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穿越历史的华章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1月21日08:57 解放日报

  直到今天,这依然是上博新馆开馆以来日参观人数之最:本月2日,观者如云达10455人。

  创纪录的,是正在上海博物馆展出的“周秦汉唐文明大展”。

  周秦雄风汉唐歌,盛世文物千年稀。这一次,陕西文物,精锐尽出。

  万人熙熙,观者惊叹———秦始皇陵的彩绘秦俑,汉唐墓葬的溢彩壁画,青铜之乡的西周吉金,唐代窑藏的遗宝精粹……200余件文物璀璨荟萃,2000余年历史集约展示,这是盛世灿烂的片影,亦是历史无尽的回声。

  来者攘攘,闻者讶然———陕西省文物局长张廷皓说,周秦汉唐文明大展,效应已远远超出展览本身意义。

  走近周秦汉唐,穿越悠远华章。

  无疑,这是这个新年申城标志性的文化盛筵。

  震撼:“它们像有生命!”

  随着熙攘人流,步入上博展厅,记者亲眼见证“周秦汉唐文明大展”所带来的震撼。

  时光倒流,空间错落。匠心布置之下,上博的三个展区,刹那变幻成了秦皇陵、法门寺、何家村……上博还在兵马俑先后展出的16个城市中首开先河,在现场复原了一个俑坑,坑中的泥土,是原汁原味特意从陕西运来的。

  展品前,人头挤挤。

  对西周纪年研究有重大价值的一尊“四十三年鼎”前,80岁的老人娄明军一字一字记下鼎前的文字解说。“我知道,鼎是西周最重要的礼器,尤其有铭文的,可难得了。而这10个鼎都有文字,而且还从大到小组成一套,就像俄罗斯套娃一样,有趣。”这位家住杨浦长阳路的老人,为了看这个文物展,早上8点不到就出发了,“对我说来,看文物展就像吃橄榄,越吃越有味。我今天是准备一直看到晚上关门了,把这些宝贝看个够,看个过瘾。”

  “法门寺地宫秘室”展区,一位中年男子侃侃而谈,周围观众听得津津有味。记者还以为是博物馆专家,一问才知道,他只是一名普通的观众,名叫李翊,是工人。“我知道,法门寺地宫在唐代懿宗后没多久就关掉了,1000多年后才重见天日。这次能看到,虽然只是一小部分文物,也已经是非常幸运的事了。”

  最吸引观众的,恐怕莫过于被称为“世界第八大奇迹”的兵马俑。围观人群中,一位金发女郎单腿跪立,凑近一尊彩色跪射俑细看。上前相询,姑娘来自澳大利亚,名叫杰西卡。看着眼前这一尊尊神色各异的泥俑,杰西卡不禁轻叹:“我觉得他们真得好像有生命!”

  杰西卡告诉记者,关于兵马俑,西方流传着很多神秘的传说,没想到她第一次到上海旅游就赶上了展览,见到这难得一见的珍贵彩绘俑。

  逡巡展厅,人流如涌而又秩序井然,个个神情专注。人们还纷纷在上博特地为此次展览设立的“我最喜爱的10件展品”投票箱前,投下自己的一票。上海大学历史系老师蔡继福在选票上填写的,也是“四十三年鼎”。

  “这件文物价值高啊,听说,那几个发现宝物的农民,还被安排专门去了趟意大利观光呢。”蔡老师说,他去过西安,兵马俑法门寺都去看过,可上博这次展出的很多展品,他去当地的博物馆时,也没见到过。“没想到,这次在家门口,却能一饱眼福。”

  起因:源于“长队优美”

  周秦汉唐四朝古都珍藏,几近倾巢而出,齐聚上博,这样一个国宝大展,缘何飞来沪上的?

  上博陈克伦副馆长道出背后故事:“说起来,上海与周秦汉唐国宝的约会,还是来自于两年前的那一次‘长队优美’。”

  那是2002年12月在沪开展的晋唐宋元国宝书画展。数九寒冬,上博门前却天天长队。为了看一眼国宝,许多人带着小板凳、拎着矿泉水,寒冷里守候五六小时却无怨无悔。那场景,让国家文物局一位司长当场落泪,也让陕西省文物局长张廷皓当场拍板:知己难逢。一定要到上海来办一个展览,而且,要把陕西最好的文物拿来!

  2003年底,陈燮君和陈克伦两位馆长亲自带队赴西安商谈展览事宜。张局长专门召集相关部门开动员会,“无条件支持上博的展览。”

  不含糊,陕西13家文物单位,全部敞开了大门,包括秘不对外的库房。

  “好东西很多,光是给文物拍照,拍了两月都没拍完。”上博展览部主任李仲谋对记者说。不过说起来,还是一个又一个遗憾。陈克伦副馆长记得清楚:“要不是霍去病墓前的马踏匈奴石像太大了;要不是甘泉宫遗址里的石熊呆在荒山野岭顶上;要不是昭陵四骏被死死砌在碑林博物馆的墙上要不是法门寺金银片托碗放在陕西省考古所的冰柜里谁也不敢拿出来……这次大展,还能多一些精彩。”

  尽管如此,而今的“周秦汉唐文明大展”,已是史无前例了。

  ———陕西眉县杨家村出土的27件西周青铜重器,此次展出11件,铭文难求,造型大气。

  ———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的彩绘秦俑,总共保护修复了4个,这次就来了2个。彩绘跪射俑的展出实为难得,青铜剑的展出尚属首次。

