现实条件,又体现了与时俱进的要求。

  集聚性。在全省范围内,以优势产业为基础,以资本为纽带,实现先进生产要素的多层次、大容量集聚,提高产业的集中度,形成若干名牌产品、强势产业和经济板块,促进产能的提高、结构的优化和产业的提升,以更好地发挥集约效应、规模效应、高地效应,增强山西经济的整体实力。

  领先性。新型能源和工业基地,关键在“新型”二字,就是符合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强调“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通过先进的理念、设施、技术和管理,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培育发展新兴产业,创新组织结构、产权关系和工作机制,实现发展的新跨越。

  竞争性。与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能源和工业基地不同,新型能源和工业基地建设应着眼于培育核心竞争力和自主创新能力,把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内在要求和运行特点,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国际惯例为制度基础,充分实现人、财、物特别是各种优势资源的自由流动与优化配置,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坚持市场导向,在市场竞争中求得发展。

  开放性。建设新型能源和工业基地是开放的事业、合作的平台,因而要有机地融入全国统一的大市场,主动地融入经济全球化的大格局,坚持对外开放与对内开放相结合,加大引资、引智力度,积极向外寻求发展空间,在开放中运作、创新和发展。

  带动性。建设新型能源和工业基地,不是单纯地抓能源和工业,而是以能源和工业为基础和突破口,带动山西经济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是全省各项事业发展的引擎,是促进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协调发展的火车头,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重要抓手。

  通过建设新型能源和工业基地,要实现产业的多元化、高级化,形成多元化的支柱产业,使山西经济结构优化升级达到全国中等或更好一些的水平,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产业支撑;形成经济发展的内生机制,增强经济发展的后劲,实现经济的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把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壮大全省综合经济实力,提高人均GDP水平、财政收入水平和群众生活水平,缩小与发达地区的差距,在中部崛起中走在前列,在全国竞相发展的格局中赢得主动;处理好自然、经济、社会三大系统的关系,全面落实“五个统筹”的要求,实现经济社会的全面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

  工作思路与战略重点

  建设新型能源和工业基地,要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提高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为核心,以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具体应做到四个“有机统一”。

  坚持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和加强宏观调控的有机统一。不断提高驾驭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能力,既要坚持按市场经济规律办事,更大程度地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充分发挥企业在基地建设中的主体作用,又要发挥政府在制定规划、完善服务、优化环境等方面的作用,防止低水平重复建设,消除经济发展中的不健康、不稳定因素。

  坚持传统产业新型化和新兴产业规模化的有机统一。以新型化为方向,改造提升传统产业;以规模化为方向,培育发展新兴产业。通过产业的延伸与创新,通过优化存量与调整增量的互动,解决传统产业不“新”和新兴产业不“大”的问题,使山西的产业结构和经济形态发生深刻变化,以更好地适应国际国内产业结构演进的趋势。

  坚持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有机统一。在推进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更加注重保护资源、改善环境、建设生态。更加注重发展社会事业,促进社会的公平与正义,向着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的方向迈进。

  坚持发挥山西优势和服务全国建设的有机统一。树立全国“一盘棋”思想,自觉站在全局的高度谋划发展、促进发展,为全国发展提供能源服务,为国家能源安全作出应有贡献。积极探索老工业基地发展创新的成功路子,在发展山西中服务全国,在服务全国中振兴山西。

  根据上述指导思想,主要应抓好七个方面的优势产业:加快以煤炭为基础、以电力为中心的能源产业的发展及其延伸与开发;发展以不锈钢和铝镁合金为主的金属材料及其制品工业;以发展规模效应突出和带动性强的整机产品为主线,重点发展重型汽车及零部件、重型机械、煤炭和矿山机械等产业产品,集中扶持重点企业,加强专业化合作,全面提升装备制造业的规模和效益;发展具有山西优势的煤化工、精细化工和医药产业;重点发展新型建筑材料、耐火材料、纤维材料和磁性材料、陶瓷材料、纳米材料等新型材料产业;发展以特色农业为基础的农畜产品加工业,集中发展对增加农民收入具有显著带动作用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旅游文化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形成以晋商文化、佛教古建、黄河根祖、自然生态、革命遗迹等为主要内容的多样化的旅游产业新格局。

