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采石矶上太白楼(江山胜迹)(组图)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1月22日04:15 人民网-人民日报海外版
  刘选武 文/图
采石矶上太白楼(江山胜迹)(组图)
李白(701—762年)

  日前,笔者来到安徽马鞍山市采石矶,瞻仰江南名胜太白楼,追寻唐代大诗人李白的遗踪。

  采石矶位于马鞍市西南7公里处的翠螺山麓,壁立于长江东岸,矶悬峭壁,兀立江流。绝壁间矗立着楼阁亭台,石阶、岩洞贯穿其间。李白曾写诗描述:“绝壁临巨川,连峰势相向。乱石流洑间,回波自成浪。但惊群木秀,莫测精灵状。更听猿夜啼,忧心醉江上。”

  李白自开元十三年(公元725年)25岁时出蜀远游,他不知多少次来往于长江之上,路过采石矶;不知多少次停留、游览采石矶,至今留下大量有关采石矶的壮美诗篇。直到他62岁时,终老于上游离采石矶20公里处的安徽当涂县。后人为纪念他,就在采石矶翠螺山麓修建起太白楼。

  太白楼又称谪仙楼、太白祠、青莲祠。据史书记载,太白楼始建于李白逝世后50年的唐元和年间,宋、元、明、清时期多次毁于兵火。屡毁屡建。其中清康熙元年修建时,将李白祠与太白楼合璧。现在的太白楼是清光绪三年(公元1876年)前后,由兵部尚书彭玉麒和皖籍清廷重臣李鸿章捐俸重修奠定的基础。1958年,马鞍山市政府拨款重修太白楼;1959年又在太白楼内设立“李白纪念馆”;1978年,当地政府又拨款对太白楼进行修缮和扩建,在李白逝世后至今1200多年间,据史书记载太白楼共修建16次。

  太白楼挹翠螺、傍长江,飞檐重阁,歇山屋面,斗拱画梁,琉璃瓦盖顶,在阳光下熠熠生辉,规制十分壮美。远看犹似一座豪气冲霄的道观,这可能是设计者考虑到李白崇尚道教而为之。它是由木石相结合的两进三层大型楼阁。一层为底,由青石砌成,可防江潮浸蚀。二三层为木质结构。主楼两侧配有厢房、廊院等诸多建筑群,总体看是一片规模相当大的古代传统建筑楼群并具园林色彩。来到大门口,只见门楣上书“唐李公青莲祠”,据说这是李鸿章的笔迹。进一楼大厅,见正面有巨幅名画《李白邀月图》,右有《太平山水图》,左有《李白行踪图》。

  拾阶登上二楼,只见大厅正中有一尊用楠木雕塑的2米多高的李白全身立像。这尊像是1971年至1973年间,经郭沫若、刘开渠、沈从文具体指导,由安徽著名女雕塑家闫玉敏创作,经北京建筑艺术雕刻厂放大雕刻而成。看去,李白长袍束发,昂首挺胸,左腿前跨,其超凡的神态中表现出“天生我材必有用”、“不肯摧眉折腰事权贵”的傲岸性格和忧国忧民的爱国主义情怀。两边的对联是:“蓬莱文章建安骨,青莲居士谪仙人”;高挂头顶上方的横批是“凌昂青云”。侧厅还有一尊李白的半卧雕像:他伏身采石矶,右手举杯,仰天长啸,表现出诗人“举杯邀明月”、“斗酒诗百篇”的潇洒。旁有一幅醒目的大对联:“绿水孤帆,还看两岸青山,狂客无意歌盛世;清风朗月,犹照三千白发,谪仙有志济黎元。”二楼还陈列着与李白生平活动有关的实物和照片及大量古今不同版本的李白诗集,其中数幅李白的手迹尤为珍贵。

  自从李白“长来采石江边眠”之后,特别是自唐元和太白楼建起来之后,这里就成了历代名人雅士歌颂和凭吊李白的胜地。这里陈列着他们大量的诗、书、画作,其中有白居易、杜牧、刘禹锡、贾岛、孟浩然、王安石、苏东坡、梅尧臣、曾巩、沈括、陆游、辛弃疾、文天祥、赵孟頫等人的诗,有王端、郑板桥、王瀛、萧云从等名画家的画,满室都洋溢着文墨书卷之气。他们对李白的同情、赞美、歌颂、敬慕之情跃然纸上。

  太白楼东侧有一组建筑群,主要是太白堂、同凤阁、骑鲸轩、仙侣斋、吟香馆、叠翠楼、松云居等,全是粉墙、黛瓦、马头墙式江南徽派建筑。院内两厢庑廊嵌有书法碑刻38块,都是现代著名书法家书写的李白代表诗作,后勒石而成,件件都是精品。在太白堂和叠翠楼底层正面墙上,嵌有根据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和《庐山遥寄卢侍御虚舟》的诗意创作的两幅大型瓷砖壁画,画面出自当代著名画家范增之手。各厅室还挂有郭沫若、赵朴初、楚图南、吴作人等著名书法家撰写的匾额、楹联、诗作,陈列着李白在全国各地游踪遗迹照片,反映出李白在各个不同时期的精神风貌。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05年01月22日 第七版)
采石矶上太白楼(江山胜迹)(组图)
五台阁

采石矶上太白楼(江山胜迹)(组图)
李白纪念馆

采石矶上太白楼(江山胜迹)(组图)
采石矶

采石矶上太白楼(江山胜迹)(组图)
太白楼


 
推荐】【 小字】【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热 点 专 题
印度洋地震海啸
部分大豆色拉油不合格
杨振宁登记结婚
意甲在线足球经理游戏
2005新春购车完全手册
岁末年初汽车降价一览
2005年新春购房指南
2004地产网络营销盘点
天堂II 玩转港澳指南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