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反季节蔬菜基地近80万亩 |
---|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1月21日09:19 新华网 |
新华网贵州频道1月14日电(记者周芙蓉)贵州省从省情出发,依托资源优势,整和内部资源,集中400万元资金,采取项目带动方式,重点示范夏秋反季节蔬菜产业,夏秋反季节蔬菜产业示范取得了较好的成绩。 目前,全省实施夏秋反季节蔬菜规模78.43万亩,总产达到283.75万吨,总产值16.49亿元,年平均亩产值2102.1元,户均收入9242元,是项目区原种植规模产值的3.3倍,特别是2004年的9万余亩示范区,平均亩产值达3266元,亩纯收益2521元,分别为项目区原种植模式今年产值和纯收益的4.5倍和5.7倍。效益的大幅度增加,调动了农民从事蔬菜种植的积极性,增加了蔬菜产业从业人员,推动了农业结构调整。建成了一批相对集中连片的夏秋反季节蔬菜基地,产业带构建初见成效。在大娄山、苗岭、乌蒙山、武陵山等四大山区共累计建成基地已达78.43万亩。各地为使基地建设能可持续发展,加强了部门协作,加大了项目集成力度,配套了基础设施,改善了基地生产条件,为项目顺利实施打下了较好的基础。如大方县加强了与县农办、县水利、省农科院等部门协作,争取到农发项目,小型水利项目,科技扶贫专项等近1000万元,支持基地建设,使基地排灌条件、无公害生产设施、水土改良有较大幅度的改善,增强了抵御自然风险的能力。独山县与水利、交通、公安等部门协作,改善基地交通条件和产销环境,吸引大批客商参与蔬菜产业开发,壮大队伍,增强力量。随着工作推进,规划的一线两翼的产业带开发格局逐步形成,以贵新、贵遵、遵崇高速公路沿线为主体,326公路沿线和贵黄、关兴公路沿线为辅,联结四大山区,构建各区域产业带的规划得到落实,初步形成了大基地、大生产、大流通的产业化开发格局。 外向型发展得到强化,目标市场进一步细分。各项目区都按外向型商品蔬菜生产基地和产品要求细分目标市场,采用多种方式,密切产销联系,走外向型蔬菜产业发展的路子,采取合同订购、产销挂钩、批发商或企业联营等多种形式,以挤占省外、国外市场为主,兼顾当地市场,如贵阳市生产的荷兰豆远销日本市场,实现了贵州鲜菜出口零的突破;独山县生产的细刀豆先通过两广蔬菜加工企业出口,后通过引进企业,联办加工厂,直接出口欧盟市场,产品供不应求。桐梓县、大方县的甘蓝、白菜、萝卜等产品也远销重庆、成都市场;白云、修文、独山的番茄80%销往珠江三角洲,出口东南亚。 增加了新品种、新技术储备,为产品开发和产业发展提供了科技支撑。技术是产业提升的关键,没有技术支撑的产业没有生命力。各项目区把新品种、新技术的引进、组装配套、试验、示范摆在工作的重中之重,每年均要引进上百个品种进行密度、播期、适应性、产量、效益和无公害技术试验,从中筛选出适合贵州种植的夏秋反季节蔬菜品种、技术进行推广,全省现已引进品种千余个(次),进行了3000多次品种试验。在产业开发过程中,提出了夏秋反季节蔬菜五年发展规划,甘蓝、白菜、萝卜、青花菜等九个标准和十个蔬菜无公害生产技术规程。(完)(来源:本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