  ———法门寺博物馆公开展出的文物,一共就90多件,这次来沪80多件。其中5件蹙金绣,一直秘藏于库房,这是第一次走出法门寺。

  ———83件(组)唐代何家村窖藏文物,出土两件鸳鸯莲瓣纹金碗,被誉为已知唐代金银器中最为富丽华美的器物之一。

  ———碑林博物馆门口2个东汉辟邪,是镇馆之宝,自上世纪60年代到碑林后,还是第一次离开碑林。

  还有,西安北周安伽墓出土的贴金彩绘浅浮雕围屏石榻,是迄今所见最为华丽的北周粟特人所遗文物。2003年发掘后,收藏在陕西省考古研究所的地下室里,就连陕西省文物局的领导们都尚未睹其“真容”,出土以来的“处女秀”,献给了上海的观众。

  还有,12件壁画,大多在陕西都从未公开展出过。其中汉代壁画《车马出行图》,2003年在陕西省定边县郝滩乡出土,画面保存完整,设色十分艳丽。但你知道吗?上博专家去挑选展品时,这幅壁画尚未来得及修复,是陕西省考古所集全所之力,到2004年12月上旬终于修复完毕,赶上了此次大展。

  ……“这次,我们将陕西最好的文物都拿到上海来了,规格种类都史无前例。”

  搬送:大雾天运文物

  这两天,上博展览部的李仲谋主任就已经开始想着,怎么把文物运回陕西了。

  “过了今年春节,展览就要结束,我们得保证文物完璧归赵啊。”

  早早未雨绸缪,如此之重视,当然是因器物之精美,价值之珍贵。

  一如来时的搬运过程,其重视,也堪称史无前例。

  200多件国宝,1500公里的距离。再三权衡,文物坐火车的坐火车,乘汽车的乘汽车,两个彩绘俑的待遇最高,是坐飞机来上海的。

  为了一路的安全,文物的包装,自然是大动了一番脑筋,颇费周折。负责包装的上博专家傅洪法告知,就那两个辟邪,箱子周边得用裹了海绵的木条打成井字型,底下再衬10厘米厚的海绵,还对司机千叮万嘱:“集卡速度必须保持在每小时80公里以下。”

  牵肠挂肚的还有,安伽墓的贴金彩绘浅浮雕围屏石榻,当初,从陕西省考古所的地下室里拿出来不易,现在送回去也不易。

  最难的,是壁画。稍微的颠簸就可能造成颜料的脱落。上博土法上马,海绵、木条、棉纱网、塑料纸,箱外再套大箱子,中间也全是海绵。“真是双保险,来的时候,一点渣也没掉下来。这趟回去,应该也没问题。”

  还有,从“兵马俑”来的那匹车马,200公斤的重量全在四条腿上,搬的时候,四条腿一定得同时着地,不然,哪一条腿先着地,那一条腿先折……

  还有,安伽墓的墓室,门楣门额柱子全是断的,光拼装,就费了不少工夫……

  费尽周折的来,全力呵护的回。上博陈克伦副馆长告诉记者,虽然春节后展览文物要回陕西去了,但陕西省文物局局长张廷皓说过,将来随着考古新的发现,一定还要将陕西的宝贝送到上海来展出,让上海市民能看到更多更美的历史瑰宝。

  一切的一切全为了,城市的向往,文化的心动。

  解读 重温中国精神

  上海博物馆馆长 陈燮君

  周秦汉唐四朝,时间跨度两千年,是恢弘的中国历史长河中苍伟盛世的历史定格,是5000年文明凝重跌宕的华章巨篇。“周秦汉唐文明大展”就来自于孕育周礼秦制、播扬汉风唐韵的四朝古都陕西,这里有历史绵延、文明传承,这里有岁月惊天、词章深沉,这里有人生的刚烈、生命的光焰、王朝的震撼和琴剑的灵魂。可以说,领略大展,是完成了一次十分庄严的中华文明结集,经历了一次极其壮丽的中华精神展示。

  如果说,2003年新年上海博物馆举办的“晋唐宋元书画国宝展”在上海掀起了学习艺术史和美术史的热潮,激发了新世纪市民对中国书画重新投以饱满的文化热情,2004年夏天“《淳化阁贴》最善本特展”则是引发了观众研究帖学,学习书法,了解书法史上的“二王”王羲之与王献之。那么,我们期望今年的“周秦汉唐文明大展”,能带领人们探寻博大精深的历史风韵,重温千古吟唱的雄浑交响。

  文越千年物未销,细将磨洗认前朝。令我高兴的是,周秦汉唐文明大展刚刚启幕,就迎来了观者如云,元月2日那天,人数创纪录达到10455人,一直到现在,在这个冬天里再一次成为城市的文化热点。大展将持续到春节结束,我们期待更多的观众,尤其是年轻的学生朋友们,趁着假期走进博物馆,走近周秦汉唐,走入中华泱泱文明。

  本报记者顾咪咪 尤莼洁 实习生陈韬

  本站点所有内容为解放日报报业集团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及建立镜像制作:解放日报网络部联系电话:(8621)63521111转网络部传真:63515783


 
推荐】【 小字】【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彩 信 专 题
新酷铃选
最新最HOT铃声推荐
棋魂
千年棋魂藤原佐为
请输入歌曲/歌手名:
更多专题   更多彩信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