  关键措施与着眼点

  建设新型能源和工业基地是一项宏大的事业,是一个长期艰苦奋斗的过程,这是对山西省各级党组织和领导干部的执政能力、领导水平和工作作风的一个考验。我们要牢固树立和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使各项工作经得起实践、群众和历史的检验。

  坚持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生态相统一。建设新型能源和工业基地,尤为重要、迫切和艰巨的是切实解决好资源环境生态问题,真正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路子。因此,应坚持不懈地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切实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加大政策、法制、技术等层面的工作力度,倡导绿色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构建节约型的产业结构和消费结构,建设节约型社会。按资源特性和市场经济规律办事,加大合理开发、节约使用和有效保护资源的力度,完善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和价格形成体系,建立矿权交易市场,健全资源更新的经济补偿机制。推行新的行业准入标准,控制新上高消耗项目,抓好煤焦等行业的清理整顿,坚决摒弃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提高资源回收利用率,实现资源效能的最大化和资源开发保护的制度化、规范化。按照减量化、再利用、可循环的原则,以推进资源节约、资源综合利用和推行清洁生产为重点,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延伸产业链,发展非煤产业,抓好与煤共生伴生资源的综合利用,扶持一批循环经济企业,建设一批生态矿井、生态园区等,实现自然生态系统和社会经济系统的良性循环,有效缓解资源环境生态压力,不断拓展发展空间。

  实现城乡、区域和经济社会发展相协调。坚持把解决“三农”问题作为全部工作的重中之重,大力提高粮食生产能力,加快发展优质杂粮、草食畜、干鲜果、蔬菜等优势产业和农村二、三产业,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发展壮大县域经济;深入推进雁门关生态畜牧经济区和太行吕梁两山杂粮干果经济区、中南部平川无公害果菜经济区建设,使农村经济和生态建设实现历史性跨越;支持省会太原实现率先发展,培育山西最具实力和带动性的经济增长极;以纵贯全省南北的大运高速公路为轴线,加大沿线资源整合力度,构建经济活力带;抓好工矿依附型城市的改造和创新,提高城镇建设水平,加快城镇化进程,加大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力度;大力发展各项社会事业,全面实施教育振兴行动计划,加强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

  努力把为民、务实、清廉的要求落到实处。各级领导干部要不断增强为人民执好政、掌好权的责任感和使命感,真正把精力用在工作上,把心思用在发展上,树立高尚情操,坚持科学态度,发扬奉献精神,处理好个人与集体、当前与长远、局部与全局的关系,始终保持与时俱进、求真务实、清正廉洁的精神风貌。围绕建设新型能源和工业基地面临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深入进行调查研究,把工作的着力点放到研究和解决如何提高发展质量、增强发展后劲上,放到研究和解决改革发展稳定面临的突出问题上,放到研究和解决人民群众生产生活的实际困难上,增强工作的预见性、科学性和有效性。建立健全符合科学发展观和正确政绩观要求的经济社会发展综合评价体系和干部政绩考核评价体系,进一步明确导向、强化责任、完善措施,转变工作作风,匡正用人风气,把工作做得更细、更实、更有成效,使领导干部真正做到政治上靠得住、工作上有本事、作风上过得硬。

  大力营造有利于发展的良好氛围。充分调动全省人民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形成群策群力搞建设、万众一心谋发展的强大合力。破除过分依赖自然资源的观念,破除封闭保守观念,大力弘扬“太行精神”等革命优良传统,继承和发掘“晋商精神”等传统文化中的积极内涵,树立抢抓机遇、平等竞争的观念,弘扬自强自立、勇于拼搏的精神,确立统筹兼顾、科学发展的理念,保持开放大度、合作共赢的胸怀,增强奋力追赶、兴晋富民的信心。深入推进各项改革,力求在一些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取得突破:搞好国有企业,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强化体制保障,激发各类市场主体的创造活力;创新人才工作的机制、政策和环境,为各类人才提供施展才华、成就事业的舞台;着力建设服务型政府,推进依法行政,促进社会管理体制创新,协调好各方面的利益关系,正确处理新时期人民内部矛盾,营造公平公正的法制环境、竞争有序的市场环境和诚实守信的社会环境,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作者为中共山西省委书记)

  《人民日报》 (2005年01月21日 第十五版)


 
推荐】【 小字】【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彩 信 专 题
新酷铃选
最新最HOT铃声推荐
棋魂
千年棋魂藤原佐为
请输入歌曲/歌手名:
更多专题   更多彩信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